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病小偏方第九十六册

 学中医书馆 2013-07-26

501.[方一]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502.[方二]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

部,每晚1次。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503.
504.[方三]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方四]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

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505.[方五]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

夜啼。
506.[方六]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507[方七]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508.[方八]葛根5克,蜂蜜适量。葛根研粉,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饮服。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有助于小儿安睡。
509.[方九]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

),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夜啼>
510.夜啼方一 儿科 神经类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

的小儿夜啼有效。<夜啼>
511.止啼汤治夜啼 儿科 神经类 药物:五倍子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80毫升,于睡前顿服,每天1剂。
疗效:次方治小儿夜啼36例均治愈。<夜啼> 夜啼方系列 儿科 神经类 组成
512.甘草、小麦、大枣。说明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能养心安神,神缓和中,有镇静神经之过度兴奋,缓解急迫性痉挛的作用。尤其是妇女脏燥病的常

用方。(脏燥病是一种无缘无故而发悲愁或芝麻小事而哭泣、大闹、失眠,甚至昏迷、狂躁、频频打呵欠)此症多由心血虚少、肝气郁结所致,具有上

述症状者,男女老幼,皆可使用。适应症歇斯底里、神经衰弱、幼儿夜啼症、不眠、精神不安。运用参考因惊吓睡眠不安加龙骨、天麻、殭蚕、蝉退

。心火盛不眠加三黄泻心汤。幼儿夜啼加金蝉。辨别比较本方以治无缘无故而悲愁或哭泣、失眠、心神恍惚者为主。定志丸用治心气不足,惊悸、恍

惚、忧伤、健忘为主。抑肝散以治肝气亢盛而出现神经过敏易怒,精神不安、不眠、头痛为主。<夜啼>
治疗夜啼的偏方16 儿科 神经类 治少小夜啼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夜啼> 治疗夜啼的偏方21 儿科 神经类
513.酒服乱发灰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烧猬皮三寸灰,着乳头饮之。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夜啼> 大黄甘草散治小儿夜啼 儿科 神经


514.药物:大黄、甘草以4:1配制。
用法:上药共研末,每天3次每次06克,用蜂蜜送服。
疗效:次方治小儿夜啼属胃肠积滞者有效。<夜啼> 治疗夜啼的偏方17 儿科 神经类 治少小夜啼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右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

饮之。<夜啼>
夜啼方五 儿科 神经类
515.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夜啼> 夜啼方三 儿科
516.神经类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夜啼> 夜啼方四 儿科 神经类
517.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夜啼> 治疗夜啼的

偏方14 儿科 神经类
518.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差为度。<夜啼> 治神经衰弱方 儿科 神经

类 方法(1)
519.配方:山蒜
制法:加水煎成汤剂
用法:每日3次饮服
附注:用动物肝脏为引,效果更佳
方法(2)
520.配方:木槿根及树皮
制法:煎成汤剂
用法:每次2~3克,每日3-4次煎服<神经衰弱> 肋间神经痛药膳3 内科 神经类 红花拌三丝
521.配方:红花6g,黄瓜250g,芦笋lOOg,莴苣lOOg,姜10g,葱15g,酱油20g,醋10g,盐4g,芝麻油4g,白糖6g。
制作:红花洗净装入碗内,加少许水置锅中蒸10分钟待用。黄瓜去皮,洗净,切丝;芦笋洗净,用沸水焯熟,切细丝;莴苣去皮,切丝,去汁液;姜

切丝,葱切丝待用。黄瓜、芦笋、莴苣、红花(带汁液)、姜、葱、酱油、醋、盐、白糖,放人盆内拌匀,加入芝麻油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凉血,祛瘀通经,用于肋间神经痛气滞血瘀患者。<神经痛> 打蛔虫 儿科 寄生虫
522.生南瓜籽20粒,去壳捣碎,饭前加红糖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虫子即可随大便排出。忌油腻。蛲虫 儿科 寄生虫
(经常肛门痒)每晚睡前用一块2寸对方的胶布贴肛门,次日晨揭下,连用3天,可将虫子、虫卵粘清。小儿蛔虫病中药方剂 儿科 寄生虫 中药处方

(一)
523..辨证】蛔动不安,内扰胃肠,外袭肌腠,发为。
【治法】安蛔止痛,清热导滞,佐以凉血。
【方名】连梅安蛔汤加减。
【组成】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10克,川椒(炒)10粒,金铃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524.【出处】李月方<蛔虫病> 治小儿蛲虫偏方4 儿科 寄生虫 大蒜数瓣,楂物油少许。将大蒜捣烂,加入植物油,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
525.本方对小儿蛲虫病有效。<蛲虫> 治小儿蛲虫偏方5 儿科 寄生虫 杏仁10枚。将杏仁炒熟,捣碎,用砂布包裹,使其向外浸油。每晚擦肛门1次,

连用5天。
526.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治小儿蛲虫偏方2 儿科 寄生虫 槟榔30-60克,粳米50-100克。先把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一同煮粥。
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治小儿蛲虫偏方3 儿科 寄生虫
527. 煤油适量。以棉球蘸少许煤油,睡前塞入肛门,次晨取出,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小儿蛲虫病中药方剂 儿科 寄生虫 一般中药治疗蛲虫病不外内治与外治两种,这里只介绍内治法,外治法详见中医

外治方法。
蛲虫病表现为肛门瘙痒,睡眠不安,重者还可以见到精神烦躁、睡眠不安、食欲不振、面黄瘦,甚则呕吐、恶心、腹痛、肛门赤红、女孩儿阴痒、遗

尿、尿频等症。平素可看见粪便中的线虫,入夜熟睡后可在肛门周围见到从肛门里爬出的蛲虫。治法杀虫止痒。

528.方用蛲虫散:使君子、大黄,二者8∶1剂量,研为细面,每次1~1.5g,每日3次,每次饭前服,5~6天一个疗程,可连用1~2疗程。若下焦湿热

,可用苍术、黄柏、苦参、百部、地肤子等药内服。<蛲虫病>
小儿蛲虫各种治疗方法 儿科 寄生虫
小儿蛲虫本病对儿童的健康1很有影响,首先因为肛门发痒,晚上爱闹,烦躁不安,睡眠不好,白天精神差,消化亦不良,小女孩还会因此引起外阴

炎。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蛲虫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529.方一]槟榔50克,茴香10个。将槟榔切碎,放人茴香,再加人适量水,煎煮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
530.[方二]槟榔30-60克,粳米50-100克。先把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一同煮粥。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
531.[方三]煤油适量。以棉球蘸少许煤油,睡前塞入肛门,次晨取出,连用3天。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
532.[方四]大蒜数瓣,楂物油少许。将大蒜捣烂,加入植物油,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本方对小儿蛲虫病有效。
533.[方五]杏仁10枚。将杏仁炒熟,捣碎,用砂布包裹,使其向外浸油。每晚擦肛门1次,连用5天。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小儿蛲虫>
534.小儿蛔虫治疗偏方4 儿科 寄生虫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
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蛔虫> 驱虫治疗 儿科 寄生虫
535.苯咪唑类是广谱驱线虫药。阿苯达唑400mg,顿服。甲苯咪唑为C型晶体微粒剂,500mg顿服。2—4日可排除蛔虫。疗效均达90%以上,一般无副作

用。
536.噻嘧啶广谱驱线虫药。成人500mg,顿服。儿童每次10mg/kg,顿服。孕妇、肝、肾、心脏疾病患者暂缓给药。
哌嗪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虫体肌肉麻痹。成人3g,儿童每次80—100mg/kg,空腹或晚上1次顿服,连服2日。肝、肾疾病及癫痫患者禁服。一次治愈率

70%—80%。
左旋咪唑成人150—200mg,顿服。偶引起中毒1性脑病,应慎用。<驱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5 儿科 寄生虫
537.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

天。
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6 儿科 寄生虫
538.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3次。
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蛔虫> 蛔虫方三 儿科 寄生虫
539.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

用于小儿蛔虫、钩虫。<蛔虫>
蛔虫方五 儿科 寄生虫
540.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

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蛔虫>
蛔虫方一 儿科 寄生虫
541.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

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7 儿科 寄生虫
542.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
本为何成瑶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蛔虫> 胆道蛔虫病治疗 儿科 寄生虫 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抗感染。
阿托品0.5mg加异丙嗪25mg,肌注或静滴。蛔虫大多从胆道退出。
驱虫可用阿苯咪唑或甲苯达唑口服。发热者适当应用抗感染药物。ERCP有诊断及取虫效果。
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者需外科治疗。<驱虫> 生使君子方 儿科 寄生虫 【功能主治】
功能驱除肠道蛔虫。主治肠道蛔虫病。
543.【处方组成】生使君子,每岁1克,最大最至6克。每天清晨空腹嚼服,连服3日。<驱虫> 苦楝根白皮方 儿科 寄生虫 【功能主治】
功能驱除蛔虫。主治肠蛔虫。
544.【处方组成】
鲜苦楝根白皮,以每公斤体重予药5克计,缓火煎沸半小时后取汁,空腹服。<驱虫> 蛔虫方二 儿科 寄生虫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蛔虫> 蛔虫方七 儿科
寄生虫
545.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本为何成瑶

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蛔虫>
546.蛔虫方四 儿科 寄生虫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

积,蛔虫病有效。<蛔虫>
蛔虫方六 儿科 寄生虫
547.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3次。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蛔虫>
化虫除梗汤 儿科 寄生虫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除梗阻。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548.【处方组成】
鹤风9克、榧子9克、芜荑9克、使君子(炒去壳)12枚、槟榔12克、乌梅5枚、川椒3克、细辛2.5克、大黄6克、苦楝皮6克,煎服时加米醋1汤匙,1日1

剂,分2次空腹服。同时服用菜油和花生油60-90克,1天1次或2次口服。
【辨证加减】
腹痛甚加木香6克、元胡6克;腹胀加川朴9克、莱菔子(包煎)12克;发热加胡黄连6克、银花12克、黄芩9克;呕吐不止加半夏6克、竹茹6克;消化不

良加焦山楂9克、炒麦芽6克;大便秘结加元明粉(冲服)9克。<驱虫>
囊虫散 儿科 寄生虫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软坚散结。主治囊虫病。
549.【处方组成】
姜半夏30克、陈皮30克、茯苓40克、白芥子40克、苡仁50克、雷丸3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细筛,备用。口服1日2次,每次15克。亦可制成

水丸或蜜丸,口服每次15克,1日2次。30天为1疗程。可续服1-6疗程。
【辨证加减】
若心烦加丹皮15克、龙骨20克、茯神20克、枣仁15克;结节消失缓慢加海藻30克、大贝母30克、红花15克。<囊虫> 驱虫止泻方 儿科 寄生虫 【功能

主治】
功能驱虫,健脾止泻。主治钩虫病腹泻。
550.【处方组成】
党参15克、白术20克、山药30克、苡仁30克、槟榔30克、贯众30克、清炙甘草5克、砂仁(后下)3克、榧子肉100克、红枣20克,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


【辨证加减】
脾阳不足加炮姜4.5克、肉桂3克;脾阴耗伤去党参、白术,加沙参12克、石斛10克、芡实15克、莲子肉15克;肾阳不振加附子6克、四神丸9克(包煎

);气虚脱肛加升麻6克、黄芪12克;土虚木乘、腹痛加剧加防风9克、白芍12克,倍用甘草;气血虚甚加黄芪12克、归身9克、阿胶(烊冲)12克。<驱

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1 儿科 寄生虫
551.乌梅18克、苦楝树皮15克,槟榔、使君子各12克,黄柏、枳壳、木香各9克,川椒6克,水煎服。,亦可用米醋,每次30毫升,加温开水30毫升,

每日3-4次口服。<蛔虫>
常用中成药 儿科 寄生虫 (1)虫积症见腹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大便不化等。
治宜:驱虫消积导滞。
可服用:磨积散、胎儿丸、乌梅安蛔丸、化虫丸等。
(2)虫疳症见长期食欲不振,时时腹泻,面黄白无华,毛发枯稿,形体消瘦,精神不振,手足心热,烦躁不安,甚则心悸气短,肢体浮肿,舌淡少苔

,脉细弱。
治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佐以杀虫。
可服:补血杀虫丸、人参启脾丸、人参健脾丸等。<驱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3 儿科 寄生虫
552.鲜苦楝根白皮:1岁左右15克,2-3岁20克,4-6岁30克,10-14岁60克,洗净剪碎,煎浓汁,加红砂糖适量煮为糖浆,分3次l天内服完,连服2-3

天。<蛔虫>
常用西药 儿科 寄生虫 1.史克肠虫清:每次2片,能杀灭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的成虫、虫卵和幼虫。
553..驱蛔灵:①驱蛔:成人每日3-3.5克;儿童100-150毫克/公斤/日(最多不超过4.0克),连服2日。②驱蛲:成人每次1.0-1.2克,一日2次

;儿童50毫克/公斤/日,每日总量不超过2.O克,早晚分服。连服7-10天。
554..灭虫宁:成人每次半空腹服3.0克,儿童每岁0.2-O.3克(一次至多不超过3.0克)。严重感染区可连服2日,主要用于驱钩虫。
4.驱虫净:驱蛔:成人150毫克,儿童3毫克/公斤,睡前一次顿服,便秘者加服泻药。驱钩:成人、儿童均按2毫克/公斤计,睡前顿服,连用3日

。驱蛲:每日顿服1毫克/公厅,连服1周。
555.灭绦灵:成人2.0-3.0克/日,分2次服,先后间隔1小时,宜嚼碎吞服,2小时后服硫酸镁导泻。<驱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2 儿科 寄生虫
556.乌梅30克、川楝子15克、槟榔15克,花椒10克,上为基本方。
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各6克,细辛3克,干姜3克;偏热者加栀子20克,黄莲、黄柏各9克。用法:水煎服,急性期一昼夜服2-3剂。<蛔虫> 治疗胆道蛔

虫偏方4 儿科
557.寄生虫 新鲜蚕蛹50克、加油盐炒食。<蛔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5 儿科 寄生虫
558.将君子略炒,按年龄每岁每次2粒,最多每天不超过20粒,分3次服食,连服3天为一疗程。<蛔虫> 治小儿蛲虫偏方1 儿科 寄生虫
槟榔50克,茴香10个。将槟榔切碎,放人茴香,再加人适量水,煎煮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5—7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如何治疗蛔虫病 儿科 寄生虫
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肠

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早期驱虫可防止复发与并发症。蛔虫有厌酸习性,可选用食醋一次2~4两,每日三

次,以达到安虫目的。内科治疗无效,合并严重肝胆感染手术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蛔虫性肠梗阻是不完全性的,应及早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补液,腹痛缓解后驱虫。当发展为完

全性肠梗阻,并发肠坏死、穿孔、腹膜炎1时要及时手术治疗。<蛔虫>
驱蛔虫方 儿科 寄生虫 功能主治
功能驱除胆道蛔虫。主治胆道蛔虫病。
559.【处方组成】
川楝子15克、乌梅30克、川椒9克、黄柏9克、广木香9克、青皮(醋炒)9克、枳壳9克、使君子肉15克、苦楝皮24克、槟榔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脉沉肢厥加干姜9克、附子9克、桂枝9克、脉滑洪数,面赤发热,胆腑有热加银花15克、黄芩9克、山栀9克、茵陈15克、黄连6克;尿赤便燥加川军9

克、元明粉(冲服)9克;痛久体虚加党参12克、当归9克。<驱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 儿科 寄生虫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 儿科 寄生虫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蛔虫> 驱虫验方 儿科 寄生虫 1.驱蛔虫方: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2-3粒,早晨空腹服用,连用2-3

天。
2.驱蛲虫方:食醋适量,除肛门周围,连用2-3天。或蛲虫栓(百部25克、苦楝皮50克、鹤虱25克,共为细面,装入胶囊备用)每晚睡前纳入肛门1个

,连续1周。用于驱蛲虫。
3.驱绦虫方: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摈榔煎剂(干燥细片50-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的滤液),半小时后服元明粉7克

,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驱虫>
小儿蛔虫各种治疗方法 儿科 寄生虫
小儿蛔虫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

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调。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尖。本病发生原因

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临

床上常用的有效秘方、偏方如下。
560.[方一]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

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561[方二]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

蛲虫病。
562[方三]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

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563.[方四]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564.[方五]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

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565.[方六]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日服3次。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566.[方七]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本为

何成瑶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蛔虫>
567.小儿蛔虫治疗偏方3 儿科 寄生虫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

。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蛔虫> 香油蒜泥治蛲虫 儿科 寄生虫
568.取独蒜头3-5个,香油少许。将独蒜头捣烂如泥,加入香油少许,拌成泥浆状,取适量纱布包裹成小包,在睡时放在肛门处。蛲虫闻香后钻入蒜

泥中,即可杀灭。每晚用1次。成人连用4-6晚,小儿连用3晚,即可治愈。<蛲虫>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中药方剂 儿科 寄生虫 中药处方(一)
569.【辨证】虫积致肠腑痞结而肠道梗阻。
【治法】驱虫通下。
【方名】减味乌梅汤。
【组成】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9克,当归9克,黄连6克,黄柏6克,干姜6克,桂枝9克。
【用法】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分。
【出处】何成瑶方<蛔虫> 孩子得了猩红热的治疗 儿科 传染病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

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猩红热>
570.百日咳 儿科 传染病 (及婴儿气喘)大蒜头一只,去皮捣烂加白糖3钱,过半小时后用滚开水一两冲,再去渣服汁,一日二次,两天可愈。肺炎

、咳嗽 儿科 传染病
571.取鲜藕汁半两,蜂蜜半汤匙,芝麻油3滴,起搅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2~3天,疗效极佳。流行性腮腺炎小偏方 儿科 传染病
572.板蓝根2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连服5天。<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573.【辨证】风温毒邪,邪壅少阳,热毒内阻。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名】清热解毒饮。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牛蒡子10克,紫背天葵子5克,生甘草3克,柴胡10克,马勃4克,元参10克,黄芩10克,升麻3克,薄荷3克,连

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秋侠方。
中药处方(二)
574.【辨证】热毒蕴结。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止痛。
【方名】芥防二连汤。
【组成】芥穗8克,防风8克,川连8克,连翘8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赤芍10克,元参10克,地丁8克,官桂6克,土茯苓10克,牛蒡子8克,忍冬

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出处】《医门新录》<腮腺炎> 腮腺炎的偏方 儿科 传染病 青叶敷剂
575.药物:大青叶(鲜品)100-300克。
用法:上药加白醋,捣烂敷于患处,每天一次,必要时2次。药干后加醋,连敷5天为一疗程。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2例,9例痊愈。<腮腺炎> 腮腺炎的偏方2 儿科 传染病 腮腺炎糊剂
576.药物:木鳖子适量。
用法:木鳖子去壳,用瓷碗将木鳖子加少许水磨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10次,干后即涂,保持湿润。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8例,全部痊愈。
来源:广西中医1988<腮腺炎> 腮腺炎偏方 儿科 传染病 消毒饮
577.药物:板蓝根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次服,每4小时1次,空腹服。此为一天量。
疗效:次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一般3-5剂可愈。
来源:黑龙江中医1989
578.<腮腺炎> 流行性脑膜炎小偏方 儿科 传染病 干净大蒜,生吃,每日两至三瓣;艾叶、苍术、雄黄各10克,燃,后消毒室内空气。<脑膜炎> 内服

外敷治腮腺炎 儿科
579.传染病
内服方:柴胡10克,连翘12克,银花15克,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夏枯草、昆布、海藻各20克。并发睾丸1肿痛者加龙胆草、

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轻者2日一剂,重者1日1剂。水煎服至愈。外用敷方:冰硼散每次2支,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固定,2日

换药一次。或,大黄40克,研细末,调醋适量,涂患部,每日3次。注:内服方药,小儿用量减半。<腮腺炎>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580.【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581.中药处方(二)
【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竹茹15克栀子10克。【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

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

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

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猩红热> 小儿夏季热的治疗方法 儿科 传染病
小儿夏季热小儿夏季热为婴幼儿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症”。其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小

儿夏季热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582.[方一]玉竹、冰糖各500克。将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除杂质合并

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583[方二]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升同煮汤。弃荷叶,加盐调味,日1剂,分2次吃瓜

饮汤。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584.[方三]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木棉花各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慢火将各物煮粥,以豆熟透为度。本方可用于

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585.[方四]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将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

水冲泡,每服1包日2次。本方适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586.[方五]蚕茧、大枣各20枚。煎汤,代茶饮服。本方适用于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
587.[方六]羊耳菊10-29克,桑椹于10-15克,黄芪6-15克,葛根、麦冬各6—10克。水煎服,每日j剂,日服4次。本方适用于气阴两伤所致小儿夏

季热,为唐冬秀方。
588.[方七]青蒿、黄芩各3克,银花5克,扁豆花、竹叶、荷叶各3克,西瓜翠衣5克,丝瓜络3克,益元散5克,鲜小青(爵床)、五叶莲(蛇含)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本方为张芝芳方,适用于小儿夏季高热。<夏季热>
小儿口疮中药方剂 儿科 口腔病 中药处方(一)
589.【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中药处方(二)
590.【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名】凉膈散。
【组成】黄芩6克,连翘6克,栀子6克,大黄6克,芒硝(冲服)3克,竹叶10克,薄荷3克,白蜜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口疮> 黄瓜霜治口疮 儿科 口腔病
591.制法:取食用大黄瓜一条,在中部开一个约1-5厘米的方形口,用小勺取出大部分瓜瓤,再将明矾粗末填满封口,悬吊在阴处待干。不久在瓜皮

上就会出现白霜,可分次或干透时取霜,如加少许冰片更好。
用法:取黄瓜霜少许撒于患处即可,一日2次,疗效很好。<口疮> 云南白药治复发性口疮 儿科 口腔病 用棉签蘸药粉涂敷于溃疡上,每日3-6次连用

3天可痊愈。<口疮>
592.泻心饮 儿科 口腔病 组成:生地30克,木通30克,生甘草6克,川连3克,知母9克,黄柏9克,女贞子15克,墨早莲15克,龟版9克,生熟谷芽各

15克。
主治:溃疡生于舌者。
用法:水煎服。<口疮> 口疮验方 儿科 口腔病 五倍子6g,冰片lg,研为细末,敷于患处。传染性软疣验方
593.五倍子粉10g,雄黄6g,白矾6g,寒水石6g,75%酒精lOOml,浸泡,外擦。<口疮> 口疮的自治疗法 儿科 口腔病
594..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595..验方自疗法
(1)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4剂。
(5)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盖之。口疮又名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

溃点,有虚实之分。
(6)干姜(炒黑)9克、黄连15克。上2味为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本方主治口舌生疮,不能饮食者,神效。
596..饮食自疗法
(1)莲子30克、白萝卜250克,共煮服,每日2次,喝汤食莲。
(2)莲子芯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3)绿豆60克、生地30克、水煮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剂。
597..外治自疗法
(1)青黛散、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四药任取一种敷患处,每日4-5次。
(2)明矾5克加水至100毫升,含漱1-2分钟。
(3)坚持用浓茶漱口,能促口腔溃疡面的愈合。<口疮> 小儿口疮的分型食疗 儿科 口腔病
脾胃积热型口疮症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疼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

、大便干。宜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598.心火上炎型口疮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宜用清心泄热之法治疗。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

荷叶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599.虚火上浮型口疮症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颜色淡红、神疲颧红、虚烦口干,且反复发作。宜用滋阴降火法治疗。
600.常用冰糖银耳羹:将银耳10—12克,加冷开水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每日一次

小儿口疮除采用食疗外,还应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勤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邪毒在口腔滞留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