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和“谢谢”从何而来?

 昵称535749 2013-07-31
原作者:Maria Popova

发表时间:2013-07-30

为什么彬彬有礼和嚣张跋扈之间的界限只是关乎语言的幻象呢?

鲁丝?克劳斯在她和莫里斯?森达克合作的《为蝴蝶敞开大门》一书中写到“当你说’请‘的时候,你是什么表情?想想这个问题也不错”。“这外套是(你妈妈)给你的最后一样礼物。你会为自己没说谢谢这样一些小事而在余生中后悔。“,谢莉尔在其令人激动的作品《微小却美好的事:Dear Sugar给予的关于爱和生活的建议》中给予了建议。但“请”和“谢谢”这些最基本的礼貌用语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正是人类学家和激进分子大卫?格雷伯在其作品《债务》中探索的。

前5000年(公共图书馆):

债务 . . . . .就只是还未完成的交换。

因此,债务就是互利的产物,而不涉及一些道德问题. . . . . . 但难道这还是一些陈词滥调,需要假设人类之间的互动必须通过一些交换的形式,然后需要精神变化来证明这种互动?

不!并不是人类所有的互动都是一种交换的形式。只有一部分是。交换是发展人类关系的特定方式。这是因为交换意味着公平,同时也意味着分离。

格雷伯通过两个最普通的关于礼貌的文化习惯的发展历史,向我们举出一个反例。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经常说“请”和“谢谢”,这被认为是基本道德:我们总是会因为孩子忘了做什么而责骂他们,就像社会的道德卫士——教师和牧师对人们所做的一样。我们总是认为这一习惯是普遍的,但. . . . . .并非如此。就像许多日常礼节一样,它也是一种从封建顺从习惯中蜕变的民主:对待人们的方式正是曾经人们对待君主或对待等级制中上级的方式。

但并非所有的这类礼节都是过去等级制度毫无意义的再现:

假设我们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寻找座位。一名乘客把她的包移开空出一个座位;我们微笑,点头或做一些表明认可此行为的其他姿势,或可能说声”谢谢“。这样一个姿势只是对基本人性的认可,我们知道这个坐在座位上的女子不仅是实物障碍更是一个人,我们对这个可能以后都见不到的人表示真心感谢。

然而,最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词语的词源:

英文中的“请”(please)是“如果你愿意的话”(if you please),或“你是否愿意做这事”(if it pleases you to do this)的简称——欧洲的大多数语言(比如法语和西班牙语)也是如此。字面意思是“你没有义务做这事”。“把盐递给我。但你并不一定要这么做!”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种社会义务,必须得遵从。但是礼节大部分都是由一些礼貌性的非实物(比如礼貌用语,善意谎言等)的交换组成的。当你让别人把盐递给你时,你其实就是在发布命令;你认为你加上个“请”,这就不是命令了,但事实上,这就是命令。

英语的“谢谢”(thank you)来源于“想”(think),原意是“我会记得你为我所做的一切”——这通常也不是真的——但在其他语言中(葡萄牙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英语“谢谢”的正确表述——实际意思是“我欠你一个人情”。法语的“谢谢”(merci)更加形象:它来源于“仁慈”(mercy),其义仿佛在求得宽容,说”谢谢“的时候,你就象征性地把你自己放在施恩者的位置——毕竟受恩者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欢迎光临”,或“没关系”——后者至少从字面理解是真实的——别人把盐递给了你,但在你内心的道德账簿中并没有真的记下你欠他人情,所以这只是一种让人安心的说法。“愿为您效劳”这种说法也是如此——你的意思是“不,这真的是信任,而不是欠账”——你让我把盐递给你,就是给了我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所做之事是值得的,由此说来,你还帮了我一个大忙呢。

“隐性的义务”并非是道德的精髓,而是中产阶级道德的精髓。格雷伯指出,无论是有意义的交换还是无意义的交换,都是一种令人惊讶的新发展:

常说“请”和“谢谢”的这一习惯在16至17世纪的商业革命期间开始流行,尤其是在中产阶级之中。办事处,商店,办公室都使用这些词语。在过去的500年中,这一习惯已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一习惯已然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一个更大的哲学体系,标志着人类是怎样的以及他们彼此欠着人情的种种假设,到目前为止,这一习惯都已于无形处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思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