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如何过发表关(转载)

 雁南飞香 2013-08-01
    作家如何过发表关
 
    写小说的人,一上来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有的人,三步两步就过去了,可也有的人,写了几乎一辈子小说,始终都没有过这个坎,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品来,四处投稿,结果,稿子就像是家养的鸽子一般,很快自己又回来了。这个时候,便激发起了中国很多古训中的情结,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坚定不移地继续投递,结果还是怎么去的怎么回来。这可真是叫人泄气。
    我的看法,写小说的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就像是做任何事情一样,刚起步,最好能走顺一点。最好是能把新写出来的小说能发出来,即便是一些无聊的刊物报章也没关系,因为,发表一旦成为现实,无形中对作家写作能力的提升就悄悄开始了。我曾经写过文章,专门研究发表这件事对作家的意义。我的结论是,发表不说明任何问题。既不能说发表就是成功,也不能说不发表就一定是写滥了。因为,与作家一样的是,杂志社出版社也是由人组成的,看问题失准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个好的作家,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我要指出的是,发表具有一种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作用,那就是能将一个不怎么会写作的作家传递到相对较高的水平线上去,具有提供创作动力的隐秘效果。因此,看重或者看轻发表都是不对的,关键在于怎么看这个事情。
    既然发表具有这样的奇效,那么我想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家,一上来首先都要攻克这个关卡,让自己早日进入到一种正常的积累水平上去,这对一个作家的成长十分重要。
    可是,我们有很多作者都很喜欢看一些听一些文坛上的奇论,比如,这个时候要是有人和你说起什么卡夫卡生前就只发表过一篇小说,你要是听进去了,那你一定立即就会变成一个非常难办的作者,因为在你的眼睛里,除了卡夫卡还是卡夫卡,像卡夫卡那样的大作家都是那么不幸,那么我现在这样一时半会发不出作品来也就没什么了。这个想法一旦生成,这个作家成长的道路就麻烦了。所以我是很反对好多水平还不够的作者随便去看什么大作家轶事的。切不要说那些轶事都是撇开了很多周边环境和因素的,即便就是孤立的事情,其实也未必就适合你这样的水准。不在同一前提条件下,很多事情就是再谦虚学习也未必就能有收获的。
    那么说了半天,怎么才能做到快速通过发表关呢?
    三点。
    第一,尽快学会让自己从一个只会想自己经验过的事情的写作者,转变为一个可以关心其他人的写作者。很多作家写作之初,都是根据自己经历过得那些事情去写,这也很正常。小时候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就这么要求来着。不写自己不熟悉的。广东人有句话叫做“不熟不做”,意思也是这个。从自己经验过的事情去写,这样可以比较具有体验感,可以从这些体验当中去找到书写的要点。但,问题来了,有什么根据说,你经验过的事情就一定是具有写作价值的呢?任何人的人生面都是有局限的,而我们所讲的生活往往都是带着更为宽泛的意义的。所以,我们当一个作家,要学会去关心他人,从其他人的生活当中去发现写作的点,在比较中学会体验更为宽泛意义上的生活。过去的年代中,在诗歌创作中,有所谓小我大我之争,那个年代里什么讨论最终都会在政治意义上去定义,因此真正要讨论的事情最后往往都没有结论。其实,写小说也有这个小我大我的问题。从个人狭小的生活出发,一直到从他人的生活中去体验更为广泛的生活,这件事情本身并不难理解。
    第二,必须加强小说基本功的训练。小说写作有无技巧?有人一定会拿出巴金说的那句话来,小说无技巧。其实这话要看怎么说了。对大作家来说,技巧这件事的确不那么重要。莫言说自己的小说都是像泉水一样地冒出来的。好句子不绝如缕,连绵不断。但是,对很多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我认为技巧还是要提的。小说的最难点在于构思,长中短小说中,短篇小说之所以最难写,在于构思的精巧性要求很高。文革之前我国短篇小说之王王汶石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叫《漫谈构思》,那是一篇极为出色的论文,专门论及小说的艺术构思的形成过程。同样一个题材,不同的构思写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除了构思,还有一个叙事方式。这个问题过去很少论及,而现在比较受重视了。这与我国小说写作与研究水平在提高有关。我曾经举过赵树理小说的例子,赵树理的小说,开门见山,几乎没有废话,尤其是,他善于从民间的话语中找寻出那种具有很强的文学意味的语言以及描写,看了让我们这些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的人对作家笔下的人和事都感受得无比清晰,这就是一种本事。小说的技巧中还包括着小说的开篇如何写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就我国四大名著举过例子,都是十分著名的成功范例。或许因为是专职做小说编辑的缘故,我对小说开头这个问题十分看重,因为一个稿子拿起来半天都看不进去,那你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留下好印象的。总之有关小说的技巧问题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我想,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说,都要想办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扫清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模糊认知,并且在写作中逐渐地加以尝试。只要是按照这个规律去做的,我想这个进步就会很快,就会迅速地接近发表作品的要求。
    第三,多看成功的作品。写小说的人一般都很爱读书,古往今来各种作家的作品都要读,关于读书这个问题,我看,人读书也是人的吸收能力最强的时间应该是在人的二十多岁到四十岁前,这个时期人的眼明心快,记忆力强,看过的作品都能记得住。我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读书和写作一样,是越快越有效果,一部小说,最好是一天就看完。莫言说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没有书,问人家借,冒着被挨打的风险,躲进草垛子里看书,一本《青春之歌》,一个下午就看完了。对了,莫言在这里用了一个“翻完了”的词,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就是要翻,所谓翻,就是不必每个字句每个词句那样去读,而是采取一种囫囵吞枣的方式去看,这就对了。越是这样看书,越是会留下印象。再说了,古今中外,多少好作品好作家需要读,你不那么快地读,那你这个扫盲运动要多久才能完成啊。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其实就是熟悉例证。通过阅读,了解其他作家大作家对某些生活素材的处理方案,也是通过阅读,可以比较出哪位作家的处理比较高妙,而哪位作家的写作比较一般化。这样可以逐渐地升高自己的眼力。眼力提高是能力提高的第一步。唯一需要避免的就是,眼高手低。也就是一个能力脱节的问题。
    既然说到读书我还要说一点,那就是低水平的作者,最好不要去记那些所谓的大作家轶事。我发现很多初级写作者都喜欢记住那些大作家的心得。大作家说,写作就是一种自我的心灵对话,然后初级作者就记住了,一个劲地搞起这类的对话了,结果是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莽撞的写作者。听大作家的话其实也是有条件的,在你这个水平上还没法懂得大作家的特殊心得,就这样孤零零地记住这么一句,往往产生的效果就是害人不浅。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我相信小说写作的水平一定可以迅速地提高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找准生活题材去加以实践,发表应该是在意料中的事了。通过不断地发表作品,作家可以积累起内心中的自信,这个自信其实就是作家的成长和进步。
    越过发表的关隘,作家开始进入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可以自信和有经验地思考问题了,当然,随着写作和发表,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那就是另外一个阶段上的问题了,以后的对策如何办,我们接着再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