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锡纯运用山萸肉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3-08-01

1 滋肝补虚,敛汗救脱

  张师认为人之元气将脱,皆先脱在肝,故人极虚者,其肝风必先动,为元气将脱之先兆。山萸肉味酸而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在来复汤中重用山萸肉,配以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野白参、炙甘草,治寒湿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或无汗而心中摇摇,脉似有似无之险情等症,均以山萸肉为主而救愈。因“山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不更胜哉。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2 补血止血,滋肝补肺

  张师曰:咳血、吐血久不愈者,乃是内部血管或肺络破裂所致。用山萸肉酸敛之性能补血管之破。如补络补管汤中用生萸肉之酸敛之性,以止血;配生龙骨、生牡蛎之收涩之功,故能补肺络与胃中血管,而达止血之功,佐以三七以化腐生新,止血而不留瘀,使损伤之处易愈。正如“山萸肉为补肝之妙药,凡因伤肝之吐血者,萸肉又在所必需也。”

3 疏肝通络,补肝止痛

  张师认为,萸肉得木气最厚,味虽酸敛,而性乃条畅,凡肝气因虚不能条畅而作疼者,服之皆可奏效。肝虚疼痛,多由过怒伤及肝经之气血,肝虚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致。如肝虚腿痛者,取曲直汤中之重用山萸肉补肝,以知母泻热,更以当归、乳没、丹参诸药活血化瘀,流通气血之药佐之。若治肝虚臂痛,用曲直汤加生黄芪,同萸肉以壮旺肝气,配赤药,佐当归丹参以流通经络。若因怒火伤肝,肝虚而疏泄失职之腹痛,并经通气、活血、消食、祛寒之药治疗不效,而左关脉微弱者,宜曲直汤重用萸肉补肝,并加柏子仁配以当归丹参以和络。若肝气虚,不能条畅而心疼者,且曾服理气活血,宽胸止痛之药而耗气伤阴者,用既济汤重用萸肉而补肝,佐以没药五灵脂的通经活络之品而治之。总之,凡肝气虚弱,疏泄失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而作疼的虚痹,重用萸肉,配伍恰当,皆获良效。

4 补肝熄风,调营敛汗

  张氏曰:“山萸肉之性,又善熄内风,治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若因肝虚之胁痛、腰痛、汗出不止,四肢抽搐等内风萌动者,亦重用萸肉以补肝熄风,调营敛汗(正气)而治之。

5 滋肝补肾,补血填髓

  张氏认为肢体痿废,脉极微细无力者,实由于脑部贫血也。此类脑贫血乃由宗气虚损,不能贯心脉以助血上升,则脑中气血皆不足也。宗气之根在于元气,元气乃先天之气,即肾气。肝虚不能为肾行其气,肾气必虚,肾虚不能填精生髓而生痿废。治之用干颓汤,取萸肉性善补肝,枸杞性善补肾,肝肾充足,元气壮旺,自脊上达之督脉流通,且二药皆汁浆稠润,又助当归生血,黄芪大补宗气,助血上行灌注于脑。乳香没药善开血痹,化瘀通络;鹿角胶善补脑生髓。诸药合用脑髓得养,气血运行周身,则痿废可渐复。

  张师用药主张生用,以存其性,提高临床疗效。他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又有所发挥。他说:“愚自临证以来,无论内伤、外感,凡遇险证,皆煎药一大剂,分多次服下,此以小心行其放胆,非孤注一掷也。”这与我们现在的煎服法(每剂两煎),是很相近的。

 

 

善用达药,张锡纯先生当推其一。其谓:“凡药之性能,于宜轻、宜重之际研究数十年,心中皆有定见,而后敢如此放胆,百用不至一失。”“愚自临证以来,无论内伤外感,凡遇险症,皆煎药一大剂,分多数次服下,此以小心行其大胆,非孤注之一掷也。”

山药:

    先生谓山药为救险之大药,其人或有阳气上越,或阴气下脱,皆可先重用山药以收敛之,然后再图缓治。其用山药皆生品,谓山药炒焦力减,甚至分毫无效。

     其用山药:如一产妇,产后十余日,忽大喘大汗。前医用黄芪、熟地、白芍等药,汗出愈多,脉数至七至。先生审证论脉,用生山药180克煮汁,徐徐饮之,饮完添水重煮,如此三日,诸病皆除。

  又一人,年四十,得温病,十余日后大便忽然滑泻,喘逆迫促,脉甚虚,两尺微按即无,急用生山药180克,煎汁两大碗,徐徐温饮,饮完煎渣再服,两日共用山药540克而诸病消。

山萸肉:

   先生救脱最喜用山萸肉。其谓人之元气将脱,皆先脱在肝,故人极虚者其肝风必先动,为元气将脱之兆。山萸肉味极酸而温,是以治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颇效。先生认为,山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之类更胜,该药不独补肝,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山萸肉为第一”。

  其用山萸肉:如一人于孟冬得伤寒,调治十余日,表里皆解,忽遍身发热,顿饭顷,汗出淋漓,若是者两昼夜。及至,见汗出如洗,目上窜不露睛,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此肝胆虚极,元气将脱之候,急用净山萸肉60克煎服,热与汗均愈其半,调治三日愈。

代赭石:

   先生认为,代赭石最具下降之性,有镇胃气上冲、降痰、开胸、通便秘等功效,举凡一切痰涎上壅,气逆而喘等证皆可用之,虚者可伍以人参。他认为代赭石于气分无损,虚者配伍人参也与肠胃无伤。常于一方中用生赭石数两。

   其用代赭石:如一人伤寒病痊后,忽痰涎上壅,阻塞咽喉几不能息,遂用香油60克,熬热,调麝香0.3克灌之,旋灌旋出痰涎若干,继用生赭石30克,人参18克,苏子12克,煎汤饮下,痰涎顿开。

   又如一妊妇,连连呕吐,大便不下,自觉下脘处痛而且结,凡药入口即吐,医皆辞不治。先生诊之,单用生赭石60克煎汤饮下,觉药力不能下行,又复吐出;又用代赭石120克,其中30克研成细末,余90克煎汤,调细末服之。其结遂开,大便也通下,自此安然无恙。

 

水蛭:

首见《伤寒论》太阳病瘀热在腑之抵当汤,用其下瘀血也。《本经》谓:气味咸、苦、平。有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症积聚,无子,利水道。

 近代张锡纯氏盛赞水蛭“破瘀血不伤新血,纯系水之精华生成,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为其气腐,其气味与瘀血相感召,不与新血相涉,,故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也。”黄振中氏谓“水蛭为活血祛瘀、宣窍利水化痰良药,且含蛋白质,小有补益,非桃仁红花所可比拟”。其治疗痰瘀阻滞鼻窍的鼻塞不通,不闻香臭;水血裹滞,聚而为肿的肝硬化腹水;痰瘀交阻的坐骨神经损伤、风湿性心脏病等,每于方中加入水蛭末,药汤同下,得取佳效。

 

 

 

山萸肉治脱证效胜参芪——学习张锡纯经验之心得

素问轩

张锡纯先生(1860~1933)是我国近代一位著名中医学家,他一生脚踏实地、勤于实践,救死扶伤,堪为大医。先生治学严谨,集毕生医疗实践之经验,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内容精湛丰富,在学术上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对临床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中对脱证的治疗别出心裁,效果卓著,令人折服。笔者认真研读,受益匪浅。

  中医学所述脱证,系病情发展,阴阳气血严重耗损,不相顺接,甚而即将离决之时的综合表现,可表现出神识不清、汗出、肢冷、目开口合、手撒尿遗、脉微欲绝等神气虚脱的严重症候,属临床危急重症。中医临床,自古每每以参附、独参之属予以抢救,而张锡纯于丰富临证之余,细心体味,悟出重用山萸肉治脱之法,可谓独辟蹊径,颇多成功。

  张锡纯先生对于脱证的认识首先从肝论治。说:“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因人之脏腑,惟肝主疏泄,人之元气将脱者,但因肝脏疏泄太过”。基于张锡纯先生的这些认识,故在治疗脱证时,主张以敛肝补肝为法则。认为“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痛,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他说:“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愚初试出此药之能力,以为一已之创见,及详观神农本经山茱萸原主寒热,其所主之寒热,即肝经虚极之寒热往来也,特从前涉猎观之,忽不加察,且益叹本经之精当,实非后世本草能及也”。通过山萸肉治疗脱证屡屡应用及显著效果,张锡纯先生得出结论,“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救脱之力十倍于参芪也”,并说“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并慨叹山萸肉为“救脱之圣药”,其“功用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议矣,”可见张氏于临床脱证治疗时对山萸肉的无比厚爱和推崇。

  张锡纯先生的这些结论,不是主观臆断,空泛之谈,而是来之于“临床数十年屡次实践中”,“因屡次重用之,以挽回人命于倾刻之间也”。观《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其治脱医案可谓不胜枚举。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霍乱门中》曾载治疗霍乱暴脱证一病例。“刘氏妇,年近四旬,得霍乱暴脱证”,“病因:受妊五六个月,时为壬寅秋令,霍乱盛行,因受传染,吐泻一昼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觉精神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家人急延张氏诊视,“证候:适愚至欲为诊视,则病势大革,殓服已备,着于身将舁诸床,病家辞以不必入视。愚曰:此系暴脱之证,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视之,气息若无,大声呼之亦不知应,脉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数。”“诊断:此证若系陈病状况,至此定难挽回,惟因霍乱吐泻已极,又复流产,则气血暴脱,故仍可用药挽救,夫暴脱之证,其所脱者元气也。凡元气之上脱必由于肝,当用酸敛之品直趋肝脏以收敛之。即所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再用补助气分之药辅之。虽病势垂危至极点,亦可挽回性命于呼吸之间”,“处方:净杭萸肉2两、野台参1两、生怀山药l两,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虽开就而药房相隔数里,取药迫不及待,幸其比邻刘翁玉珍是愚表兄,有愚所开药方,取药二剂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钱,遂急取来暴火煎汤灌之”。“效果:将药徐徐灌下,须臾气息稍大,呼之能应,又急煎渣灌下,较前尤明了。问其心中何如,言甚难受,其音惟在喉间,细听可辨。须臾药已取到,急煎汤两茶杯,此时已自能服药。俾分三次温服下,精神顿复,可自动转”。此例“若初次即服所开之方以治愈此证,鲜不谓人参之功居多,乃因取药不及,遂单服萸肉,且所服者六钱即能建此奇功”,由此可知“山萸肉救脱之功,实远胜人参”。

  张锡纯用山萸肉治疗脱证,不只主张用山萸肉,且其于救脱之时常常重用,每每用至二两以上。如张锡纯先生所言,“得一救脱之圣药……,即山萸肉一味大剂煎服也。”在选药上注明生用且干净去核者,“用时务须将核去净”,因“其核与肉之性相反”,“用药房酒浸蒸黑用之,其敛肝固气之力顿减矣,”可见张氏对山萸肉的认识和运用可谓了如指掌,何等精心!

  综上,张锡纯先生运用山萸肉治疗脱证的经验,皆来自于实践,切合于实际,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在急救方面的学术内容,对后世也有较高的借鉴价值。笔者业医来,特别是近几年,在基层门诊的机会多一些,曾遇几例危重症患者在即将出现气脱证时,师学张锡纯重用山萸肉之法,颇有效果。今天,在国家大力提倡继承国粹”、“振兴中医”的今天,我们当进一步整理、继承、发扬医学先贤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力争使祖国医学大放光彩。

 

 

 

<目录>二、药物

<篇名>5.山萸肉解

属性: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

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

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也。其核与肉之性相反,用时务须将核去净,近阅医报有言核味涩,性

亦主收敛,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尝之,果有有涩味者,其说或可信。

山茱萸得木气最浓,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故也。《神农本草经》谓主寒湿痹,诸家

本草,多谓其能通利九窍,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利通气血可知,若但视为收涩之品,则浅之乎视山茱萸矣。

\x【附案】\x一人年四十余,外感痰喘,愚为治愈。但脉浮力微,按之即无。愚曰∶“脉象无根,当服峻补之

剂,以防意外之变。”病家谓病患从来不受补药,服之则发狂疾,峻补之药,实不敢用。

愚曰∶“既畏补药如是,备用亦可。”病家根据愚言。迟半日忽发喘逆,又似无气以息,汗出遍体,四肢逆冷,

身躯后挺,危在顷刻。急用净萸肉四两,爆火煎一沸,即饮下,汗与喘皆微止。又添水再煎数沸饮下,病又见

愈。复添水将原渣煎透饮下,遂汗止喘定,四肢之厥逆亦回。

邻村李××,年二十余,素伤烟色,偶感风寒,医者用表散药数剂治愈。间日,忽遍身冷汗,心怔忡异常,

自言气息将断,急求为调治。诊其脉浮弱无根,左右皆然。愚曰∶“此证虽危易治,得萸肉数两,可保无虞。”

急取净萸肉四两,人参五钱。先用萸肉二两煎数沸,急服之,心定汗止,气亦接续,又将人参切作小块,用所

余萸肉煎浓汤,送下病若失。

一人年四十八,大汗淋漓,数日不止,衾褥皆湿,势近垂危,询方于愚。俾用净萸肉二两,煎汤饮之,汗

遂止。翌晨,迎愚诊视,其脉沉迟细弱,而右部之沉细尤甚,虽无大汗,遍体犹湿。疑其胸中大气下陷,询之,

果觉胸中气不上升,有类巨石相压,乃恍悟前次之大汗淋漓,实系大气陷后,卫气无所统摄而外泄也,遂用生

黄一两,萸肉、知母各三钱,一剂胸次豁然,汗亦尽止,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奉天友人田××妻,年五十余,素有心疼证,屡服理气活血之药,未能除根。一日反复甚剧,服药数剂,

病未轻减。田××见既济汤后,载有张××所治心疼医案,心有会悟,遂用其方加没药、五灵脂各数钱,连服数

剂全愈,至此二年,未尝反复。由是观之,萸肉诚得木气最浓,故味虽酸敛,而性仍条畅,凡肝气因虚不能条

畅而作疼者,服之皆可奏效也。

山萸肉之性,又善治内部血管,或肺络破裂,以致咳血吐血久不愈者(补络补管汤下载有医案宜参观)。

山萸肉之性,又善熄内风。族家嫂,产后十余日,周身汗出

不止,且四肢发搐,此因汗出过多而内风动也。急用净萸肉、生山药各二两,俾煎汤服之,两剂愈。

至外感之邪不净而出汗者,亦可重用山萸肉以敛之。邑张××之子,年十八九,因伤寒服表药太过,汗出

不止,心中怔忡,脉洪数不实,大便数日未行。为疏方,用净萸肉、生山药、生石膏各一两,知母、生龙骨、

生牡蛎各六钱,甘草二钱,煎服两剂全愈。

门生万××,曾治一壮年男子,因屡经恼怒之余,腹中常常作疼。他医用通气、活血、消食、祛寒之药,

皆不效。诊其脉左关微弱,知系怒久伤肝,肝虚不能疏泄也。遂用净萸肉二两,佐以当归、丹参、柏子仁各数

钱,连服数剂,腹疼遂愈。后凡遇此等证,投以此方皆效。

山茱萸之核原不可入药,以其能令人小便不利也。而僻处药坊所卖山茱萸,往往核与肉参半,甚或核多于

肉。即方中注明去净核,亦多不为去,误人甚矣。斯编重用山茱萸治险证之处甚多。凡用时愚必自加检点,或

说给病家检点,务要将核去净,而其分量还足,然后不至误事。又山萸肉之功用,长于救脱,而所以能固脱者,

因其味之甚酸,然间有尝之微有酸味者,此等萸肉实不堪用。用以治险证者,必须尝其味极酸者然后用之,方

能立建奇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