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朴的作用和功效

 林中雨露 2013-07-24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厚朴的功效: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主要治疗:1。湿滞伤中,胸腹胀满,食少便溏。

2. 食积气滞,胸腹胀痛,大便秘结。

3。痰饮咳喘。

厚朴的制法:

厚朴: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晒干。厚朴为弯曲丝条状,断面纤维性,外表面黄棕色,内表深紫褐色。

姜厚朴:取厚朴丝,照姜汁炙法炒干。姜厚朴为弯曲丝条状,断面纤维性,呈紫褐色。

用法用量:燥湿除满炒用为佳。止呕姜汁炒用。降逆平喘生用。

内服煎汤:3--1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湿,易伤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鉴别用药】厚朴、苍术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但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药,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

3.痰饮喘咳。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此外,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配伍:常与苍术、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

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同用;

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

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

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厚朴的作用:

1、脾胃虚损。用厚朴(去皮,切片)、生姜(连皮,切片)二斤,在水五升中同煮干,去姜,焙朴,再以干姜四两、甘草二两,同厚朴一起,在水五升中煮干,去甘草,焙闰、朴为末加枣肉、生姜同煮熟,去姜,把枣内、药末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方中再加熟附子亦可。此方名“厚朴煎丸”。

2、腹前胀满。用厚朴(制)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枣十枚,大枳实五枚,桂二两,生姜五两,加水一培,煎成四升,温服八合。一天服三次,呕吐者再加半夏五合。此名“厚朴七物汤”。

3、霍乱腹痛。用厚朴(炙)四两、桂心二两、枳实五枚、生姜二两,加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次服下。此方名“厚朴汤”。

4、气胀心闷,饮食不下,久患不愈。用厚朴以姜汁炙焦后研为末。每服二匙,陈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5、月经不通。有厚朴三两(炙过,切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分二次空心服下。三、四剂之后,即见特效。方中如桃仁、红花亦可。

6、痰呕逆。饮食不下。用厚朴一两、姜汁炙黄,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调下。

7、久痢。用厚朴三两、黄连三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空心细细服下。

8、尿浑浊。用厚朴(姜汁炙)一两、白茯苓一钱,加水、酒各一碗,煎成一碗,温服。

9、大肠干结。用厚朴(生研)、猪脏(煮熟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水送下。

仲景用厚朴14方中,6方注明“炙,去皮”,2方注明先煮。《金匮玉函经》:“斜削如脯法。”《雷公炮炙论》:“去粗皮,细锉用”;“若汤饮中使,用自然姜汁八两,炙一升为度。”《局方》:“凡使,先刮去粗皮,令见赤心,以生姜汁炙3次,令取香熟为度。”现行:

①厚朴:取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②姜厚朴: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厚朴100 ㎏,用生姜10 ㎏;或取净厚朴,锯成长节,另取生姜捣烂煎汁,反复淋润至透心,并煮至汁水被吸尽,取出,切丝,干燥。姜制可消除厚朴对咽喉的刺激作用,并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1.5  品质、产销各地产品因生长部位及加工形式不同而有筒朴、靴筒朴、根朴、枝朴等规格。销全国,并出口。

①紫油厚朴:又名紫油朴、川朴、川厚朴。为产于四川(以产于梓州—今四川三台者佳)、湖北(恩施地区)者。品质最优,销全国,并出口。②温厚朴:又名温朴、庐山厚朴。为产于浙江、福建者。因在温州交易,故名。质亦佳。③潜山厚朴:又名潜山朴。为产于安徽潜山者。品质优良。④筒朴:又名朴筒。为主干的皮经加工后卷成筒状者。⑤双卷朴:又名如意卷朴、如意朴,简朴的一种。加工后卷成双卷筒状。形似如意,故又名“如意朴”“如意卷厚朴”。⑥单卷朴:为加工成单筒状的筒朴。⑦靴朴:又名靴角朴。为靠近根部的干皮。经加工后状如长筒靴形,故名“靴朴”。⑧根朴:又名朴根。从主根上剥下的皮层,加工成单筒状。⑨毛根朴:又名鸡肠朴。从较细根上剥下的皮层,经加工而成,因弯曲如肠,故名“鸡肠朴”。⑩枝朴:是从较粗枝上剥下的皮层。皮薄,呈单筒状。脑朴:又名朴脑、耳朴。为靠近根部的干皮。经加工后形似耳状,故名耳朴。蔸朴:又名蔸朴。为树蔸上下的干皮及根皮。为脑朴、靴朴的统称。

均以皮厚、肉细、油性大,断面紫棕色、有小亮星、嚼之少渣,香辣气味浓厚者为佳。品质标志《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

2  厚朴的性能、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2.1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2.2  功效主治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2.3  化学成分厚朴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B-按油醇和厚朴酚。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木兰箭毒碱、厚朴碱及鞣质等[2]。

2.4  药理作用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及若干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厚朴碱、异厚朴酚有明显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厚朴碱、木兰箭毒碱能松弛横纹肌。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 防治作用。厚朴有降血压作用,降压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率增加[2]。

3  厚朴的应用

3.1  临证应用考厚朴在《伤寒论》(以下称《伤寒》)、《金匮要略》(以下称《金匮》)中用厚朴者共见17处,计14方。其中《伤寒》6方,《金匮》8方,方名有厚朴者,《伤寒》中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栀子厚朴汤等3方;《金匮》中有厚朴麻黄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半夏厚朴汤等5方。方名无厚朴者,《伤寒》中有大、小承气汤,麻子仁丸3方;《金匮》中有鳖甲煎丸,枳实薤白桂枝汤,王不留行散等3方。最简方是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栀子厚朴汤;最繁方是鳖甲煎丸。

3.1.1  行气化湿治胸痹《金匮·胸痹心痛》篇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方以厚朴行气化湿,助枳实消痞破淤;助栝蒌以滑痰;助桂枝、薤白以通胸阳,从而达到温通心阳的目的,使胸阳得复,胸闭得通,胸痹心痛则可自解。

3.1.2  降气消痰治咳喘《伤寒》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43条又强调指出:“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方以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以降气消痰定喘治桂枝汤证兼有喘咳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即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以厚朴降逆消痰定喘为君,臣佐以麻黄、石膏、杏仁、半夏、细辛、五味子等温肺化饮,降逆宽胸,治寒饮郁肺夹热胸满证。

3.1.3  疏导气机治疗痰阻咽喉证(梅核气)《金匮·妇人杂病》篇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病性属痰气结聚,自觉喉部有物堵塞。咯不出,咽不下,称为炙脔。此属痰气结聚,每因精神因素而诱发或加重。半夏厚朴汤以厚朴疏导气机为臣药,助半夏,合茯苓、生姜,苏叶共奏顺气消痰、降泄散解之功。

3.1.4  温中化湿除满治腹胀《伤寒》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主之”。汗后伤阳,脾气虚衰,腹部胀满者。以厚朴为君,取其辛温气香温中化湿,行气消胀,再配以人参补中益气,则消中有补,湿化气行,胃气得复、而胀满自除。

3.1.5  理气宽中导滞治腹满《伤寒》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此方虽以栀子清热除烦为君,但伍以厚朴宽中清热导滞,消胀除满,苦辛并用以治下后“心烦腹满”所致的“卧起不安”等证。《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因热结于里,但还未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故虽“腹满”而“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君以厚朴理气宽中导滞以治腹满,合大黄、枳实、甘草而取调胃承气汤之意以扶上通下;更有桂枝、生姜,调和荣卫。和解表里,以表里兼顾。

3.1.6  下气除满治便秘便秘一证有虚有实,有寒有热,麻子仁丸用厚朴,取其下气除满,温通气机,防止大黄寒凉太过。主治老人习惯性便秘。仲景用厚朴配大黄、枳实治疗实证便秘与热证便秘者,有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等四方。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热结重证”以厚朴行气为君,配用枳实以助厚朴之力,佐以芒硝软坚,大黄攻下,合为“破气散结,泻下清热”之方。后三方,药同量异,用法有殊。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轻证”,主以大黄,臣以枳实,佐以厚朴,意在清热荡实,主治宿食停聚之便闭;厚朴大黄汤治“阳明热结支饮证”,仍以厚朴为君,臣以枳实,佐以大黄,故行气逐饮散满而不主疏涤;厚朴三物汤治“阳明热结气闭症”亦以厚朴为君,配用枳实以助厚朴之力,合大黄以泻热除滞而行气通闭止痛,治气滞腹满引起的“痛而闭者”。

3.1.7  行气散结治癥瘕考仲景《金匮·疟病脉证治》篇用鳖甲煎丸,治疗疟母。该方是以血药为主,以气药为辅,借厚朴辛温通闭,下气导滞之功,帅血药以达破血散癥的目的。鉴于厚朴行中有破,《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篇用王不留行散以厚朴为引,以气帅血,更好发挥王不留行的行气活血化淤的作用,以治金疮。

经方善用厚朴以行气化湿,消积除满,降逆平喘。后世师圣法而从之,湿胜者合苍术、陈皮等以燥湿健脾,如《简要济众方》平胃散;寒湿并重者配附子、干姜,如《全生指迷方》朴附丸,《苏沈良方》健脾丸;胃寒呕吐配生姜、半夏;中寒洞泄配干姜、肉豆蔻;湿热者,可与黄连、石菖蒲等同用。如《霍乱论》连朴饮;食积泻痢配莱菔子、槟榔,湿热泻痢配黄连、木香。

3.2  配伍仲景用药配方十分严谨,有是证就用是方。厚朴配枳实,行中有破,更助其力,配大黄、芒硝行气破结以攻下;配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配栀子则宣郁除烦,散胸中之滞气;配桂枝,可解表行气,降逆除痰;配半夏、杏仁、降逆润肺,化湿消痰,配麻仁宽肠润燥以通便;配鳖甲又可消痞散癥;配王不留行,则活血化淤;配人参则益气健脾、温中除胀等[3]。

《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本草经集注》:“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3.3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 g;或入丸、散。燥湿、泄满宜生用。止呕宜姜汁炒用。

3.4  经方剂量厚朴最大剂量是在大承气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等四方之中,用量半斤或是8两,约合今用24 g左右。

中等剂量为一尺,或4~5两,据《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推测厚朴一尺当重4~5两,约合今用12.0~15.0 g,其中有厚朴大黄汤、厚朴麻黄汤、枳实薤自桂枝汤、栀子厚朴汤四方。

下等剂量:有小承气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半夏厚朴汤、用量2~3两。约合今用6.0~9.0 g。

最小剂量:王不留行散、麻子仁丸。其王不留行散、麻子仁丸中用量约合今用0.3~0.6 g,鳖甲煎丸中用量更少。

3.5  使用注意气虚津伤血枯、阴虚肺燥咳嗽者及孕妇慎服。

《药性论》:“忌豆,食之者动气。”

《墨学启源》:“若元气虚弱,虽腹胀,宜斟酌用之;误服,脱人元气。切禁之。《主治秘要》云:孕妇忌之。”

3.6  制剂示例

3.6.1  温中散厚朴150 g,丁香100 g,山萘50  g,甘草(制)50 g,以上5味,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过重筛,即得。温中散寒,用于胃寒腹痛。1~3岁,1.5~2 g/次,3次/d,温开水送服。(《吉林省医药制剂规范》1984年)。

3.6.2  厚朴温中丸厚朴(制)200 g,化橘红200 g。干姜200 g,草豆蔻100 g,茯苓100 g,甘草100 g,木香100 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温中行气,燥湿、除满。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时作疼痛,时吐清水,食少便溏。口服。6 g/次,2次/d。

4  现代临床

4.1  治疗阿米巴痢疾将厚朴制煎剂内服,200 ml/次(相当于生药6 g)2次/d,共治疗46例,用药3~9 d后,有43例获愈,2例进步,1例无效。治愈者绝大多数在3d左右后临床症状即基本消失[4]。

4.2  用于制止针麻下全子宫切除术的鼓腹现象试用厚朴粉于手术前12 h一次吞服,体重50 ㎏以下者5~7.5 g,50 ㎏以上者7.5~10 g。按此剂量用于36例手术,仅1例在手术过程中肠曲鼓出,使手术无法进行而改用硬膜外麻醉,其余在切开腹膜后肠曲不鼓,少数轻度鼓起,但轻轻一推即可将肠曲推上。与未服厚朴粉的163例肠曲情况对照,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术后一般在24~36 h间有肛门排气现象出现,自诉无其他不适[5]。

4.3  其它据报道,单味厚朴9~15 g水煎服,可以治疗肌强直[6];配半夏、苏叶、柴胡,可治耳内搔痒[7];配枳壳研粉填脐,可治腹胀[8];厚朴粉配巴豆作烟吸,可治梅核气[9]。厚朴大黄汤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等见“支饮,胸满者”;厚朴三物汤治疗肠梗阻、急慢性胃炎,肠管胀气、细菌性痢疾等见“痛而闭者”,均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

总之,厚朴苦能下气,辛能散结,温能燥湿,善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既可除无形之湿满,又能消有形之实满),为古今治疗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咳喘的要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草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2[M].1999:880.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02:239.

[3] 王占玺,张荣显,许 华,等.张仲景药法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32.

[4] 孙心楚.厚朴煎剂内服治疗阿米巴痢疾46例观察[J].中级医刊,1960,7:453.

[5] 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试用厚朴制止针麻一全子宫切除术中鼓肠现象的小结[J].新医药学杂志,1973,(4):25.

[6] 钱可久.厚朴治疗肌强直[J].中医杂志,1985,19(6):21.

[7] 曹民爱.半夏厚朴汤治愈耳痒一例[J].江西中医药,1985,1:28.

[8] 李 忠.厚枳散脐疗腹胀验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2,2:52.

[9] 李浩然.巴壳散的临床妙用[J].吉林中医药,1986,1: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