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unchengzu 2013-08-03

常德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科

  中药材产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医药科学领域中,中药学占有重要地位,享有很高的声誉。我市中药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人工种植中药材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据统计,目前我市种植品种近20个,2008年种植面积近6万亩,产值近1亿元。从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及种植效益看,发展中药材生产,不失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一、我市中药材生产现状

  常德市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大,非常适宜药用植物的生长,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中药资源。既有适宜黄连、天麻等中温带喜潮湿药用植物,又有喜热喜湿的青蒿、菊花、金银花、枳壳等中亚热带大宗药材植物,还有喜温湿的杜仲、厚朴等南温带木本药材植物。

  2008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万亩,鲜药产值近亿元。主要品种有金银花、杜仲、银杏、青蒿、厚朴、百合、黄姜等。本市桃源、石门为中药材主产区,其生产面积占全市中药材面积的70%,亩平产值1500元左右。种植地绝大部分都是无法灌溉的高山丘岗山地,不与粮棉争地,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还绿化了荒山,保证了市场需求,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我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要做法

  为了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的稳步发展,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领导重视是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的前提。

  中药材是我市山丘区传统产业,主产区政府高度重视,桃源、石门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人大政协领导为正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中药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基地建设汇报,出台了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机制,确保了中药材产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

  市县两级政府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发展中药材的主要品种,逐步在桃源的西安镇、沙坪乡、热市镇以及石门的三圣乡、太平镇、南北镇等建立起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3、招商引资,建龙头企业是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品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与省内外制药企业和本市的制药企业联系,共同开发中药材产业,目前我市已有大型中药制药企业2家。并且金健制药生产的“青蒿素”已出口到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

  三、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不集中、种植面积较小。全市中药材面积只有6万亩左右,种植品种却有20个之多,最大的品种种植面积也没有上万亩,且种植不集中,分布在多个县乡村,无法满足制药企业的需要,导致产业规模做不大。

  2、经济效益不高。全市中药材种植效益亩平不足1500元,市场波动大,与烟草、棉花、柑橘等其它经济作物相比,产值偏低,农户积极性不高。如临澧、澧县等丘岗山地由于种植药材效益不好都改种了柑橘,种植面积在逐年缩小。

  3、卖难现象突出。由于我市中药材种植不集中,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加之农民分析市场、研究市场不足,在中药材种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和随意性,销售上随收随卖,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出现滞销。如杜仲因收购价不高,农户不愿再投工管理,药园近几年荒废面积在不断加大。

  4、技术力量薄弱。各县虽然在中药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历炼了一批乡土人才,但高科技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处于空白,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直至转化为经济优势难度大。而且农户对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掌握不够,深入交流不多,基本上都是粗放生产,疏于管理,导致了亩产和效益都较低。

  5、加工企业没跟上。县级加工企业仅石门一家,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而我市的常德市制药厂、金键制药厂原材料大部分依靠从外地引进,订单生产开展不够。

  四、我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1、合理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形成基地的原则,重点发展青蒿、黄姜、杜仲、桔梗、金银花、厚朴、玉竹、板蓝根等品种,适当发展党参、丹参、枳壳、菊花、天麻、白术、金竹参、金瓜络、射干、芦荟、黄柏、淮山、白芍、百合、枸杞等品种。

  2、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

  中药材生产在我市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更没有创出在市场上有知名度的中药材药品品牌。其产品仍处于种苗和原材料的初级阶段。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形成公司 药材基地 农户的产业格局。

  我市现有常德市中药厂、金健制药两家规模中药企业,原则上讲企业生产所需的中药材原料,我市是能够生产的,但公司与药农之间联系合作不够,没有形成订单生产方式,从而导致企业就近没有原料,药农生产品种不对口效益低下。所以应发展公司农户订单种植,这样既为工厂建立了稳定的原料基地,又解决了中药材的市场问题,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应积极探讨这方面的途径,力争确立起比较稳定和长期的厂、农合作关系。

  3、作为一项新型产业来抓,积极寻求合作。

  中药材生产有其特殊性,药材的商品价值高,本地消化量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将其作为一项新型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伙伴,欢迎外商来常投资办厂,兴办药材收购、加工企业。通过狠抓流通、加工来带动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搞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作用,抓好栽培技术培训。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药农科技素质。同时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药农提供信息服务。并发挥各涉农部门、药材公司、农村经纪人和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围绕中药材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推销以及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全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让中药材产业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五、发展重点及目标

  2008年开始,我市重点发展了青蒿、黄姜、杜仲、桔梗、金银花、厚朴、玉竹、板蓝根、银杏等主导品种。在沅水一线和武陵山余脉一带建立起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计划在2010年达到8万亩(包括山地木本药材),计划全市栽种黄姜15000亩,杜仲16000亩,青蒿4-5万亩,桔梗500亩,金银花300亩,厚朴100亩,玉竹300亩,板蓝根350亩,党参20亩,丹参1420亩,枳壳380亩,菊花20亩,天麻750亩,白术10亩,金竹参100亩,金瓜络500亩、射干100亩。其中青蒿以桃源、临澧、鼎城、澧县等地为主,黄姜以澧县、临澧、石门、汉寿、桃源、安乡为主,杜仲以澧县、临澧、石门、汉寿、桃源为主,桔梗、金银花、玉竹以澧县、汉寿等地为主,板蓝根以澧县、鼎城为主。

  到2010年年产各品种中药材9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药农人均增收1500元,形成“企业 基地 农户”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中药材开发体系,在加速中药材基地建设上,注重把坚持龙头企业建设和产品加工开发作为外联市场、内联基地、辐射农户,振兴产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招商引资途径,广泛引进大型制药企业共建药源基地,力争使每一个子产业都能建成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较强辐射能力的龙头,提高中药材产业的产业化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