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抗联战斗岁月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3-07-31

难忘抗联战斗岁月

 

李敏,192411月出生于吉林省汤原县梧桐河村一个朝鲜族的贫苦家庭。12岁就在李兆麟将军率领下转战林海雪原,她曾是抗联队伍中年纪最小的女兵之一。她做过炊事员、前线补给员、宣传员,曾在被服厂工作。1941年,李敏被派往苏联抗联驻地A野营护士排学医一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兵。她在苏联经过训练后回国,先后完成了侦察、通信联络、破坏敌占区桥梁铁路仓库等多项任务,还参加了摧毁日军黑河军事要塞的作战行动。抗日战争结束后,李敏参加了绥化建政、建军、妇女群众等工作。1995年,俄罗斯政府授予李敏“朱可夫勋章”,2005年获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后来她还获得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的奖章。如今,李敏是我国健在的抗联女战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建国初期,东北鲁迅文学院曾以李敏12岁参加抗联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大型革命历史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小凤这一英雄人物,该剧在东北和全国部分地区巡演后反响强烈,一曲《革命人永远是年青》(李劫夫词曲)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现年87岁高龄的李敏,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步履稳健,和人握手敏捷有力,谈起话来思维敏捷,非常健谈。

  一

  1931年,我在萝北县梧桐河村的模范小学读书时就加入了列宁主义儿童团。模范小学是由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的地下党员崔石泉领导组建的,他待人和蔼,讲话风趣。

  学校的老师经常教我们唱《列宁诞生之歌》、《赞颂列宁歌》。至今我都记得这些歌词。想起当年场景,我很感慨。通过这些歌词我认了字,又学到了做人和参加革命的道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学校的老师都很气愤,我记得崔石泉老师经常给我们唱《国民党成了什么样》:“国民党成了什么样,日寇进兵快到了沈阳,谁也不打仗,谁也不抵抗,节节退让节节退让退到了石家庄。国民党精兵二十万,全不抵抗,只会交枪。……”

  我清楚地记得,崔石泉老师每一次唱完这首歌都会跟我们说,一定要把日寇赶出东北、赶出中国,要不我们就要成亡国奴了。虽然当时我们还小,但也明白,日本人侵占了东北,欺负中国的老百姓,日子没法过。

  1932年秋天发洪水,我们家乡和学校都被冲毁了,学生和村民四处逃亡。我的父母带着哥哥和我随着难民队伍到了现在的集贤县,一家人就在集贤县五区王海屯落户。

  我在王海屯加入了抗日儿童团、宣传队。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儿童团员和宣传队员先后在双鸭山煤窑、安邦河林场、哈达密河村、宽厚甲村、沙岗镇等地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由于我们歌唱得好,经常引起老乡的共鸣。群众的抗日热情都很高,他们誓要驱除日寇,坚决不当亡国奴。

  1936年,我的父母和哥哥都先后跟着抗联的部队走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和一头小牛。有一次我们儿童团到集贤县进行抗日宣传,20多个孩子正在演出时,发现东面来了日本骑兵队。于是,集贤县的地下党领导人马上让我们分成4个组向4个方向撤。我和其他3个人向西南方向的笔架山奔去。当时我们拼命地跑,被刺骨的北风冻得发抖。后来天黑了,我们4个人中年龄最大的赵明久就带着我们东躲西藏。当夜,赵明久对我们说:“我知道抗联部队在哪里,我们都去加入吧。”我们3人早就想加入抗联了,所以大家都同意了。黑夜里,我们沿着松花江整整走了一夜,走进了小兴安岭,当曙光微曦的时候,我们终于找到了李兆麟将军率领的抗日联军第6军的部队。

  抗联6军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建、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由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发展而来,部队全盛时达到数万兵力。

  参加抗联后,我被分配到6军第4师当战士。因我太小,才12岁,没有多久就又被分配到被服厂做军服。

  我们的被服厂就设在山区密营里,参加工作的人都是女同志。抗联当时有一种军服,就是在我们被服厂做的。有的研究者说,抗联没有军服。其实他们说得不完全对。当时抗联部队比较分散,布匹也少,整体上没有统一服装。但第6军被服厂做的军服军帽是有统一样式的,布是自己用树皮染的,容易褪色。这款军服是冯仲云等领导人商量决定的。在被服厂工作过的战友,现在还有两位健在。

  抗联的密营都建在荒无人烟的山区上,粮食供给困难,平常我们在山上也种一点儿地,但主要还是让老百姓帮我们买粮食。有时候也让老百姓帮我们种玉米,收获时埋在地里,我们再去取。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们也会主动出击,伏击敌人的运输线,攻打其粮仓。但是吃不饱是经常的,大部分时间都得吃野菜、榆树皮和榆树叶什么的。

  因为我表现积极,1937年秋,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调入李兆麟将军在军部主办的随军教导队学习,8月份又被分配到第6军第1师。我在1师先后担任宣传员、前方救护员、机枪班战士。

  日军频频来我们的根据地进行“扫荡”,我们1师先后在双鸭山七星峰、锅盔山及宝清、富锦、桦南、桦川、勃利等地转战,和敌人战斗了很多次。

  19391月份我转为中共党员。我非常高兴――我终于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者,要在中国为千千万万的同胞而奋斗,为他们谋幸福。

  1940年初,我们在抗联第3路军冯仲云政委的率领下,西征到了小兴安岭西部,在德都同李兆麟将军会师。部队为了培养我,再一次把我送到军部教导队学习,并让我担任妇女班党小组组长。在教导队的学习结束后,部队又把我送到苏联。我在苏联的抗联驻地A营护士排学习了1年,在此期间抗联部队编为苏联远东军第88旅,并正式成立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为周保中。

  我们88旅的官兵在苏联天天都进行训练,目的就是为了返回东北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空降、无线电收报等等,我们都学习过,而且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很积极。另外我们的同志还经常化装成日本兵到东北去侦察敌情、去照相,然后回来向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领导汇报。领导们根据带回来的情报,研究将来怎样进攻。

  194588日以后,抗联配合苏联红军向东北的日军发起攻击。我随军进入东北后,参加了绥化建政、建军、组织妇女群众等工作。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军14年,终于把日军赶出东北。

  在抗战14年的长期苦斗中,干部的伤亡牺牲极大,东北抗日联军军以上的干部牺牲了30余名,师以上干部牺牲了120余名,团以上干部牺牲了110余名。而牺牲的战士是无法用数字来统计的。

  二

  在抗联领导中,赵尚志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赵尚志性格活泼,爱唱歌,个子小,嗓门大,很能讲,也爱讲,有些娃娃脸,左脸上有道被枪弹擦伤的疤。他智勇双全、骁勇善战,威名最使敌人胆战心惊!敌伪谈虎色变,说:“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他平常穿的衣服很随便,像个“伙夫”,到老乡家里没人能认出他是司令员。每次打仗缴获的战利品、衣物等,他都先分给战士们。赵尚志曾发誓,不赶走日寇就不成家;直到他英勇牺牲,也未成家。他睡觉不上炕,腰上插手枪,怀里抱步枪,靠在墙角睡。

  赵尚志很会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有一次他给儿童团讲话,所有的孩子都笑话他穿得破破烂烂,连猪倌儿都不如。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耐心地说,“我们穿得破、活得艰苦,就是为了有一天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大伙儿说,“你不是当大官的吗?怎么还享受不上好日子?”他指着自己脸上的伤疤说,“一个枪子就没命了。”大伙儿说,“那你还敢跟鬼子斗?”他说,“宁死也不能当亡国奴啊!”

  赵尚志曾两遭受误解被开除党籍,但他坚持抗日终生不悔。

  1933118日,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原巴彦游击队)在日军的疯狂“扫荡”中解体。当时赵尚志是这支队伍的主要负责人。中共满洲省委在分析失败原因时,不恰当地把义勇军独立师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赵尚志身上,并强令赵尚志作深刻的检查,最后竟被开除党籍。

  斗争的挫折和组织的误解,使赵尚志的心情十分沉重。尽管如此,他为抗日献身的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他继续发动群众,组织力量抗日,取得了创建和发展珠河游击队、开辟大范围游击区等卓越成就。1935112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定”。

  1940128日,中共满洲省委由于听信了一些人的片面汇报,对赵尚志产生了严重怀疑,第二次开除了他的党籍。虽然受到不公正待遇,但赵尚志的革命意志不动摇,仍为党的事业和民族的解放努力奋斗。19422月,在一次战斗中,由于被叛徒出卖,身负重伤的赵尚志被敌人逮捕后杀害。

  19826月,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通知精神,中共黑龙江省委对开除赵尚志党籍问题进行了复查,作出了“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推倒强加给赵尚志的一切不实之词。

  赵尚志第一次被开除党籍后的一段时间,他想方设法寻找省委领导同志。这时,一位刚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为寻找组织,在《国际协报》上登了一条启事,以寻人为由,约省委常委金伯阳(即“北洋”)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一毛钱饭店”见面。赵尚志看到这条启事后,破译出其中的暗语,也如期来到“一毛钱饭店”找党,见到了金伯阳和高庆有。

  见面不久,几个特务闯了进来。原来报上登载的启事被敌人看出了破绽。情急中,赵尚志便装作乞丐向金伯阳讨饭要钱,以掩护他们逃离,但是3人还是被狡猾的敌特逮捕。敌人把他们押上汽车后,驶往道外区宪兵队。途中,当汽车开到某一拐弯处时,赵尚志乘敌人不备、车速减慢之机,欲跳车逃走。谁知刚跑出几步就被敌人抓回,拽上汽车。

  审问时,赵尚志一口咬定自己是要饭的,不认识那两个人。敌人见赵尚志衣衫褴褛,模样寒酸,在反复审问几次,没有得到任何证据和口供的情况下,便把他当做小偷殴打一顿释放了。赵尚志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立即前往高庆有家中报信,示意家人做好应急准备,以防敌人到家中搜查。然后快速赶到金伯阳家,将藏在他家里的电台转移。两天后,金伯阳、高庆有皆因敌人未能抓住证据而被释放。

  三

  抗联岁月,牺牲容易,坚持下来难,真可谓艰苦卓绝!要想吃一粒粮食,就要用生命去换。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东北实行“并村集屯”,构筑深沟高垒,加强特务警察,断绝抗联与群众的联系。东北抗战,转入极困难的时期,抗联大部被迫生活于冰天雪地丛山密林中。虽有许多群众冒死犯难,黑夜送粮,不幸也常遭日军残害。抗联虽在饥寒交迫之下,毫不气馁,仍继续坚持战斗。

  在武器方面,我们用过德国造的步枪,4种枪4种子弹,都不通用,以至于有的时候一个抗联战士背几杆枪,为的是能把所有子弹用上。后来缴获了一些日本步枪,才有些刺刀。

  一到晚上,特别到后半夜,零下将近40摄氏度,大树都冻得嘎吧嘎吧响,寒冷至极。因为密营被破坏了,没有存身的地方,只能在野外露宿。穿着破烂,很单薄,但是跑起来以后,也是一身汗,当你一停下来以后,冷风一吹,那就像掉进冰窟窿一样,寒浸骨髓。冷风吹过之后,出汗的衣服就冻成了像铁甲一样,腿、胳膊打弯都很不灵便。特别到晚上,肚子里很饿,又没有食物,又不敢睡着,因为你睡着,可能就冻死了,再也醒不过来了……抗联部队露宿在野外,有不少战友因冻饿而牺牲。许多战士的手、脚冻得僵硬,为了继续战斗,他们把冻硬的脚趾用刀砍掉,继续杀敌,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在林海雪原中坚持抗战时,最大的“敌人”就是饥饿。几天吃不上粮食,战士们只能往嘴里塞棉花和树皮。有一次,我在雪地里发现了一只冻死的小老鼠,想拾起来充饥,可毕竟是个女孩子,手伸过去又缩了回来。往前走了几步,想想还是舍不得,又走回来,找到两片树叶夹着死老鼠,放进了衣袋里。我靠抓老鼠吃活了下来。由于战争环境的险恶,抗联女战士的牺牲极为惨烈,大部分阵亡在战场上,一部分被俘后或被杀害,或被投入监狱,有的还被送入细菌工厂。

  面对如此险恶的战斗生活环境,抗联除了靠保家卫国的抗日意志外,一是依托群众,充分发挥游击战的灵活性;二是发挥密营作用。密营是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是杨靖宇首倡的,更是抗联孤军对抗日军长达14年不败的重要原因。但是后来,由于叛徒出卖,密营也遭到了很大破坏。三是用歌曲鼓励士气,唱歌伴随着抗联的战斗和生活。当时的抗联名将很多是有名的才子,如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季青能创作歌词,而且水平很高。他们善于利用歌曲做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瓦解伪军。如《四季游击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是杨靖宇作词;《露营之歌》、《革命歌》是李兆麟作词。抗联歌曲现在经过收集整理已有400多首。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露营之歌》歌词: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

  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

  湿云低暗,足渍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醒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

  片刻熄烽烟。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啊!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

  黑暗一扫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

  夺回我河山。

  

  李敏特别提出,因长期宣传的是8年抗战,东北抗联14年抗战史,逐渐少有提及。这种宣传是不准确的,把东北民众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进行了6年抗日斗争的作用、影响、意义淡化了,应该正本清源。

  为此,2002年,李敏倡议成立了“抗联精神宣传队”,成员当时最大的84岁,最小的50岁。这些年,李敏带领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身穿抗联服装,重走抗联路,寻找抗联遗址和烈士殉难地,宣传、重访、考证、书写抗联历史。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知晓抗联,了解抗联精神。

  李敏说,她有几个心愿没能实现:那就是有很多抗联将士牺牲在东北,我们还没有为他们树碑立传,希望在哈尔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能建一个凯旋门,建一个胜利广场!在东北更多的地方,能建立起抗联纪念馆、纪念碑,让英雄们千古流芳!让抗联精神永照千秋!(孙天林、关志伟采访并整理)

  

  

原文地址:http://www./1/view-270161.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