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1、肿物呈园形,小者似豆大,大者经达数厘米,与表面皮肤部分相连,与基底组织不连而可移动。 2、有时在皮脂腺口有一黑头粉刺样小栓,受挤压时可出白色泥状皮脂。 3、一般无其他不适,若继发感染时,呈现红肿,压痛,也可化脓溃破。 一、手术治疗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治疗原则 1、肿物完整切除。 2、若合并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 3、化脓后需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后再手术切除。 用药原则 1、合并感染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先锋Ⅳ为主。 2、感染较严重以肌注头狍菌素为主。 意见建议: 1、手术切除:一经确诊后,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 2、并发感染者应予口服抗菌药(如增效联磺片,麦迪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 生活护理: 皮脂腺囊肿常发生在头面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且易合并感染,局部出现红肿压痛,甚至化脓溃破,因此,主张手术切除,术中要求囊壁一定要完整切除,否则很易复发。 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粉瘤的方法之所以受大家青睐,不仅由于它对于粉瘤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并且无副作用。 大家都知道粉瘤是由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所引起皮脂瘀积形成。本病是由湿痰凝滞于皮肤之间所致。《景岳全书。外科》说:"盖此以腠理津沫,偶有瘀滞,积而不散,则积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属,但有浅深耳,深者在皮里渐大成瘤也。"指出津沫所滞,是湿痰凝聚,形成肿块的原因。 中医治疗粉瘤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据专家称,正确的中医治疗粉瘤的方法: 对于0.5公分以内的粉瘤,用火针,勿伤深部正常组织,能挤出就挤,不可强挤,2天后可轻微用力挤出,外涂碘酒,酒精脱碘即可。一次不愈可治2次。 大于0.5公分,用微型反挑针刀,常规消毒,局麻后刺入,挑开皮肤0.2-0.3公分,略加力揉按,将内容物尽量挤出,不可强力硬挤。 三、粉瘤的偏方治疗 1、针挑挤出,勿伤深部正常组织,但不可强挤;外涂碘酒,酒精脱碘;空腔置入六神丸,敷料包扎。 2、中药山奈(别名三萘子、三赖、山辣、沙姜)根茎磨汁,外涂外敷患处。 3、高渗浓盐水涂抹患处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治疗粉瘤的同时,我们专家还给大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生活护理: 注意热敷 多喝水 早上用去油性比较强的洗面奶帮孩子擦拭下。 经常以荷叶粉冲服。 还有千万注意少用手去按粉瘤。因为手上有细菌会引起粉瘤恶化的,少吃多油的东西。 外治 用手术将囊肿摘除,合并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切开引流,再用棉球蘸少量升丹或七三丹或稀释后的白降丹塞入腔内,化去包囊,待囊壁蚀尽后,再用生肌药收口,愈后不易复发 内治 痰核留结证:肿块多发于头面,项背及臀部等处,小如豆,大如鸡蛋,表面光滑,边缘明显,圆形质软,推之可移,不痛不痒。化痰散结,舒筋和络。苍附导痰丸加减,或十全流气饮合消瘰丸加减。 |
|
来自: 神医图书馆318 > 《脂瘤=粉瘤,皮质腺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