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祖居(周家老门台)。是鲁迅祖父母的家,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粉墙黛瓦,砖木结构,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 鲁迅祖居。主题建筑分为四进:第一进称台门斗,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翰林”匾。第二进德寿堂为周氏族人喜庆、祝福、宴会宾客之用。第三进香火堂,中央上方供奉历代祖宗牌位,挂有“德祉永馨”匾额、中间挂有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第四进楼房是生活区:绣房、闺房等。 健堃2013.08.04  | 孔乙己土特产商店。是以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孔乙己》命名的,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 |  | 乌蓬船。绍兴三乌:乌蓬船、乌纱帽、乌干菜(梅干菜),乌蓬船是绍兴常用的交通工具。 |  | 坐在乌蓬船里,漫游水乡很惬意。 |  | 2003年九月绍兴市人民政府 立:《鲁迅故里記》碑。 |  | 孔乙己土特产商店。销售茴香豆、梅干菜、龙须糖、各种绍兴黄酒等。 |  | 這里销售各种绍兴酒:女儿红、花雕、太雕。店舗保存了清朝的风格。 |  | 丰富的典藏原酒。 |  | 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几只乌蓬船。 |  | 乌蓬船为水乡增添了绚丽的景色。 |  | 鲁迅祖居简介。 |  | 鲁迅祖居,是鲁迅祖父母的家。这張照片是鲁迅祖居的大门。 |  | 第一进称台门斗,门额上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翰林”匾额。 |  | 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 |  | 德寿堂。周氏族人活动的堂屋。 |  | 第二进:德寿堂。中间上方挂有正楷“德寿堂”匾额;中堂画的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中堂两侧配有楹联。 |  | 左侧壁上掛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 |  | 壮观、宽阔的德寿堂。 |  | 第三进:香火堂。祭祀祖宗的地方,中间上方挂有《德祉永馨》匾额,意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 |  | 鲁迅祖父(周福清)和两位祖母的神像,音容华贵、面容清癯、目光烱烱。 |  | 第四进:是座两层楼房,作为绣房、闺房等生活用房。 |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 |  | 雕工细緻的红木圆桌椅。 |  | 硬木大理石太师椅及高足方茶几。 |  | 红木镂雕百工床。 |  | 清朝时的洗脸架、梳妆台、床头柜。 |  | 精緻的红木圆桌椅。 |  | 可隨意拚装的桌子。 |  | 巨大刺绣屏风《孔雀牡丹》,寓意:孔雀开屏,荣华富贵。 |  | 楹联:雲山看去天无畫,書畫工来筆有神。 |  | 红木躺椅和屏风。 写字桌、筆架、靠背椅及书架。 |  | 雕镂百工床、矮柜、茶几、皮箱。 |  | 清代红木条案、方桌、太师椅。 |  | 清朝同治十一年七月,赵之谦画《不老松》。 |  | 周氏家族祖辈,曾经开过當铺。 |  | 清朝至解放前,以至延续到现代,农村中广泛使用的竹箩筐、簸箩。 |  | 木制风车。从风车上方斗中倒入稻谷,通过手摇的风车,吹走较轻的谷壳和灰尘。 |  | 厨房。方桌、条櫈、壁柜、梅瓶及其它罎罎罐罐。 |  | 厨房。灶台、水缸、水桶、扁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