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班化教学”实验校考察团赴建瓯教育考察报告(转)

 liqinfa 2013-08-06
   

杜邵玉、程谷川、林汇波

执笔:林汇波

转自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http://www./ReadNews.asp?NewsID=3803

 

 

一月七日至十日,惠安县农村初中校“小班化教学”实验校考察团赴建瓯市进行教育考察。考察团成员共一十三人,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杜邵玉带队,成员有实验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或教务主任。考察团八日全天考察建瓯市东峰中学,上午走班听课,下午交流;九日上午考察建瓯市川石中学,先走班听课,后交流;九日下午听取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陈振龙主任的课改专题讲座。陈振龙主任全程陪同,随时向考察团成员介绍两所学校的课改情况。

建瓯市东峰中学、川石中学两校课改工作卓有成效。东峰中学位于建瓯市东峰镇,与建瓯市区距离约二十公里,学生九百多人。川石中学位于川石乡,与政和县接壤,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离建瓯市约六十公里,学生七百人。

兰国兴校长二○○六年至二○○九年在川石中学任职,致力于课改;川石中学现任校长为吴良明。兰国兴校长二○○九年调到东峰中学,在东峰中学启动课改。两所学校教学质量较好,在建瓯市农村中学均名列前茅。

一、东峰中学、川石中学的课改举措与取得的成效

1、致力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

教师群体不乏观念先进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但更多的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人的生命的质量。

两所学校的教学改革,都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入手,强势推行课改,加强培训,建立相关的评价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迫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改革。

建立课改工作团队。东峰中学成立课改领导组,建立课改骨干教师团队,再形成课改骨干教师候补团队,形成的课改主力几占全校教师数的三分之一。

落实课改制度。东峰中学每天均有值班课改领导组成员走课巡视、评分,分数记入教师工作评估系统。学校公开课及相关教研活动也以相应的课改模式要求评分,并记入教师工作评估系统。

2、致力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东峰中学推行“三环六元九式”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制订了一套包含预习、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展示和师生点评、教师小结、达标检测、小组评价六个环节的基本课堂教学流程,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东峰中学与川石中学都极为重视初一年新生的培训,建立系列有效的新生成功,学生能很快适应课改模式,课改推进顺利,效率高。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制定小组建设系列要求,规范小组建设工作。六人为一小组,每人均是组长,但分大小组长。大组长有两人,正大组长管理全组事务,副大组长为学习组长,管学习,中层组员为监督组长,下层组员为卫生组长。全组总动员,人人皆参与,极大调动了学生提升自主能力的积极性。

小组自主制定组规。川石中学要求合作小组自主讨论、形成小组自己的组规,小组每个成员在形成的组规上签名,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遵守组规,接受组规的制约。

对初一年新生进行“听、说、读、写”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改变小学阶段可能形成的不良习惯,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适应课改教学模式。

东峰中学兰国兴校长认为,对七年级新生的培训,应如军队的“抄底式”训练,给底线,给标准,并具体化,让学生记住并在学校里一定要做到。

川石中学致力于“小老师”的培养。班主任关心“小老师”的成长,对“小老师”进行培训,放手让“小老师”进行小组管理,锻炼了“小老师”,促进“小老师”成长。

两所初中校均注意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学校生活大部分由学生自主管理,大到学校相关活动、班会、班级事务,学生自主主持,小到寄宿宿舍里的管理,均是学生协作管理。从学生的午间生活看,中午用餐配餐合理,午间休息时,学生管理人员巡视,评分登记,宿舍楼悄然无声,可见学生自主管理的成功,可见学生自主能力强。

4、致力于建设学校文化

两所学校均能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学校的发展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线。强化学校认识的统一,重视矫正教师的价值取向,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并落实。学校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文化建设,适应课改,促进课改。东峰中学摸索出一套适合学校特色的课堂改革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出具有实效性的改革制度,制定了《东峰中学课改奖励方案(试行)》,把教师的课改工作情况纳入《建瓯市东峰中学教师业务考评》、《建瓯市东峰中学教师绩效考评》评价范畴,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把课改视为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力手段。东峰中学自办学以来,教学质量均在建瓯市前列,大部分教师素质好,教育水平高。但客观的情况是教师成熟并不一定能发挥成熟教师的应有作用,反而会产生职业倦怠。课改,相对于教师而言,是全新开始,要转变教育观念,有新的形式,理解新的教育内涵,理论水平得以提升,教育技能得以提高。课改有效地消除了教师可能产生的职业倦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成为稳定学校质量的抓手。

川石中学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里设置文化长廊,长近百米,有黑板,有电脑打印。内容上,有学生中考成绩,有“小老师”评选。文化长廊的板块有的由各班学生自主出版,也有学校年段、教研组分组出版。学校课改的方方面面在文化长廊里得以体现,师生工作生活得以体现。

二、考察结果于惠安农村初中校改革和发展的价值

惠安县大部分农村初中校面临的发展困难为:师生比,教师比例大,超编严重,教师工作及发展缺乏较为有效的安排;学校管理改革少,停留于以学生考试成绩为管理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贡献难以准确衡量,教师管理难度大;教师成长或专业发展没有切实的抓手,职业倦怠比较严重;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改革少,落后或无效因素没有得以剔除,很多内容不能适应现代学生自主发展需求;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个性,内容针对性差,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

1、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应成为学校质量的主要取向

学校的文化建设,即是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有效性及持续发展。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关注每一生命的需求,是主要价值取向,是学校的工作重点。

如此,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便应成为学校工作的主线。从校长到教职员工,都应以此为共识,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系列制度,促进教师课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有制度,还要抓落实,让学生的自主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现代社会资讯便利,课改名校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的具体模式。东峰中学及川石中学,观念有转变,行动能落实,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收效。我县农村初中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办学价值取向的转变,具体的制度及工作要落实好。应摒弃排排场面、偶有公开性活动则表演一番的不良做法。

2、建立适应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县初中校的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管理,很少提出具体的教学模式,很少推出成功典型的教学模式,很少关注在具体模式里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的。

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其中的典型,并做推广,将是我县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课堂教学模式因学科而异,因课型而异,因教师个体特点而异,甚至因学校区域位置特点而异。我县初中校教师的探索与积累,“小班化教学”实验中积累起的成功教学模式,应是良好的起点。关注已有的成功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推究合理因素,结合现代教育的理论,改进而臻完善,从而形成我县初中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以全面提升我县初中校课堂教学质量。

3、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考虑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

我县初中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相当程度上是重硬件,重应对上级检查,并没有切实考虑学生发展需求。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更多应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此,校园文化建设可重在学生学习生活内容的设计策划上,如学生自主开展的班队活动的展示,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学生校长助理岗位等学校事务协助位置的设置),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或小组(“小老师”及“小班化教学”实验中的小组建设内容),宿舍学生自主管理,防流巩生工作的学生参与,等等,把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在学校具体工作中融进学生自主能力锻炼与培养。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硬件是重要的,但“软件”可开拓的空间很大,更需要农村初中校用心去开发好,落实好。

4、学校管理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相适应

东峰中学、川石中学的课改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对我县学校管理及学校发展有启发意义。

学校管理忌单一,课改应是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涵。学生的发展,成绩不是唯一的。另一方面,虽然教学成绩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但从我县初中校编制情况看,很多教师课时数极少。部分学校的师生比不输于高校的博士生导师带学生的师生比,唯成绩数据论,显然有不适合我县现有初中校情况的成份,不利于无课上或潜在无课上教师的成长,不利于我县几年后学生数上升时的教育需求。

课改正是增加学校教育内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良方。

课改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倒逼。学校做为体制内的机构,有很多方面落后于社会发展,改革是必要的。

课改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发展成果在学校教育上的运用。用好现代研究成果,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应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5、课改重在坚持

从东峰中学、川石中学的课改情况看,从我县农村初中校“小班化教学”实验情况看,从我县其他初中校的教学改革看,课改推进会存在不少困难。教师队伍构成及现有体制的部分因素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阻滞教育改革,对课改推进形成困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小班化教学”实验校的情况看,有的学校校长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但制度上没有做改变,推进困难;有的学校行政班子没有认同,或因各自的利益、个性上难以协调而阻力重重;有的学校阻力来自教师,因评价体系与教学改革无关,教师拒绝教改,理由堂皇,说课改会影响成绩。等等。

课改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了,成绩自然会跟着提升。很多课改名校认为,有课改,学生能力得以发展,获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好成绩只是附产品,是顺手捎带的事情。课改影响成绩应认为是某些应付工作教师的托辞。

如何做好课改工作,如何做好我县农村初中校“小班化教学”实验,是任重道远的。

我县的许多学校、教师正在自主摸索着,进行着草根式的课改,需要我们支持,需要我们站在制高点上去引领。很多教师认识到课改的积极意义,也能在实践中体验到课改带来的成效。但他们的课改工作不能坚持,只有尝试性的,没有深入,没有行政推动时便放松或放弃。

如此,我们需用好“小班化教学”实验中的成果,用好我县其他学校的课改成果,先易后难,每一阶段集中力量解决难点,形成重点,有序推进。

6、加强课改队伍的建设

从东峰中学、川石中学的课改看,组建课改团队是做好课改工作的需要,是课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应从领导团队,到教师骨干团队、候补团队,形成一个课改人员梯队系列。

课改队伍的建设,需要制度性支撑。学校的评价体系,具体教师的评价,都应以课改内涵为依据,且要落到实处,有切实的执行,而不是停留于口头上。

我县的“小班化教学”实验涉及十所农村初中校几十个班级一百多位教师,积累了一定的课改经验,形成一定的数据资源。这些资源并不稳定,因参与课改的教师队伍也不稳定,这也是今后队伍建设须思考、加强与改进的重要方面。

 

二○一三年一月十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