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行性出血热中医治疗偏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30

流行性出血热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或休克)、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典型病例可有(1)发热期:有明显畏寒、发热,常伴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急性感染症状及面部、颈部皮肤充血,皮肤及粘膜可出现出血点,重症者可见鼻衄、咯血、便血、血尿等。(2)
低血压期:约予第5~7病日,体温突然下降,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尿量减少并出现肾功能损害。(3)少尿期:血压恢复后出现少尿甚至尿闭,出血现象加重。(4)多尿期:尿量每日达3000毫升以上。(5)恢复期:症状,体征消失。
    2.实验室检查:(1)发热期: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2)低血压期: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红蛋白量上升,血小板减少。尿变化显著。(3)少尿期:尿中有多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可排出膜样组织;血中非蛋白氮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钾升高,钙和钠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4)多尿期:尿比重低歹血中钾、钠、氯化物含量降低。(5)恢复期:尿浓缩功能好转,肾功能逐渐恢复。
    3。本病多属中医“温病秒、“疫毒’’范畴,又因时见红疹、血斑出现,故又称“疫疹"或“疫斑”。
(一)发  热  期
基本方
生地1 8克  玄参12克生石膏30克(打、先煎) 板蓝根30 银花12 鲜茅根30 鲜芦根30 知母12
加减法
1.        尿短加车前子15(包煎)。
2.        便秘加生大黄9克(后入)。
3.        衄血加黑山栀9 、土大黄15克。
4.        头痛目赤加龙胆草9。
5.        神昏谵妄: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每日2-3次。
6.        手足瘈疭或角弓反张:加山羊角30(重者用羚羊角1.5-3克,另煎冲服)、钩藤15、广地龙12克。
   方义
基本方中板蓝根、银花、生石膏解温热疫毒;生地、知母、玄参、鲜茅、芦根滋阴泻火、凉血生津。

(二)低血压期
    基本方
    生晒参12克  生地l 5克  麦冬1 2克  板蓝根1 8克银花1 2克  五味子4.5克
    加减法
    1.热盛渴饮:加生石膏30克(先煎)。
    2.尿黄尿短:加淡竹叶9克、车前草l 5克。
    3.神昏谵语:加紫雪丹1.5克,每日2~3次。
    4.低血压明显、面白肢冷、脉沉细无力:去生地;生晒参改红参,加熟附片l 2克(先煎);汗出过多再加煅龙骨3 0克、煅牡蛎30克;出血过多,血去气衰,不能摄斑,可用独参汤。
    方义
    基本方中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以挟正养阴;生地、板兰根、银花以凉血清热。
 
(三)少  尿  期
    基本方
    生地1 5克玄参l 2克麦冬1 2克银花l 2克茯苓1 2克  木通1 0克  白茅根30克
    加减法
1.        尿中有膜状物:加萹蓄草l 2克、荔枝草1 5克。
2.        大便秘结:加枳实9克、制大黄9~12克。
3.        出血量多:加水牛角30克(先煎);便血选加槐花炭1 2克、生地榆1 2克;尿血选加生蒲黄9克(包煎)、瞿麦l 2克;咳血、咯血加藕节l 2克、生侧柏叶1 2克。
    4.神昏:加山羊角30克(先煎)、石菖蒲l 2克;甚者用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每日2次。
    5.抽搐:加地龙干12克、钩藤l 5克(后入),甚者加用全蝎末1.5克、蜈蚣末1.5克,分两次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增液汤以增液润燥,加茯苓、泽泻清利膀胱,银花清解热毒,茅根凉血止血。
    参考
    1.本期多由温邪疫毒内侵营血,血热伤阴,膀胱气化不利,或真阴受损、肾水亏竭所致。治宜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2.增液生津、养阴护阴药如北沙参、石斛、熟女贞、杞子,利尿药如苡仁、猪苓、竹叶、车前草(子),凉血止血药如丹皮、赤芍、大蓟、小蓟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导赤散(清热利水),知柏地黄丸(滋阴泻火),犀角地黄汤(凉营止血)等。
(四)多  尿  期
    基本方
    熟地12克  炙黄芪12克  桑螵蛸1 2克  山萸肉12克  潼沙苑12克  煨益智仁1 2克  炙升麻6克
    加减法
    1.肾阴偏虚。加五味子6克。
    2.肾阳偏虚:加补骨脂12克。
    方义   
    基本方中熟地、山萸肉、潼沙苑补摄肾气;黄芪、升麻升提膀胱气陷;益智仁、桑螵蛸固肾收涩。
    参考
    1.本期多因正气不足,液耗阴亏,或阴虚及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而致。治法以补肾固摄为本。
    2.补肾益阴药如桑椹子、制黄精、山药、杞子、女贞子、杜仲,补肾温阳药如菟丝子、巴戟天,收涩药如覆盆子、金樱子、芡实、白莲须,养阴生津药如知
母、麦冬、葛根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七味都气丸(补肾敛阴),固脬汤(固肾益气),固肾汤(补肾固摄),桑螵蛸散(滋阴固肾),缩泉丸(温脾肾、缩小便)等。
(五)恢  复  期
    基本方  
    太子参l 2克  白术l2克  淮山药1 2克  茯苓12克  炒扁豆1 2克  生谷芽1 2克  炙甘草3克 
    加减法
    1;津液不足:加北沙参12克、麦冬1 0克。
    2。阴虚明显:加生地12克、知母1 0克。
    3。阳虚明显:太子参改用党参;加熟附片6克(先煎)、桂心3克(后入)。
    方义    、
    基本方用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以益气健脾;炙甘草、生谷芽和中养胃。
    参考
    l。本期多属邪去正虚,阴阳亏损;调补先宜着重脾胃。
    2。益气健脾药如人参叶、黄芪、金雀根,和中养胃药如炒麦芽、炙鸡金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参苓自术散(李}、气健脾、和胃渗湿),益胃汤(生津养胃),生脉散(养阴生津、益气敛汗),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肾气丸(温补肾阳),保元汤(补气温阳),八珍汤(气血两补)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典型症状:急起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昏迷,多在春季发病,皮肤可见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细胞数在1000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培养及涂片检查细菌阳性。血自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皮肤瘀点涂片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血培养阳性。
  3.本病多属中医‘‘春温’’、“冬温’’、“瘟疫,瘟疫时毒’’等范畴。
    基本方
    珍珠母30克(先煎)  葛根9克 大青叶30克 地龙干12克 龙胆草9克(酒炒)  野菊花15克 钩藤15克(后入)
    加减法
1.热盛:加生石膏30克(先煎)、炒黄连3克。
  2。瘀斑多:加生地12克、紫草茸9克。
  0。呕吐较频:加玉枢丹2.1克(温开水调服)。
  4.搐搦:加全蝎、蜈蚣等分研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温开水调服。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野菊花、龙胆草清热解毒,葛根清腑热、除项强、滋养筋脉,珍珠母、钩藤、地龙干重镇、解痉、熄风。  
    参考
    l。本病病情变化多从卫分迅速蔓延气分,或直入营血,内陷痴阴。如正不胜邪,,则出现内闭外脱、亡阴、亡阻等危候。后期往往因气阴耗伤,脏腑亏虚,筋脉失养而形成瘫痪、痴呆等后遗症。初步处理以清热解毒为主,适当结合养阴化痰、凉血、祛瘀、解
痉、熄风等法。
    2.清热解毒药如芦根、黄芩、山栀、银花、连翘、草河车、紫天葵、竹叶、贯众、板蓝根,凉血养阴药如丹皮、知母、玄参、水年角(代犀角)、石斛,祛瘀药如丹参、鬼箭羽、红花:桃仁,化痰药如天竺黄、陈胆星、川贝母、石菖蒲、猴枣散,平肝熄风药如生石决、生牲蛎、白蒺藜、僵蚕、蝉衣、山羊角、羚羊角等均可随症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