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政治文明(举要) 于一

 水西公主 2013-07-23
      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写进《报告》中,这是鼓舞人心的。而我们的老祖宗对“政治文明”的论述,精妙绝伦,很有引经据典的价值。本刊特选编如下:

      (一)儒家论政治文明“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当,刚柔相济,不可为典要;唯迁所适。”(《易大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尽心下》)“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荀子.不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公孙丑》)“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者,官天下也。夫天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康有为:《礼运注》)

      (二)法家论政治文明“治世则不然,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其杀戮人者不怨也,其赏赐人者不德也。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也。是以官无私论,士无私议,民无私说,皆虚其胸以听于上。上以公正论,以法制断,故任天下而不重也。”(《管子.任法》)“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如流水之源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民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民也。”(《管子.牧民》)

      (三)道家论政治文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闻在宥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庄子.在宥篇》)

      (四)论政治文明的社会基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五)论政治文明的精神文化基础“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夫仁所以治国家而服诸侯也,皇帝王霸皆用之。顾其所以殊者,大小高下远近之间耳。”(司马光:《司马文正家集》,卷七三“疑孟”)“仁义礼信,天下之达道,而王霸之所同也。夫王之与霸其所以用者则同,而其所以名者则异。何也?盖其心异而已矣。其心异,则事异,其事异,则功异,其功异,则名不得不异也。”(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页714)“法制禁令,王者之所不废,而非所以为治也。其本在正人心、厚风俗而已。”(顾炎武:《日知录》,卷八“法制”)

      (六)儒家论政治制度“礼义以为纪,……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礼记.礼运》)“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故士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荀子.致士》)“类(指法理)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荀子.君道》)“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荀子.儒效》)“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荀子.富国》)“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荀子.议兵》)“君子之道,譬犹防欤。夫礼之塞,乱之所由生也”,“凡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礼察篇》)“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原法》)

      (七)法家论政治制度“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治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韩非子.用人》)“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故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诡使》)“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主导》)“任法而不任智。”(《管子.任法》)“有道之君,善明设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无道之君,既已设法,则舍法而行其私者也。为人君者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管子.君臣》)“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法法》)“法虽不善,尤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慎子.心术上篇》)

      (八)墨家论政治制度“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有成者,无有也。”(《墨子》)

      (九)论政治制度的连续性与变革“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或问:道有因无因乎?可则因,否则革。”(扬雄:《法言》)“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夫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故知因而不知革,物失其则;知革而不知因,物失其均。革之匪时,物失其基;因之匪理,物丧其纪。因革乎因革,国家之矩范也。矩范之动,成败之效也。”(扬雄:《太玄经》,卷七“玄莹”)

      (十)论政治规则“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礼记.坊记》)“奉公法,废私术。”(《韩非子》)“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荀子.富国》)“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人伦尽矣。”(《荀子.儒效》)

      (十一)论政治秩序“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荀子.礼论》)“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令》)“故凡举事必循法而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异,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淮南子.齐俗训》)“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所以为法者,与化推移者也。”(《淮南子.齐俗训》)“天地之德不易,天地之化日新。”(王船山:《思问录外篇》)“道之所行者时也,时之所承者变也。道因时而万殊也。”(王船山:《周易外传》)“叔向与子产书曰:国将亡,必多制。夫法制繁,则巧滑之徒皆得以法为市,而虽有贤者,不能自用,此国事之所以日非也。善乎杜元凯之解左氏也,曰:法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顾炎武:《日知录》,卷八“法制”)

      (十二)论政治秩序的性质与正当性“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尚书.皋陶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礼,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左传》)“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管子.牧民》)“人何以能群?曰分(指政治秩序)。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重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荀子.正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也者。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荀子.解蔽》)“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四统者具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荀子.君道》)“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卷一)“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然则受赏者虽当,望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法之所加,各以其分,蒙其赏罚,而无望于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慎子.君人》)“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戴震:《孟子字义疏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