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中”不是“中国”的“中”

 蔡庄祝由科 2013-08-04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    
    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
  而“中医”的“中”正是源于这些思想。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
  《汉书?艺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说明“中医”一词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出现了。明朝末年,“中药”一词出现。在西医传人中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医学典籍中都没有“中药”一说,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或者称为“药”。这一点,我们从《神农本草经》以及《本草纲目》等医学书籍中都能看得出来。
  20世纪20年代,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所以“中药”一词与西医的传人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医”一词是中国固有的,与西医的传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