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章句浅解

 ywm77 2013-08-05
绪言

《大学》在唐朝以前无单行本,只是《礼记》中的一个篇章,作者不详,据传是曾子所作,历经传承多有阙遗之处,且次序亦多颠倒错乱。宋儒朱熹依据其前代学者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调整次序,分别章句,增写了“格物致知”章的一百三十四字。朱熹编撰后的《大学》分为十一章,其中“经”为一章,“传”为十章,“经”是曾子记述的孔子之言,“传”是曾子门生记述的曾子之意。

儒学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当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发展了孔子修身为本的思想,其中的“三纲领”、“八条目”是核心内容,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必修内容。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有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浅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仁、智、礼、义、信,在于教化民众、启迪民众,唤醒民众的本性,在于使民众重返本始之性而具赤子之心。

管见:人性善、恶与否历来是不同宗派的争论焦点,儒学主张人性善,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各异,善、恶不等。儒学同时主张“克己复礼”,倡导恢复周礼,以使天下安定、人际和谐。大学的宗旨就是要宣扬周礼,用仁、智、礼、义、信来启迪民心,清洗被污染了的民心,使民众重拾善性,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般心无私欲,一心向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浅解:知道要达到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会专心致志,专心致志就能够心正意诚,心正意诚就能够思虑周全,思虑周全就能够提高自身修养、使思想得到升华。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浅解:物有根本、枝末,事有开始、终结,知晓了本、末、终、始就找到了进入儒学的大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浅解:上古圣人想要彰明、宣扬仁、智、礼、义、信于天下时,首先需治理好他的邦国;想治理好他的邦国,需先管理好他的家族;想管理好他的家族,需先提高他的自身修养;想提高自身修养,需先做到心无杂念,能够抵御各种诱惑;想做到心无杂念,需先做到表里如一;想做到表里如一,需先要能够辨善恶、明是非;辩善恶、明是非在于穷极事物之理获取真知。这就是“事有终始”。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二章注解

浅解:《康诰》说:完善自身的品德来宣扬尚德、敬德以教化民众。《大甲》说:不要丢弃上天赋予的崇高品德。《帝典》说:率先垂范彰显峻德。这都是在用自己的言行来践行德政。

管见:此传之一章,明示“明德”古已有之,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周朝初定,殷人和周人矛盾重重,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冲突,更是文化上的冲突,周公担心其弟康叔不能担当治理殷人的重任,连续作了《康诰》、《酒诰》、《梓材》来教导其弟执政,其中《康诰》的中心思想是“明德慎罚”,主张施行德政,慎用刑罚。

商王太甲继位后不守先祖制定的法典,任意胡为,伊尹将其逐放到桐宫守孝。太甲守孝三年,悔过自新,伊尹将其迎回国都交还王权,并作训辞《大甲》三篇,其核心思想是:提高自身修养,以仁政施治天下。太甲自此注重品德修养,大施仁政,诸侯皆来归顺殷商王朝。

《帝典》分为《尧典》、《舜典》,文中所引用的是《尧典》中的文字。尧帝以天下为公,未将帝位传于其子,而是禅位于舜,作《尧典》总结施政期间的重大事件,传授于舜,其核心内容也是主张施行仁政,即: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儒家自称“诉而不作,信而好古”,以宣扬先圣思想为己任,不妄创新奇学说。所引用三篇古典,意在说明“明德”非己所创,乃自古已有,由此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倡导。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章浅解

浅解:汤之盘铭说:如果今天能够祛除污垢,坚持每天不断地祛除污垢,最终就会旧貌换新颜。《康诰》说:改造、教化殷人,使他们顺从周人,作周的新民。《诗经》说:周国虽然历史悠久,到了文王时仍然可以兴起新政。因此,圣贤的人做事情要有根有据,一定要溯本求源。

管见:此传之二章,明示“新民”古已有之。

商之盘,商朝洗手用的礼器,洗手时用水浇手,用盘承接弃水。盘铭,即刻于盘体的箴言。

此章引经据典说明了教化民众应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坚持不懈地唤醒民众,就算是再顽固不化的人也会有所醒悟。

此处又一次重申了儒学“诉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宗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