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身成就奖———— 2、杨翠花老师,唱腔沉稳地道、委婉悦耳,其《断桥》至今乏人继承。她的唱腔代表了蒲剧正旦另一艺术流派,亦是正宗。 3、丁桂兰老师,万荣县蒲剧团退休老艺术家。《彩楼记》磁带风靡晋南,村里的大喇叭时常播放。现在太原,为太原的大众蒲剧艺术中心担任艺术指导。
表演奖———— 1、河津市蒲剧团的薛青玉,《刘胡兰》的表演使她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堪称完美。 2、郝巧爱,我的老乡,她的名气在我们村非常大,2004年蒲乡红总决赛又掀起了“巧爱热”。曾在新绛团、运城青年实验蒲剧团、永济团参加演出,深受观众好评。 3、万荣县蒲剧团的王红妮,《大别山人》演绎了人情的至真,她的表演既有浓厚的艺术积淀,又体现了厚重的历史内涵。 4、夏县蒲剧团的李俊秀。《迟开的玫瑰》、《惊蛰》、《麒麟村》三个移植剧目提升了夏县蒲剧团的艺术档次,作为主演的她功不可没。 5、运城市青年实验蒲剧团的田娥,也是我们县培养出的正旦名角。成名较早,在新绛团的成就似乎大于当前在运城青年实验蒲剧团。 6、盐湖区蒲剧团的田文珍,是一个有一定实力的蒲剧青衣,《教子》唱段有继承有发展,传统唱腔感情真挚。 7、运城市蒲剧团的杨燕。演出行当杂,我以为最好的莫若《风筝缘》中的丑旦表演,非常到位。《打路》唱腔宗景雪变亦是声情并茂。 8、平陆县蒲剧团的丁燕舞,《酷情》中大娘的唱腔表演催人泪下,据说其扇子功非常好,没有看过,不敢忘评。但《酷情》一部戏已经奠定了她的艺术地位。 9、万荣县蒲剧团的周水琴,《四贤册》和杨银平的合作,两人精湛的技艺使这个戏“意外”地赢得了我的心。据说和丁宪军合作的《双麟锁》更好,非常期待。 10、运城市蒲剧团的李红丽,陕西合阳线腔名家,出了不少线腔的光盘。改行蒲剧以后,师承武俊英老师,唱腔规范,表演大方。 11、闻喜县蒲剧团的季红梅,《认子》中的周桂英和《吃糠》中的赵五娘,嗓音清亮甜润,穿透力强,行腔高低有致,给人一种特别美的艺术享受。 12、平陆县蒲剧团的周景娟,《狸猫换太子》中的寇珠演绝了,和扮演陈琳的李小红两位艺术家提升了这部戏的艺术档次。据说运城团搞什么梅花版,我看未必如平陆团的效果好。 13、临汾市蒲剧院的余琴,和她有过一面之缘。见了艺术家话少,也就没多聊什么。她青衣老旦皆能应工。据说要演出《三上轿》,一直未能见到。 14、稷山县蒲剧团的高全英,《三关排宴》中的精彩表演,是蒲剧不少演出同类题材的名家所难以与之媲美的。 15、陕县蒲剧团的王小红,《清风亭》中的老旦唱腔感人肺腑。河南省蒲剧人才济济,女演员唱腔表演俱佳的不在少数,蒲藤杯只是挂一漏万,戏迷自己去亲自看他们的戏,就知道蒲剧可不是只有晋南的才地道了。
新人奖———— 1、河津市文化艺术学校的解婵娟,师承朱秀英老师,《三击掌》展示了原汁原味的蒲剧冯派唱腔。从现代戏《刘胡兰》、传统戏《窦娥冤》,我看到了一位未来蒲剧表演艺术家的风范! 2、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的梁静,能文能武,表演唱腔俱佳。年纪小,该拿的奖全拿了,就差梅花奖了。蒲剧团该推这些青年演员了。 3、河津市青年蒲剧团的原晓荣,表演很有小薛青玉的风范。唱腔很扎实,能受到朱秀英老师的悉心指导,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4、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的张蕾,老旦青衣皆能应工。看了《杨门女将》的表演,很多戏迷惊呼:“蒲剧又出了一位天才老旦!” 5、盐湖区蒲剧团的薛琳,在蒲剧《清风亭》中的表演,和小生张雨配合的天衣无缝,令人叫绝。《杜鹃山》一段演唱令戏迷大呼过瘾。 6、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的程雅琨,在《表花》中以扎实的基本功把丫环梅英的正直、活泼、机灵、调皮表演的淋漓尽致。 7、河津市文化艺术学校的梁毛毛,年纪虽然小,但非常好的继承了朱秀英老师的唱腔特点,希望能跟随朱老师多学习,练好基本功。 8、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的常涛 ,在《挂画》中通过高度技巧的运用,把含嫣的机智和初恋少女盼、窘、急、娇、怨、羞的心理状态表现得逼真传神。 9、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的王晓彤,当年凭借《莫愁投湖》中莫愁一角获金花状元称号。后来变声的时候出现些小问题,在《杨门女将》中反串杨文广,表演很是传神。现在应该已经恢复了,期待她的精彩表演。 10、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的李晶,蒲剧优秀的刀马旦演员,小梅花蒲剧团《杨门女将》三个穆桂英演员,她就是其中之一。前是程雅琨,后是梁静,中间就是李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