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对官僚主义要克服三种心态理顺三种关系

 xiongmao007 2013-07-31

何谓官僚主义?就是脱离实际、背离群众、当官老爷。官僚主义是四风的首恶,也是其它三风的根源,危害尤烈。当前,随着中央整顿“四风”大扫除运动的开展,各地各部门积极跟进,出台了一系列的得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和实效。但在一些地方,比排场、摆阔气的高接远送、“盛情款待”现象还偶有发生。仔细分析,这都是官僚主义“惹的祸”,笔者认为,反对官僚主义,当克服三种心态,理顺三种关系。

三种心态:

心态一:周瑜打黄盖型。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时,虚荣心、优越感强,喜欢“声势浩大”,“官念”十足。而对基层领导干部来讲,一来钱是公家的“不花白不花”,二来招待好了不仅可以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还可以争取到政策、资金支持。正是双方这种你情我愿的心态,助长了官僚主义的盛行,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

心态二:随波逐流型。有的基层政府,在迎接上级领导视察时,热衷于向兄弟区县打听内幕消息,提早对人家的接待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下意识里就会要求自己的标准只能高,不能低,生怕比别人差了,不做足“功课”,怕“得罪”领导。这种心态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给官僚主义长期滋生提供了温床。

心态三:盛情难却型。有的领导干部,对于基层的“盛情”,碍于情面,半推半就,明知是铺张浪费,有违“八项规定”,纵然心中有所顾虑,也会以“下不为例”的心态来安慰自己。此种心态容易“纵容”基层去“总结”规律,以便将来针对上级领导的“个人喜好”,在接待方案上“对号入座”,也是官僚主义蔓延的自生土壤。

三种关系:

务虚与务实的关系。理论和实际,二者相辅相成,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理论又来源于实践。许多领导干部,自认为理论水平高,办事唯心、唯书,喜欢搞“一言堂”。为官者,既要温故知新、学新知新,也要勇于实践、善于实干。

为官与为民的关系。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就要为民做主,两袖清风,心无杂念。有的干部,老想着钱途和前途,只关心GDP,搞面子工程,不问民生,背离了从政为官之道。秉承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才是做官的真谛所在。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是和谐的统一体,但是,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总是把管理与服务割裂开来,喜欢把自己当成领导者、管理者,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要谨记,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要把握好“度”,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