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国学的精髓与真传

 爱雅阁 2013-08-05

国学的精髓是心性学或称性命学。以儒家、道家、佛家学说为代表。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哲学和心理学。只是中国的心性学远比西方的哲学和心理学高级,它可以直接应用于身心修养,使人的身心气质发生质变,能够获得超人的智慧和健康的身体。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就是得到了国学的真传。这就是儒家学说的诚意正心修身。有了超人的智慧和健康的身体,再去从事任何工作,都能够轻松驾驭。这就是修身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与修身即是国学的精髓和真传。

很多人都知道这些道理,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几乎没有。这是因为大家把诚意正心想当然了,以为心里真诚一点,心态放端正一点,严肃一点,就是诚意正心了。这是大错特错的。不懂得如何诚意正心,就无法正确的修身。身心不正,就是儒学没有入门,更谈不上用儒学经世致用了。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才算是诚意正心,如何才能做到诚意正心,心正之后怎样修身呢?

所谓诚意,是指当人对自然和社会研究到一定程度时,知识就会达到融汇贯通的程度。心中会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产生敬畏、珍惜之情。这种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无论做什么事,心都会变得真诚。这是诚意的开始,也是要做到意诚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这时,要明白何为真意,何为妄念。所谓克己复礼,克念做圣,就是要去除妄念,培养真心。这就是诚意。真心是自然常在的。只要能去除妄念,真心自然就会得到显露。与云开日现一个道理。这是需要真实修养才能见到的境界。不修养,到死也不知道有这回事,也不可能体验到真心的客观存在。什么是妄念呢?无事而心自动,这时的动心就是妄念。如果有事才动心,无事心不动,这个心就是真心。通过内省返观自己的内心,使自己能做到无事时心不动,有事时才动心。这就是诚意。

何谓正心呢?上面的诚意说的是无事时心不动,有事时才动心。这时的心是真心,心中的思想念头是真意,但却不是正心。正心指的是心中无念,却能感知思考问题。《易经》上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指的就是正心。诚意再进一步,不仅无事时不动心,有事时也不见心动,只是一种感应而已。好比镜子,人来了,镜子里就有人像。人走了,镜子里空无一物,只有镜子本身。正心就是空无一物的心,人的身心就是镜子,而镜子能照见人与物,“能照见人与物”这种特性就是正心。修养到这一步,就做到了心正。

何为修身?心正之后,心已经空虚到极点,所以能照见任何事物。“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时候,人的身体里自然就会产生出浩然正气,而心里就会出现正大光明的景象。这种现象只有个人修养达到之后,才能亲身见到,千真万确,并不夸张。这就是《大学》里说的“明德”。也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保养这种浩然正气,时间久了,身体素质就会发生质变,人的身心气质会变得与普通人不同。俗话说的“有气质”就是在这里。人修养到这时,与生俱来的气质就会发生变化,得到彻底的提高。这就是修身。

人能做到意诚心正身修,就是得到了儒学的真传,才能真正领会儒学的奥妙与价值。这时,他进入社会,从事任何工作,都能游刃有余了。修身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身不修,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一无所成。所以《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现代社会中人心浮躁,各种混乱丑恶现象的发生,都是人们没有修身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教育人们,修养身心。否则,永远都治不好。儒学经世致用的价值正是体现在这里。

儒学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张载的横渠“四为”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龙场悟道“四句教”:无恶无善心之体;有恶有善意之动。

知恶知善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