“人性本恶乎?”研究人员通过摇骰子的实验得出了结论。 “人性本恶乎?”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者Shaul Shalvi解决了这一问题,其论文刊登于新出版的《心理科学》杂志上。Shaul Shaivi博士及其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同事Ori Eldar和Yoella Bereby-Meyer 想知道,有可能撒谎的人,假如给予其时间令其反思自身的行为,其撒谎动机将增强还是降低?换言之,撒谎究竟是出自本能还是有意为之? 研究人员恰如其分地选取了罪恶行为的象征——骰子,进行实验。他们希望探究人们在哪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就摇骰子的结果撒谎:是摇完立即问结果还是给他们时间想一想之后再问。 为了进行试验,Shalvi博士, Eldar博士及 Bereby-Meyer博士为76名志愿者的每一位都提供了一枚六面骰子和一个杯子。参与者被告知,他们中有一人(随意抽选),将获得每个摇出的点数十谢克尔(约2.50美元)的奖赏。然后参与者开始摇杯子,检查摇出的点数并将其记住。随后,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将试验重复两次,以确认骰子未灌铅(不会总是特定的一面朝上),确认完毕之后,将第一次摇骰子的结果输入电脑终端。有一半的参与者被要求在20秒内完成这一步骤,另一半则没有时间限制。 当然,研究人员是无从得知参与试验者真正摇出的点数的。但按照统计概率来算,他们知道,假如参与者诚实地报告结果,那他们摇出的平均点数将是3.5。这也是他们计算参与者诚实度的基线。研究人员发现,被要求20秒内输入结果的参与者,其平均点数为4.6。无时间限制的一组,其平均点数为3.9。两组参与者都有说谎,但有更多时间反思的一组参与者撒的谎较小。 第二项试验证实了这一结果。另一帮志愿者被要求只摇一次骰子。同样地,报告结果时,一半参与者有时间限制,而且,由于此次试验只进行一次,之前20秒的时间限制这次缩短为8秒。另一半参与者则得到准许,考虑多长时间都可以。 这一次试验中,第一组的平均点数为4.4。无时间限制的一组平均点数为3.4。换言之,第二组的参与者是实话实说了。 由此可得,或单就摇骰子是否撒谎来说,罪恶确乎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时间反思,人们会默认执行“撒谎”程序。然而,如果给予一定反思时间,他们常常会做出正确的事。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诚实,那么,不要逼他立即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