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温差大 ●血压波动大 ●出汗多血液变黏稠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专家提醒,酷暑是中风的高发期,是其他季节一倍之多,死亡率较非高发期高出两倍。主要原因是出汗多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血压波动等。高血压患者尤要注意多量血压,防范中风。 受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高聪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邓跃飞 高温天气,中风高发三大原因 中风在我国占死因的第一位,同时兼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约3/4中风幸存者出现偏瘫、失语及昏迷,生活不能自理,重度致残者高达40%。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高聪教授介绍,目前该院神经内科190张床全住满了,其中七成是中风病人。她指出,酷暑中风高发有三大原因—— 1、天热出汗多容易引起失水,造成血液黏度改变,血管过分扩张收缩导致脑中风。 2、频繁出入空调房间,温差太大会影响脑血管的功能,导致血压波动。 3、夏季台风多、气压低,这种天气的变化导致血压波动,而血压过高过低都是中风的高发因素。 高聪说,引发中风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液黏度高、心脏病等。她特别指出,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最常见的致病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控制不佳。在中风病人中,八成有高血压病史。因此,控制血压是预防中风发生的最重要环节,可大大减少中风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低盐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减轻体重、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降压药等措施平稳控制血压。 十个病人,仅两个能及时送院 高聪教授告诉记者,脑中风抢救关键在发病后三小时内,但目前从医院收治的病人来看,十个中风病人仅两个能及时送院。而及时送院的这部分病人中,九成由于家属顾虑重重而耽误了至关重要的抢救时间。 高教授解释,因为做治疗前必须做CT检查,看清楚脑血管堵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如果做介入治疗的话还要做脑血管造影,此时,很多家属都会犹豫不决。“前两天我们就接诊一个七十岁的中风病人,医生建议做脑血管造影,以进行动脉溶栓,但家属不同意也不签字,我们只能干等,心里那个急啊!” “必须在三小时之内用上药!”高聪强调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送到医院时,必须争分夺秒争取在发病三小时内明确诊断,并将溶栓的药注入静脉中,若是错过了,还可以在6小时内改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从动脉将药导入进行溶栓。过了这个时间,动脉溶栓就不可能进行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邓跃飞告诉记者,对于中风引起的脑溢血患者而言,一般大脑半球出血量≥40毫升、小脑出血量≥10毫升,最好能在两小时内手术,时间长了会引发脑水肿,导致脑细胞严重损害,大大增加中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风险。 医生指引,高血压病人如何防中风? 1. 密切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坚持服药,如有血压波动应尽早就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避免暴晒:特别是中老年人,暴晒会引起多汗失水,造成血液黏度改变,血管过分地扩张收缩而致脑中风。 3. 减少频繁出入空调房间:温差过大会影响脑血管的功能。 4. 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肠与大脑争血流而致脑缺血。 5. 多喝水:成年人每天饮水至少1200毫升,减少出汗多造成血液黏稠和血栓形成。 6. 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太阳下山后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7. 治疗引起脑中风的原发病:如有糖尿病、高血脂,必须注意血糖、血脂的达标。 8. 出现卒中警报立刻就医: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状,马上到有神经内科的三甲医院治疗。 发病新趋势 年轻患者,较十年前增加一倍 高聪教授介绍,目前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一百多个中风病人中,1/3是中青年人,2/3是老年人。“以往病房里大部分中风病人都是老人,但现在,中风有年轻化趋势,年轻的中风病人越来越多见,45岁以下的中风患者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这类人发生中风,除了一般的危险因素外,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偏头痛和口服避孕药等危险因素也比较多见,而老年人则多因动脉硬化血管栓塞,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