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敬文:开放法-读书百法

 佳梦书屋 2013-08-06
钟敬文:开放法

  这是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钟敬文先生对读书的见解.

  他认为, 读书博览与精读的辩证关系, 古代的学者已经早见到了.长期以来, 他虽然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 但在购书和阅读上一直主张开放一些, 不必过于拘泥.

  他说: `见识面太狭, 即使专业学识比较深湛, 也是有缺陷的, 因为知识领域虽然可能 (也必须) 相对区分, 但是它们中间往往都是相通的.知识面太窄, 就处处隔绝了.古人所讥笑"孤陋寡闻", 原因就在这里吧.跟博览相连, 我也主张精读.西洋有句名言, 大意是留神那熟读一本书的人.我们知道世上的确有些大学者、大作家, 他们是从一两部名著里获得无穷益处的.据说清末民初古文家 (也是个有名翻译家) 林纾, 他晚年书桌上只放着一部《史记》.我们不能说, 林先生生平只读过这部古史籍, 也不能说他晚年古文的好处只得力于太史公书.但是太史公书, 对林文的谋篇、布局和措辞等, 曾给予不小影响, 大概无疑的.有一部书是从青年时一直到现在仍放在我的床头书案上 (现在手边的两个本子, 是第三四回新购的了) , 那就是王渔洋选的《唐人万首绝句选》.我现在偶然把它吟咏一两页, 仍觉得有所会心.另外一部, 是普列汉诺夫的《无地址的信》.这本书, 在过去四五十年里, 我反复读过许多次.在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它是教我懂得生物论、艺术论的启蒙老师.到今天它还不失为我学术上的益友.'

  钟先生的`开放'读书法, 实际上就是说, 读书也要思想解放一些, 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 该博的就博, 该精的就精,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来读, 只要对自己有帮助就行.钟先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 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和利弊得失讲得很清楚, 这对后辈读书者是会有深深的启迪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