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气足则味觉灵 肺燥热则鼻孔干

 半点寒心 2013-07-28

 

心气足则味觉灵 肺燥热则鼻孔干

          汉语中形容一个人愤怒到极点,说“七窍生烟”。可见“七窍”集中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黄帝内经》指出,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通过观察这7个部位的变化,就能了解相应脏器的状况。 

心气足则味觉灵 肺燥热则鼻孔干 - 半点寒心 - 半点寒心的空间

   
  心开窍于舌
  
  《黄帝内经》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味觉正常和语言表达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心气足,则舌色红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有病变,如心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阴血不足,则舌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淤阻,则舌质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说话费力,吐字不清。
  
  
肺开窍于鼻
  
  《黄帝内经》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一身之气,掌管呼吸。鼻作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因此,鼻的通气和嗅觉必须依赖肺气。肺气调和,才能鼻窍通利、嗅觉灵敏,如外感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邪热壅肺,往往有气喘、鼻翼扇动等症状。
  
  
脾开窍于口
  
  《黄帝内经》指出,“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可见,饮食口味及食欲全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口味正常,食欲旺盛;脾气亏虚,则口淡无味;脾胃湿热,则口中粘腻、嘴里发甜、食欲不振;肝脾不和,则口中泛酸。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也是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
  
  
肝开窍于目
  
  《黄帝内经》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的经脉与眼睛相连,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肝功能正常,则目光有神,视物清楚明亮;肝的阴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甚至夜盲;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风内动,则目斜上视。
  
  
肾开窍于耳
  
  《黄帝内经》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肾精亏虚,则脑髓失养,容易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甚至耳聋。

 

半点寒心欢迎你的到来!

,

http://zhaoxy618.blog.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