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特色小镇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3-07-31


                苏埠镇位于六安市裕安区西南部,大别山东北麓,是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镇、皖西地区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距六安市区20公里,宁西铁路、商景高速、合武高速穿(擦)镇而过。镇域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万人,镇区面积4.2平方公里,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4个街道社区,16个行政村。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5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4元;完成集镇开发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吸纳进镇农民1685人,城镇化率达到40%。作为全国重点镇、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和省重点中心建制镇,近年来该镇抢抓机遇,苦练内功,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四位一体,走出了一条市场运作、产业兴镇、建管并重、典型示范的集镇建设之路,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一、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多年来,苏埠镇历届党委、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确定本镇的人口规模和今后城镇发展方向,本着规划与当地产业资源特色、与人居习惯、与城镇功能布局“三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2004年10月,完成苏埠5.1km2的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2005年5月8日,召开了苏埠镇总体规划调整评审会,由省建设厅副厅长李健亲自主持评审,同年经镇人代会审议通过并由区政府批准,报市建委备案实施。依据总体规划又分别编制了工业园区的详细规划、横排头旅游区旅游规划以及局部地块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如苏埠福源大市场、黄莲步行街、世纪星城、世纪商贸城、圆木社二轻经理部、苏埠镇综合农贸市场等等,占总规比例68%。

在具体工作中,该镇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和“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原则,严格按规划实施,杜绝城镇建设的随意性,确保按规划建设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建设中还高度重视单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总体相协调,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程质量,从而实现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档次、管理高水平的良性循环。

二、产业兴镇,“三马”齐奔激活力。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也是做不大的。近年来,苏埠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工业强镇、商贸富镇、旅游活镇”的战略思路,激活了全镇的财气、商气和人气。

第一 、加快工业发展,集聚城镇财气。渔网具和麻类制品生产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全镇现有大小渔网具生产企业十数家、麻纺企业几十家。 200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对镇属渔网具、麻纺6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开展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组改制工作,盘活存量资产60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原企业和职工的突出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企业民营化、职工社会化”的发展新态势。企业改制后,通过招商引资,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目前,渔网具产业年产量已超过3000吨,并拥有“银鱼”、“秀林”两个省著名商标,深海渔网具即将开拓东南亚国际市场。大麻是苏埠传统产业,该镇麻皮产量和质量居全国同类地区之冠,现已引进上市公司浙江金鹰麻纺集团前来投资,年产脱胶麻条120吨。两大支柱产业支撑了苏埠经济“半壁江山”,2008年相关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7亿元,为城镇建设奠定了扎实的财力基础。

第二、推进市场繁荣,集聚城镇商气。该镇现有10个各类市场,其中专业市场5个,镇先后对此进行改建,总投资达4600万元,各类市场年交易额约7.3亿元。2008年重点新建两个市场(戚桥农贸市场和镇综合农贸市场),总占地面积100多亩,经营场地全部水泥地坪,配套设施齐全,总投资达6000万元;另外,农村集镇横排头、方桥、大巷、万寿集贸市场也十分活跃,日上市人数约6000人,年贸易额3.6亿元。市场的繁荣,带来二、三产业发展机遇,吸引了外地企业在镇发展,如沪皖置业有限公司、德天置业有限公司、世纪华联、江苏苏果、家润多超市、鸿达电器等著名企业纷纷入驻苏埠,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依托旅游发展,集聚城镇人气。苏埠镇旅游资源丰富,集红、绿、古、教于一体,镇内有市文保单位苏家埠战役指挥部旧址、省文保单位苏家埠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横排头风景名胜区(面积65km2)核心景区,有一年四季香客不断的千年古刹黄莲寺,有保存完好的极具江南徽式建筑风格的湖北和徽州会馆、千年老街古民居、古店铺等。依托旅游业发展,每年接待各类旅客达20万人次,不仅宣传了苏埠,带动了当地服务业发展,而且随着六安中心城市西拓南延和交通日益便捷,进镇居住经商成为周边农民共识,这些都为苏埠集聚了可贵人气,促进了城镇建设的发展。

三、市场运作,“四关”并守促规范。

确立经营理念、实行市场运作是苏埠镇党委、政府一直坚守的集镇建设原则。为此,他们将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有机结合,并运用到城镇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使之成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一是冻结土地,控制一级市场。坚持不懈地严控城镇规划区一切零星建设,实现国有土地的保值增值。

二是严格程序,放大土地收益。按招拍挂程序经营集镇,2004年按竞卖程序处置了3处土地和闲置资产,成交额249.8万元;2005年按“招拍挂”程序,进行了占地9亩的福源大市场和占地30亩的黄莲步行街两个项目开发,完成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2006年进行了占地153亩的苏埠世纪星城(苏埠老街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1万m2,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近10万m2,已建成配套成龙、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现代城市社区;2008年进行了占地132亩的综合农贸市场等4宗地开发建设,已竣工验收11万平方米。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先民意调查,逐户统计详细资料,再实行招拍挂程序方式进行,并且注意控制总量、适度推出,保持供求市场的基本平衡。通过实行市场化运作,改变了过去只有政府投入建设的局面,实现了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赢”,为现代化集镇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2008年我镇土地出让收益达714.4万元。

三是多方筹资,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是保障小城镇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也是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形成良性互动的重要条件。该镇采取“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了“五个一”的多元投资机制: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镇财政每年投入、盘活城镇土地资产、社会闲散资金、招商引资。近年来,该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已达6.7亿元,主要是道路配套建设、日产1.2万吨自来水厂建设、排水管道和河道防洪清淤、消防环卫建设等。

四是强化管理,创建文明城镇。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该镇始终坚持建管并举、按章管理的原则,一是设立文明创建委员会,组建工作责任组,确定规划建设管理所、土地管理所、城管中队、环卫保洁中心等专门管理镇区日常事务。二是建章立制,制定《关于城镇规划区和规划控制区建设的意见》、《苏埠镇规划区和规划控制区建设管理规定》、《关于苏埠镇文明创建实施意见》、《苏埠镇城镇规划区土地建设市场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广大干群行为。三是严格管理,对店外店等违规现象毫不手软,重拳出击,杜绝不良行为发生。政府实行公益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成立苏埠镇保洁服务中心之后,强化了街道卫生的责任管理,做到全天候保洁,镇区修复公厕9座,新建4座,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垃圾池15个,消防栓20个。

四、示范引路,多策并举树典型。

作为国家重点镇,该镇党委政府深知肩负的重担和责任,不仅注重本地城镇建设发展,而且始终注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周边其他乡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一是合理进行布点,根据全镇生产生活实际和广大群众的意愿,将原来分散的自然村统一布点,聘请省建工学院完成了全镇16个行政村以村部为中心、自然村落为网点的村庄布点规划。二是统一建设规划,集约节约用地,严格限制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按住户人数计),同时提供《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住房图集》并按其中的设计规定进行建设,严禁建一层平房。三是突出实施重点,示范推动建设。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南村,采取宅基地置换、耕地调换、承包入股等方式,推进村庄整治,较好地解决了村民搬迁后可能出现的生产、生活不便问题,苏南村李庄组村庄整治面积50.71亩,总投入800万元。该村两委按照规划,狠抓水泥路、水冲式公厕、给排水管道、沼气池等基础建设和茶座、篮球场等室内外休闲场所建设,发展木材大市场、挂面加工、豆制品加工、麻类加工、家禽养殖业等二三产业,农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苏埠镇在城镇建设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的首肯,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镇视察、调研不断。下一步,该镇将按照经营集镇发展思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盘活城镇区域内国有存量土地与闲置资产,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建设监察力度,确保经营集镇健康有序发展。第二,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红色革命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古色老街旅游建设和发展,建好大麻精深加工基地,打好麻纺、塑网两大品牌。第三,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举镇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