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法而持续的修行

 左岸书坊 2013-07-25
1.修行是不容易的,修行就是训练我们的心。心是最重要的东西,心是所有其他感官的监督者。如果心已好好训练,那么一切问题便都解决了。

2.如果还有问题存在,那是因为这颗心仍然有疑惑,不懂得与真理一致。能体会到这一点,就代表你们已准备好要修学佛法。

3.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修行所需要的工具你们早已准备好了,就好像「法」早就在那儿。「法」是无所不在的东西,法是圆满而完整的,只不过是我们的修行尚未圆满而已。

4.虽然修行的工具如此已具备,然而训练却是困难的。困难是由於有「欲望」,如果没有欲望,我们便不会去修行。但是,如果你们由於欲望而修行,那么就见不到法了。

5.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们不想修行,便不可能去修行。为了真正去修行,首先你们必须想要去修行。不管前进或后退,你都遇到「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以往的修行者说,修行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6.如果你们不修行,你们就不能了解法。坦白地说,唯读它或研究它,你们是不能懂得法的。或者,虽然懂得它,但是你们的了解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7.修行为什么如此困难而费力呢?因为有「欲望」。以禅修为例:只要我们坐下来禅修,我们就想变得安详。如果我们不想找到安详,我们就不禅坐,我们就不去修行。

8.因此,只要我们一坐下,就想要安详立刻出现在那儿,但是想要心宁静,反而制造了混乱,使我们感到不平静。修行的困难就在於此。

9.因此,佛陀说:"勿因欲望而言,勿因欲望而坐,勿因欲望而行……,你无论做什么,勿以欲望而做。"欲望意即想要。如果你们没有欲望去做某件事,就不会去做它。当我们的修行面临这一点时,我们会变得很沮丧。我们如何能修行呢?

10.有个很适当的譬喻:假设我们到市场买了一些椰子,当我们带它们回家时,有人问:"你买那些椰子做什么呀?""买它们来吃!"、"壳也要吃吗?"你回答:"不吃!""如果你不吃这些壳,为什么也买了它们?"

11.这时,重点来了,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欲望与修行如何同时存在?

12.我们确实带着欲望在修行。如果我们没有欲望,我们就不会修行。带着欲望修行是「爱欲」。你要知道以这个方式审查可以使智慧生起。

13.例如,这些椰子:你连壳也要吃吗?当然不是!那么,你为什么要携带着它们呢?因为丢掉它们的时刻还没到!他们将椰肉、椰汁包在内部,是很有用的。如果吃完了椰肉、椰汁,你把这些壳丢掉,那就没问题了。

14.我们的修行也像这样。佛陀说:"勿因欲望而行,勿因欲望而言,勿以欲望而食。"行、住、坐或卧,无论什么,勿以欲望而做。这个意思是,做而不执著。就像从市场买椰子,我们不吃这些壳,但却还不是丢弃它们的时候,我们先保留它们。

15.修行就是这样。「概念」和「超越」是共存的,就像一颗椰子,肉、皮和壳都在一起。我们买椰子时,我们买整颗。如果有人指责我们吃椰子壳,那是他们的事,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

16.智慧是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寻找的东西。我们要不急不缓地去见到它。我们该怎么做呢?要不急不缓地到那儿!走得太急或太慢都不是好方法。

17.但是,一般修行却容易犯了「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的问题。尤其是打坐,一打坐就像明心见性;一念佛,就想一心不乱。才一开始就想立即冲到终点,修行绝不是一蹴可几。

18.往往最后变成禅坐坐不住,无法一心不乱,最后干脆放弃!有些人还会生闷气,坐在那儿埋怨自己,「我是在太差了,我真是无药可救!」

19.这样坐着埋怨自己,感到毫无希望的人,只会引起挫折和修行障碍,这就称作「嗔蓋」。他们不能责怪别人,因此只好责怪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由於「欲望。」

20.修行并不需要几次禅坐就让自己即刻开悟。在修行中的专注指的意思是:不执著地专注,不是使自己在内心打「结」的专注。

21.虽然我们都读过有关佛陀生平的经典,世尊是如何坐在菩提树下,对自己下定决心:"只要我还未到达无上正觉,即使血枯了,我也不从此坐起来!"

22.在书本里读到这些,你可能也想自己试一试,你要像佛陀一样做。然而,你却没有考虑到你的车子只是小小的一辆。佛陀的车子是一辆真正的大车,他能开一次就到达。以你的极小的小车,怎么可能一次就到达呢?那是不同的情况的。

23.我们为什么会那样想呢?因为我们太极端。有时我们走得太缓,有时又太急。这平衡点可真难找,因此中道是很重要的。

24.所以,我们知道修行是为了超越欲望,但是,如果我们不欲求,我们能修行吗?很多人都在这里困住了。如果以欲望去修行是痛苦的,那还能做什么?於是修行者反而迷惑了。

25.其实,平稳的修行才是重要的,要前后一贯地修行。这叫做「在一切姿势中前后一贯的修行」。持续精炼这修行,不要让它变成烦恼。

26.修行是一回事,烦恼是另一回事。大多数的人通常都制造烦恼。当他们感觉懒散时,他们不耐去修行;当他们感觉精力充沛时,他们才修行。很多人的修行常会犯这样的毛病。

27.其实这是不对的!当你感觉好时才修行,而不是当你感觉不好时,这样遵循了法吗?一直修行吗?它与教导一致吗?就是这样使修行不能前后一贯。

28.不管你觉得喜欢或不喜欢,你应该同样地修行。大多数的人在修行前都要先等待好心情,当他们感觉不喜欢时,他们就不管修行了。他们只能这样。这就称作「烦恼」,而不是「修行」。

29.真正的修行是,不管快乐或抑郁,你都修行;不管容易或困难,你都修行;不管热或冷,你都修行;就是这样一直修行。真正的修行是,不管行、住、坐或卧,你要有意继续平稳地修行,使你的正念在一切姿势中前后一贯。

30.修行如何前后一贯呢?只要考虑到「心」就可以,要拥有正念(忆持力)、正知(自我觉知)、正慧(全面的智慧),这个是大家都可以办到的,这才是真正值得修行的东西。

31.意思是:站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走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坐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躺的时候我们拥有正念,如此前后连贯,这样的修法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将「觉知」放在我们的行、住、坐、卧所有的姿势之中。

32.重要的修行是「道迹」。什么是道迹呢?它单纯的就是我们行、住、坐、卧的不同活动,以及做其他事,这是身的道迹。

33.而心的道迹是:在今日的课程里,你感觉到多少次情绪低落呢?你感觉到多少次情绪高昂呢?有任何显着的感觉吗?我们必须像这样地知道自己。既然已看到那些感觉,我们能放下吗?有什么我们不能放下的,我们必须处理它。

34.当我们看到我们仍然无法放下某些特别的感觉时,我们必须以智慧检查它,找出原因处理它。这就是修行。

35.例如,当你感到热心时,要修行;当你感到懒惰时,也要试着继续修行。如果你无法「全速」持续,那么至少以半速去做,古谚说:「修行不怕慢,只怕站。」不要懒散,浪费时日。

36.常常会有人说:"啊!今年我真的不行。""为什么?""我整年都在生病,我一点也不能修行。"

37.如果生病时、忙碌时不能修行,那么当死亡临近时,还能修行吗?如果他们感觉舒适,他们还会想要修行吗?不,众生往往会迷失在快乐当中。但是如果他们痛苦,他们仍然不会去修行,因为他们迷失在痛苦里。所以,不知道何时人们才会想到,他们要修行了!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修行的习惯。

38.即使在禅坐时,可能经验到一些安详,不要急着窃喜;同样的,如果有些困惑也不要烦恼。如果事情看来很好,不要乐在其中;如果不好,也不要憎恶它们。只要整个地看,看你拥有什么。

39.只要看,不用去判断或执着。如果它是好的,不要抓紧它;如果是坏的,不要执着它。好和坏都会咬人,因此不要紧抓它们。我们必须在我们自己见到法,而后才会有一种更确定的安详。

40.不要以为只闭着眼睛禅坐就是修行。持续平稳地修行,是在行、住、坐、卧时就保有修行的态度。当禅坐起来时,要想你只是改变姿态罢了。

41.如果你以这方式反省,你将拥有安详。无论在哪里,时常拥有这种修行的态度,你将在你自己的内心拥有持续平稳的觉知。

42.因此,要了解正念的重要性,继续不断地修行。正确的修行是持续平稳的修行。不论行、住、坐、或卧,修行必须持续。

43.这意思是说,修行或者禅修是在心里做,不是在身上做。如果我们内心有热忱,是尽责而热心,那么便会有觉知。心是重要的东西,心是督导我们做每件事物的那一个!

44.当我们适切地了解,我们便能适切地修行。当我们适切地修行,我们便不会迷路。即使我们只做了一点点。那仍是好的。

45.例如,当你结束禅坐时,要提醒你自己,其实禅修并没有结束,你只是单纯地改变姿势而已。你的心仍是安静的。不论行、住、坐或卧,正念都与你同在。

46.如果你拥有这种觉知,你就能保持内在的修行。晚上,当你再禅坐时,修行便继续不断。你的精进并未中断,并使心得到宁静。这就称做平稳的修行。不管我们正在谈话或是做其他的事,都要试着使修行继续。

47.如果我们的心继续地拥有忆持力(正念)和自我觉知(正知),我们的修行便会自然地发展;它会逐渐地集中。内心将会找到安详,因为它将指导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它将见到,在我们的内在什么正在发生,并且体证安详。

48.如果我们培养戒或定,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智慧。有的人想,他们要第一年培养戒,第二年定,第三年培养慧。他们认为,这三件事是分开来的。他们想,今年他们将培养戒,但是如果这心没有坚固(定),他们怎么做呢?如果没有理解(智慧),他们怎么做呢?没有定或智慧,戒将是粗糙的。

49.事实上,这三件事汇集在同一点。当我们拥有戒时,我们有定;当我们有定时,我们有慧。它们都是同一个,就好像一颗芒果,不管它是小的或是成长完全,它仍是一颗芒果,当它成熟时,它还是同一颗芒果。

50.如果我们单纯地这样思考,便能容易地见到它。我们不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只要知道这些事情,去知道我们的修行。

51.现在,你有机会修行,请了解,不论你觉得培养定是困难或是容易,完全在於你,而不在於定本身。如果它困难,那是因为你正错误地修行。

52.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必须有「正见」。如果我们的见解正确,那么,其他每件事都是正确的: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圣道。当正见存在时,所有其他各项也会跟随而来。

53.无论发生什么,不要让你的心迷了路。看自己的内在,你将看得很清楚,只要读你自己的心。

54.如果我们看到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不一定的,那么,它们的价值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变得不重要了。

55.当我们了解感受,我们便了解这世间。世间是感受,感受是世间。如果我们不被感受愚弄,我们便不被世间愚弄。如果我们不被世间愚弄,我们便不被感受愚弄。看到这一点的心,将拥有一个坚固的智慧基础。

56.这样的一颗心,将不会有许多的问题。任何它会有的问题,它都能解决。不再有问题时,便不再有疑惑。安详会在那儿生起。这就称作「修行」。如果我们真实地修行,它就要像这个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