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与调理

 baileej 2013-07-29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臟炎症性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中医学认为乙肝由外在及内在因素导致,两者缺一不可,外因是指患者身体受湿热疫毒之邪(即乙肝病毒)侵入,内因是指身体正气(即免疫功能)不足,臟腑功能失调。如湿热疫毒之邪久留体内,
可导致气血瘀阻,经络不通,最终造成肝脾肾受损,严重者会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中医治疗乙肝时,不仅著眼于「祛邪」,直接清除湿热疫毒之邪,还注重「扶正」,通过扶助人体正气来清除病毒,并注意调理气血臟腑功能,治疗臟腑虚损。

中医学主要用中药治疗乙肝,经多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在乙肝治疗中可以改善或消除患者的不适症状;可以改善肝功能,包括肝酵素、黄疸(胆红素)指标,蛋白代谢指标等;可以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纤维化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率;如选药及用量恰当,其副作用会较少,疗效也较稳定。

中医师会运用「辨证论治」或「辨病治疗」来处方用药。「辨证论治」是按乙肝患者不同的体质及临床表现划分為不同的证型,例如湿热内蕴型、湿浊中阻型、肝鬱气滞型、肝鬱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及瘀血阻络型等,然后针对每位患者的证型特性来用药治疗。

至于「辨病治疗」,则是针对患者的共同特点来处方用药,通常会选用已经过临床研究或中药药理研究显示对乙肝病毒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来进行治疗。例如: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可选用白花蛇舌草、叶下珠、半枝莲、土茯苓、土茵陈、板蓝根、仙鹤草、夏枯草等。利胆退黄,可选用柴胡、绵茵陈、梔子、溪黄草、鸡骨草、田基黄、赤芍、大黄、郁金、金钱草等。降低肝酵素,可选用五味子、垂盆草、败酱草、田基黄、蒲公英、葛根、猪苓、女贞子等。调整蛋白代谢、提升白蛋白,可选用生地、黄芪、党参、白术、紫河车、龟板、大枣、刺五加、阿胶、黄精、杞子等。抗肝纤维化,可选用丹参、红花、三七、鳖甲、川芎、冬虫夏草、三棱、莪术等。

乙肝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时,应由有经验的註册中医师诊治,遵循医嘱用药,不宜自行服药;接受治疗期间,不宜使用对肝有损害的中药、西药或中成药;此外,须注意中药的用药量、合理搭配及交替应用,尤其是在治疗乙肝期间同时出现其他疾病的时候;由于慢性乙肝治疗的疗程较长,患者须坚持治疗,不宜半途而废;在完成一个疗程后,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停药若干时间再继续下一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