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病小偏方第九十二册

 学中医书馆 2013-07-26

101.【辨证】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除湿,敛阴固肠。
【方名】龙牡三石汤。
【组成】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汤化水,频频进服,日服1-2剂。
【出处】李志山方。
中药处方(四)
102.【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方名】健脾粉。
【组成】党参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处】郑振华方。
中药处方(五)
103.【辨证】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
【治法】消导止泻。
【方名】消导止泻汤。
【组成】佛手5-10克,山楂5-10克,麦芽5-10克,连翘5-10克,白术5-10克,陈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永厚方。
中药处方(六)
104.【辨证】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湿健脾。
【方名】建食和中汤。
【组成】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系1岁左右小儿用量)。
【出处】汪鑫涛方。
中药处方(七)
105.【辨证】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
【治法】醒脾和胃,渗湿利水。
【方名】新加胃苓汤。
【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桂枝7.5克,厚朴7.5克,陈皮7.5克,炙甘草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柴国剑方<腹泻> 小儿肠炎中药方剂 儿科 消化类 中药处方(一)
106.【辨证】脾胃不和,中焦湿热。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方名】小儿理脾和胃散。
【组成】山药10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山楂10克,扁豆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芡实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黄连2克,麦芽20克。
【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1匙。
107.【出处】董治中方<肠炎> 呕吐方十一 儿科 消化类
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呕吐> 治呕吐方1 儿科 消

化类
外邪犯胃,突然呕吐,来势急;舌苔白腻,薄黄,脉浮紧滑。
108.治疗;消食化滞,和胃止呕,方药;“香苏散”。<呕吐> 呕吐方十 儿科 消化类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纱糖温服。本方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109.<呕吐> 佝偻病方七 儿科 神经类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
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小儿消化不良中药方剂 儿科 消化类 中药处方(一)
110.【辨证】脾虚暑湿挟滞阻于胃肠,而使清浊升降失常。
【治法】清肠助运,消导化滞。
【方名】清肠消导汤。
【组成】白头翁6克,香附4克,砂仁1克,茯苓5克,苍术炭5克,山楂6克,焦神曲8克,炙甘草1克。
【用法】浓煎200毫升,每日可分多次服。
【出处】姚公树方<消化不良> 食欲不佳并不等于厌食 儿科 消化类

111.山药米粥:大米、小米,与适量山药共煮粥食之。
也可加入红枣、萝卜、山楂。
112.肉汤类:用鸡、牛肉或排骨煮汤,煮时加入肉豆蔻、丁香、茴香、桂皮等,食用时加入适量盐。
113.大麦粥:大麦磨如粟米大,加适量鸡内金末,煮粥食用。
既病防变
厌食症如长期未得改善,可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弱,影响小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
(一)饮食疗法
114..消食饼:取鸡内金2个,放于瓦上,用微火焙干研末,配干面粉100克做成薄饼食用。若掺点芝麻、细盐或白糖,味道更美。
115..黄鳝鱼1尾,去内脏,加鸡内金6克,加水煮熟,用适量酱油、盐、姜等,调味食之,连吃7天。
116..鸡肝1具或猪肝50克,苍术6克,加水煮熟,吃肝喝汤,连服7天。
117.(二)药物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药物治疗,根据发病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消导法:适用于饮食不节,消化不良而形成的食欲不振。①多食积滞,口服一捻金或七珍丹一次,继服小儿健脾丸或保和丸。②冷食积滞,服保

赤万应散,下后服香砂养胃丸。
2.调理脾胃;用于长期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可服用小儿健脾丸、肥儿丸或参苓白术散等。
3.补锌:通过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缺锌的小儿可口服硫酸锌或醋酸锌糖浆。
(三)单验方
118..小儿疳积方:蟑螂5个,油炸后每天连续食用,病愈后停服。
119..干蟾酥,去四足,涂香油焙干研末,每次1.5~3克,日3次,以红枣煮汤送服。
120..鸡肉金30克,放瓦上焙干,神曲、麦芽、山楂各100克,共研细未冲服,每次1.5~3克,每日3次。
121..五谷虫100克、鸡内金50克,共炙黄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每次以麦芽10克煎水冲服。
122.(四)针灸推拿
1.取中脘、气海、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治疗5~7天。若效果不显著,可加刺脾俞、胃俞。
2.针刺四缝:用三棱针,刺两手四缝穴,进针0.5~1分,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以消毒棉球擦干,隔日一次,可消积健脾。
3.摩腹5分钟,捏脊5遍,每日1次,3~5日为一疗程。<厌食> 幼儿的秋季厌食 儿科 消化类
一般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幼儿易于厌食,待到秋高气爽,很多幼儿的食欲会有所好转或恢复,但是秋季也是风大雨少、气候干燥的季节,幼儿在秋

季的厌食也十分常见.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123.【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方名】茵陈蒿汤加减。
【组成】茵陈15克,金钱草9克,栀子6克,大黄6克,焦山楂9克,神曲6克,焦白术6克,茯苓12克,山药9克,鸡内金6克,甘草3克,白蔻3克(后下

),陈皮3克,厚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中药处方(二)
124.【辨证】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方名】茵板丹滑石汤。
【组成】茵陈15克,栀子9克,板蓝根15克,姜黄9克,丹参9克,匾蓄9克,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9克,前仁9克,滑石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维明方<肝炎> 小儿急性黄疸肝炎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125.【辨证】湿热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方名】活血截黄汤。
【组成】酢浆草15-30克,绵菌陈15-24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薏苡仁18克,滑石18克,郁金6-9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5次。
【出处】赵伟强方<肝炎> 小儿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儿科 传染病 中药处方(一)
126.【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
中药处方(二)
127.【辨证】湿热毒邪交蒸于肝胆。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散瘀退黄。
【方名】菌陈赤虎汤。
【组成】菌陈20克,赤芍20克,山楂10克,板蓝根10克,紫草10克,夏枯草10克,金钱草12克,虎杖12克,垂盆草12克,白茅根(或玉米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西周方<肝炎>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儿科 神经类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以皮肤、粘膜、唇甲苍白为特征。属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范畴。
未病先防
128.(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

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乳食要定时、定量、有节。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

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公斤/日)。
(二)孕母卫生
积极治疗母体疾患,治疗母患缺铁性贫血,加强孕期营养,尤多食含铁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间可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2或0.3克。

积极贯彻计划生育,防止生育过多。
(三)防治肠道感染性疾病
及时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病变和肠道寄生虫病,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
(四)药膳防病
129..红枣6枚、枸杞3克、鸡蛋1个,同煮食,每日1次。
130..芡实、山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水适量,煎40分钟,去党参、白术,入大米150克,熬粥,分次调糖食用。

可常食。
既病防变
本病虽无生命危险,但会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肝脾肿大或心功能不全。常因乳食不当,或其它肠道疾患和感染性疾病而加重。
131.(一)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型,可选异功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
2.气血亏虚型,可选八珍汤化裁,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等。
3.肝肾阴虚型,宜用左归丸加减,药选枸杞子、山萸肉、龟板、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当归、首乌等。
(二)单验方
132..鸡血藤8~15克,每日一次,水煎服。
133..锻皂矾、炒黄豆以1:2的比例共研细末,以枣汤和丸,每次服2克,每日三次。
134..大麦粉60克、皂矾30克、红糖60克,共研细末,以生公鸡血30克作丸,如绿豆大,每晚服一次,每次1.5~3克。
4.当归、黄芪、生地、熟地各6克,水煎服。
(三)药膳食疗
1.可选用前文提供的药膳及食物。
135..黄芪5克,水煎半小时,捞去药渣,放入山药片60克,再煮半小时,加白糖适量即可。每日早晚适量服用。尤其适用于气血亏虚并见腹泻者。
136..蒸鸡蛋羹时加入枸杞5克,每日服食一次。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儿科 消化类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

泄泻”范畴。
未病先防
做好病前调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137.(一)一般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如人工喂养,要注意适当稀释牛奶和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气消毒1次。食品应新鲜、清洁。
2.喂养定时,定量。按时逐步增添辅食,但不宜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也不宜突然改变食物的品种。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腹部着凉。同时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4.夏季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护理。天气炎热时应多喂一些水,不宜吃得过饱和过食油脂多的食品。避免在夏季断奶。
5.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菌素。
(二)食疗预防
138..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经常食之,可防小儿腹泻。
139..山药扁豆糕:山药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鲜扁豆50克、红枣肉(切碎)500克、陈皮丝3克,共和匀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

胃虚弱者最宜。
140.二、既病防变
本病转归主要取决于素体脾胃强弱,治疗迟早得当,以及感邪轻重性质。感受暑热湿邪最易传变,其结果,或暑邪化火,内陷心包;或泻下不止,伤

阴伤阳。另大泻不止,伤及脾阳,土虚水旺又可见慢脾风。
(一)一般措施
1.调整饮食: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稍大

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2.补充水分:为防脱水失盐,喂奶间隔时间和禁食时,要注意多给小儿一些糖盐水、淡茶水、胡萝卜水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补液盐”


3.护理: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围,勤换尿布,及时处理粪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复感染。腹泻日久者,还要注意排便姿式

,避免将小儿过分屈体,引起脱肛。
(二)中医论治防变
1.伤食型:初宜导滞通下,给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继健脾止泻,给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湿热型:宜葛根芩连汤加减。若烦躁不宁,欲化火内陷,加用石决明、天麻、钩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类;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

伤阴津,加用连梅汤,酸甘化阴;若四肢不温,神萎情淡,阳气衰弱,急用参附龙牡汤,或酌加人参、附子、五味子等;若见神情淡漠,昏睡露睛,

手足蠕动,欲致慢脾风,意加人参、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汤。
3.虚寒型:当用钱乙六味白术散或益黄散,酌加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或枳术丸。
(三)食疗防变
此法主要适用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轻型腹泻。
1.莱菔粥:莱菔子(炒)研末,与米同煮粥。适用于伤食型腹泻。
2.苡米粥:生苡米、白米(苡米的1/3量),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白米煮粥。适用于湿热型腹泻。
3.山药粥:山药与糯米共煮粥。适用于虚寒型腹泻。
(四)单验方
141.山楂炭、炮姜炭共研细末,每次1克,温开水调服,每日3次。
142.石榴皮9克,水煎加红糖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久泻不止。
143.大蒜带皮在火上烧熟,剥去皮,捣成泥状,掺少许白糖加水服,每日2~3个蒜头。
144.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共研末。每次用1.5克,以陈醋或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伤食

型、虚寒型腹泻。
145.(五)针灸推拿疗法
1.先针足三里,后针气海。腹泻不止,加刺止泻穴(关元上5分)。亦可用艾条悬灸神阙10分钟。呕吐者,加针内关。
2.捏脊疗法: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遍

,每日1次。对脾胃虚弱,久泻不愈的患儿疗效较好。<腹泻>
呕吐方九 儿科 消化类
146.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克,味精2克,芝麻10克,核桃2个,香油10克,菜油

500克(实耗25克),奶汤适量。将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人

姜、葱、羊肉焯透锅晾凉,再加盐料酒腌1小时,上笼旺火蒸耙。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

,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煸出香味,倒人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调成汁放人,倾人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

,撒上芝麻、香油、翻匀、作餐食。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呕吐>
厌食方九 儿科 消化类
147.菜籽9克,面粉适量。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3次服用,连服3-5日。本方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兼见自汗、面白、肌

肤不平等症。<厌食>
148.佝偻病方十 儿科 神经类 虎胚骨(酒炙赤)、生干地黄、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风、当归、川穹、牛膝各等分。将药制成末

,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服5丸,酒吞下或木瓜汤下。本方出自明朱橡著的(普济方》,适用于小儿佝偻病。<佝偻病>
149.呕吐方八 儿科 消化类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
150.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呕吐> 厌食方八 儿科 消化类 蚕豆500克,红糖适量。将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或磨浆过滤后,晒干)

,即成。每服30-60克,加红糖适量,冲入热水调匀食。本方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厌食>
151.大山楂冲剂 儿科 消化类 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各种原因之食欲不振。
1~3岁每服3g,3~6岁每服6g,6~9岁每服9g,日服2~3次。<厌食> 佝偻病方九 儿科 神经类
152.胎盘粉10克,醋炒鱼骨50克,炒鸡蛋壳20克,白糖30克。共研细末,每次0.5克,1日3次,宜久服。本方适用于因肾气亏损所致小儿佝偻病。<

佝偻病> 苦瓜根 儿科
153.消化类 苦瓜根6克,水煎后频服。功效:清热止呕。<偏方> 如何治疗佝偻病? 儿科 神经类
。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佝偻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54.[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
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

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
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155.[方二]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

,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加一匙肉汤,用淀粉勾

芡,加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
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病。
156.[方三]
鹿茸100克,附片30克,猪蹄2只。将鹿茸切薄片,猪蹄洗净,3味同入锅,微火煮数沸,调味食用。
本方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症。
157.[方四]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待凉,剥去皮,放在碗内再蒸40分钟,趁热用刀将板栗压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搅匀,再把栗泥填

平成饼状,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可供患几经常食用。
本方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
158.[方五]
龟板(即乌龟的腹部甲壳)若干。将龟板用清水浸泡3日,但需每天换水。刮去污垢,放入砂锅内,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时,连煮3天

,取出晒干,碾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
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
159.[方六]
鸡蛋皮若干。将鸡蛋皮洗净;烤干,研粉过箩极细。1周岁以下,每次服0.5克;1—2岁,每次1克;每日2次。
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儿佝偻病。
160.[方七]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
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
161.[方八]
猪脊骨或腿骨150克,红萝卜200克。将二者洗净共煲汤服食。
本方适用于因肾脾虚弱所致的小儿佝偻病。
162.[方九]
胎盘粉10克,醋炒鱼骨50克,炒鸡蛋壳20克,白糖30克。共研细末,每次0.5克,1日3次,宜久服。
本方适用于因肾气亏损所致小儿佝偻病。
163.[方十]
虎胚骨(酒炙赤)、生干地黄、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风、当归、川穹、牛膝各等分。将药制成末,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服5丸,

酒吞下或木瓜汤下。
本方出自明朱橡著的(普济方》,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164.[方十一]
怀山药、牡蛎、生龟板、黑芝麻各15克,怀牛膝、熟地、茯苓各9克,制首乌12克,山萸肉、生白术、西党参、全当归各6克,益智仁3克,大红枣3枚

。水煎服,或将药研成细末,和匀,每日早晨、晚上用开水冲调4.5克。同时用炙黄芪9克,大红枣5枚浓煎,连汤带枣1次服完,每日1次。
本方源于《中医临证摄要》,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165.[方十二]
黄芪、菟丝子、白术各10克。水煎服,上药煎成200亳升,装人瓶中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全程2个月。
本方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9月,可主治小儿佝偻病。<小儿佝偻病> 治疗呕吐方3 儿科 消化类
主证;,痰饮内停;吐清水,恶心,吐痰延;苔白腻或薄黄,脉滑。
治疗;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药二陈汤,苍桂术甘汤加减。<呕吐> 单纯补钙治疗佝偻病 儿科 神经类
由于错误地认为佝偻病是由于单纯缺钙所致,不少家长用单纯补钙的方法治疗佝偻病,其结果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从食物中补充的钙剂很难被

肠道吸收,因此也起不到治疗作用。<佝偻病>
柞树皮能治小儿腹泻 儿科 消化类
166.柞树皮50克,无花果7枚,装入暖瓶中,加开水浸泡1小时后倒入容器中。当水热时,以蒸气熏小儿脚掌,待水温降至30℃左右,将脚泡于药液中

,并以药液淋洗膝关节以下15分钟。每日2次,7天为1疗程。<腹泻>
治疗呕吐方4 儿科 消化类 主证;肝气犯胃;吞酸吐苦,得暖则舒;胸胁胀满;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167.治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四七汤,左金丸。<呕吐> 治疗呕吐方2 儿科 消化类 主证;饮食停滞:吐酸腐,进食甚,吐后反适;痛拒按

,苔白腻厚,脉滑。
168.治疗;消食化滞,和胃止呕;方药保和丸。<呕吐> 香砂六君子汤 儿科 消化类 [医方集解]水煎服
即六君汤加木香,砂仁。
主治;呐呆吸气,腹胀满或痛,呕吐。<滋补方> 健脾糕片 儿科 消化类 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
用于厌食属脾胃虚弱者。嚼服,1~3岁每服6~8片,3~6岁每服8~12片,日服2次。<厌食> 小儿消积丸 儿科 消化类
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

日服2次。<厌食>
小儿喜食片 儿科 消化类
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2~3片,3~5岁每服3~5片,5岁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厌

食> 厌食的饮食疗法
169.儿科 消化类 (1)独脚金10g,猪横利一条,以四碗水煎成两碗水,作汤饮服。
(2)谷芽15g,布渣叶10g,孩儿草10g,猪肚或牛肚1/3~1/4个,以四碗水煎成两碗水,作汤饮服。小儿厌食症的危害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如果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

停滞,体内脏器萎缩,这样必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如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营养不良患儿,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

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

吃、不好动,体重不增,个儿不长,故决不可轻视发病率高、影响面大、危害儿童身体健康1的厌食症。<饮食疗法>
小儿厌食各种治疗方法 儿科 消化类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以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脾胃不和,运化失

职所致。常用的临床验方、偏方主要如下。
170.[方一]
神曲10-15克,粳米适量。先将神曲捣碎,煎取药汁后,去渣,人粳米,一同煮为稀粥。
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171.[方二]
大米500克,南瓜大半个(或2-3斤),红糖适量。将大米淘净,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滤起,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块,用油、盐炒过后,即将

过滤之大米倒于南瓜上,慢火蒸熟。若蒸时加入适量红糖,其味更美。
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172.[方三]
锅焦(炒黄)、莲肉各120克。将莲肉去心,蒸熟后,干燥,与锅焦共为细面,每次3—5匙,加白糖,开水调匀温服,日3次。
本方常食可增加食欲。
[173.方四]
北沙参、玉竹、百合、山药各15克,猪瘦肉500-1000克。将猪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加水炖熟,饮汤食肉与药。
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
174.[方五]
鲜石斛12克,玉竹9克,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山药10克,甘蔗汁250克。前5水煎取汁,合甘蔗汁搅匀,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小儿因胃阴不足所致之厌食症。
175.[方六]
鲜麦冬500克,白蜜适量。将鲜麦冬捣汁,人白蜜,隔水加热至饴糖状。每眼2-3七匙,用温酒或白开水化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固体虚所致之厌食。
176.[方七]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分,白糖适量。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
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177.[方八]
蚕豆500克,红糖适量。将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或磨浆过滤后,晒干),即成。每服30-60克,加红糖适量,冲入热水调匀食。
本方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
178.[方九]
韭菜籽9克,面粉适量。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3次服用,连服3-5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兼见自汗、面白、肌肤不平等症。<小儿厌食> 小儿呕吐各种治疗方法 儿科 消化类 小儿呕吐
小儿呕吐是以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去为主要特征。本病常因伤食、胃热、胃寒、肝气犯胃、惊恐气逆所致。常用的临床偏方主要如下。
179.[方一]
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

冷,装瓶备用。一般饭后食用。
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
180.[方二]
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181.[方三]
生姜、醋、红糖各适量。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同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待茶饮。
本方适用于小儿呕吐。
182.[方四]
橘皮3-5克,粳米50克。将橘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温热服食,5天为1

疗程。
183.[方五]
小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生姜10克,精盐2克。将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火烧

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人盐调味,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暑热吐泻。
184.[方六]
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粳米100克,鲜芦根60克,冰糖少许。先将枇杷叶用布包与鲜芦根(洗净切段)同煎汁。去渣,再与糯米煮粥,粥成

后人冰糖,煮片刻即可。
本方对胃热呕吐有效。
185.[方七]
竹茹、芦根各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胃热呢逆,呕吐诸症。
186.[方八]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
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
187.[方九]
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克,味精2克,芝麻10克,核桃2个,香油10克,菜油500

克(实耗25克),奶汤适量。将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人姜、

葱、羊肉焯透起锅晾凉,再加盐料酒腌1小时,上笼旺火蒸耙。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

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煸出香味,倒人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调成汁放人,倾人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

撒上芝麻、香油、翻匀、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
188.[方十]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纱糖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189.方十一]
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
本方适用于肝气犯胃之呕吐。
190.[方十二]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适量。将天麻、钩藤、石决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热冲熟藕粉,白糖调味,顿服。日1剂,连服4—

—5剂。
191.本方适用于小儿惊恐气逆之所致呕吐者。<小儿呕吐> 治疗小儿厌食的偏方1 儿科 消化类 炒白术、炒扁豆、砂仁、佩兰、鸡内金各5g,焦山楂

、谷芽各10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疗效:2—3剂显效。<厌食> 治胃痛方 儿科 消化类 方法:鸡蛋壳方
192.配方:鸡蛋壳1个
用法:将鸡蛋壳洗净,放人锅内炒黄,研成细粉末,每日1次,用开水冲服
主治:饥饱胃痛,嗳气吐酸水<胃痛> 治疗小儿厌食的偏方2 儿科 消化类 炒麦芽、焦山楂、炒神曲各10g,炒内金5g,炒莱菔子6g。
制用法:共为细面,加白面和水调成糊状,睡前敷患儿脐上,外用纱布固定,次晨取下,
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疗效:1疗程即愈。<厌食> 一贯煎 > 小儿厌食的偏方 儿科 消化类
193.大黄干草散
药物:大黄、甘草按4:1量,蜂蜜适量。
用法:先将大黄、甘草研末。每次0.5克调以蜂蜜服,每天3次,连服2天。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7<厌食> 小儿厌食的偏方2 儿科 消化类 肥儿饼
194.药物:山药、鸡内金各60克,山查40克炒麦芽、炒谷芽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加面粉500克、香油30克、芝麻15克、白糖15克、水适量,调匀,作成小饼,锅内烙熟,当饭吃。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8<厌食> 呕吐方二 儿科 消化类 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本方适用于伤食之呕吐。<呕吐>
小儿厌食的偏方3 儿科 消化类 淮曲散
195.药物:淮山200克,茯苓100克,酒糟曲150克,丁香2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过筛。饭后温水送服,每天3次,每次15克。
来源:湖南中医1988<厌食>
196
厌食方一 儿科 消化类
神曲10-15克,粳米适量。先将神曲捣碎,煎取药汁后,去渣,人粳米,一同煮为稀粥。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197.<厌食> 呕吐方一 儿科 消化类
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

冷,装瓶备用。一般饭后食用。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呕吐>
198.佝偻病方二 儿科 神经类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

,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加一匙肉汤,用淀粉勾

芡,加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病。<佝偻病>
199.小儿腹泻偏方3 儿科 消化类 黄瓜治暑热泄泻
药物:黄瓜5条,蜂蜜100克。
用法:将黄瓜洗净,去瓤,切成条,加少许水,煮沸后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蜂蜜再加热至开锅即成。食用。<腹泻> 佝偻病方一 儿科 神经类
200.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

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
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佝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