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射液不适宜口服

 半道上 2013-08-04


近年来,临床上常有些医生开处方时,让病人口服注射液,譬如柴胡针、鱼腥草针等,并称针剂质量好,口服比片剂疗效好,这完全是误解。如柴胡、鱼腥草等针剂,每毫克只相当于生药1克,口服后受到胃肠道酸碱度和消化酶的影响,真正能达到血中的浓度远远不足发挥有效治疗作用。

药物的剂型是根据药物的性质、疾病的发展规律,将其加工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形式。其中注射给药是将灭菌的药液注射在身体的一定部位,而发挥吸收作用。凡是胃肠不易吸收的药物,以及呕吐、昏迷的病人,都可注射给药。其优点是剂量准确、作用可靠,药物不经过胃肠和肝脏而直接进入组织或血液中,作用快捷,很适合用于急救和不能口服的病人。

口服给药只适合于口服药,注射液绝大多数是不能口服的。因为注射液口服后,在消化道内受到胃酸及消化酶的作用,很容易被分解破坏,降低或失去药效。例如青霉素钠盐和钾盐、肾上腺素、胰岛素等,只能制成针剂,注射用药,不能口服。又如治疗血吸虫病的酒石酸锑钾,口服时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制成针剂就可避免这一副反应,较好地发挥药效。小苏打口服时可中和胃酸,而注射时则可治疗全身酸中毒。有些药物因本身性质决定,只能注射不能如将其针剂改为口服,则会出现药物不吸收、吸收不规则、不完全,导致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而影响疗效。例如,临床常用的头孢哌酮、头孢三酮、头孢三定、抗结核的链霉素等,则不能口服。

临床上,有时医生嘱咐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的病人口服庆大霉素针剂。庆大霉素是以硫酸盐的形成制成针剂(水溶液),由于它有较高的解离度,在胃肠道几乎不被吸收,故可以在胃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因此,用于慢性胃炎的疗效很好,又避免了对耳、肾功能的损害。但是,这种较好的疗效来源于庆大霉素本身的抗菌作用,而并非“针剂”的功劳。

摘自《卫生与生活》   2003.06.23     吴兰英/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