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武仲妻马姜墓记》

 xxcd 2013-07-31

试析《贾武仲妻马姜墓记》的文史价值1

试析《贾武仲妻马姜墓记》的文史价值

在目前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早墓志的,当属《贾武仲妻马姜墓记刻石》。该墓记刻于东汉延平元年(106年)九月,被誉为中国墓志之鼻祖,于1929年在洛阳邙山王窑村出土。该石出土后曾归金石学家罗振玉收藏,后归旅顺博物馆,现藏辽宁博物馆,惜已风化的只字不存。

原北平图书馆旧藏该石初拓本,首行 “惟永平”和“胶东侯”6字未损。该拓片高46厘米,宽58厘米。 志文隶书,15行,每行2~19字不等。根据金石学家马子云先生在《碑帖鉴定》中的介绍,首行损坏的“永平”二字和“胶东侯”三字为陈淮生为罗振玉代购运输时不慎损坏,而当时“胶东侯”三字尚可粘合,“永平”二字已无法复原。

兹据该石拓片试析其文物、史料和书法价值,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原墓记释文

为解读方便,参考《汉碑集释》,按原墓记格式录释文并标点如下:

惟永平七年七月廿一日,漢左將軍特進膠東侯

第五子賈武仲卒,時年廿九。

夫人馬姜,伏波將軍新息忠成侯之女,

明德皇后之姊也。生四女,年廿三而賈

君卒。

夫人深守高節,劬勞曆載,育成幼媛,光□

祖先。遂升二女爲

顯節園貴人。其次適鬲侯朱氏,其

次適陽泉侯劉氏,朱紫繽紛,寵

祿盈門,皆猶

夫人。夫人以母儀之德,爲宗族之覆。春秋

七十三,延平元年七月四日薨,

皇上閔悼,兩官賻贈,賜秘器,以禮殯,以

九月十日葬於芒門舊塋。□□子孫,懼不

能章明,故刻石紀(下闕)

  二、文物价值

(一)为中国墓志起源提供实物资料

   1、罗振玉《辽居稿》中《贾武仲妻马姜墓记跋》:“汉人墓记前人所未见,此为墓志之滥觞。”

2、赵万里1936年著《汉魏六朝冢墓遗文图录》10卷,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石印出版,1953年扩编为《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一函八册),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汉魏至隋墓志等的新旧拓本609通,按时代分为十卷及补遗一卷。该书第一篇墓志即为东汉延平元年的《贾武仲妻马姜墓记》。赵超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1992年天津古迹出版社出版,参照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并新增建国后止1986年新出土的此期墓志。该书同样将《马姜墓志》作为篇首。

3、赵超著《古代石刻》(文物出版社,2001年)“有关墓志起源的新发现与研究”中明确指出,马姜墓记等早期石刻体例与内容,与后代正式定型的墓志十分相似。所以这些墓记可能就是最早的墓志,只不过当时不称作墓志罢了。

(二)为东汉黄肠石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关于马姜墓记的最早记录当属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民国十八年阴历六月,洛阳、孟津、偃师三县接壤处王窑村出土,有冢。质为红沙石,甚大,形似黄肠石,字刻石端,工人剖取刻字一端,而弃其余。”

黄展岳《早期墓志的一些问题》(《文物》1995年第12期)指出:“王窑村一带系东汉帝陵区,曾多次发现黄肠石和黄肠石刻,马姜墓石为黄肠石无疑,马姜墓应是黄肠石墓。此墓石原来很可能是嵌在墓石壁的明显部位。”

据原北平图书馆旧藏该石初拓本,知道该拓片高46厘米,宽58厘米。根据洛阳古代艺术馆馆长赵振华研究:“马姜墓记属于黄肠石题铭。该拓片高46厘米,正好合汉尺2尺,是其石的高度,即砌地宫墙的高面。宽58厘米,合汉尺2尺5寸,是其石的长度,即砌墙的长面。依照目前已知所有黄肠石题铭“广三尺”的推测,马姜墓石在工人剖取刻字一端前,亦应是此尺寸,即砌墙的厚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