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田园牧歌——玉溪新闻网

 七里山人 2013-08-06

   土主庙村地处玉溪坝子腹地,这个有着千年农耕史的传统村落是玉溪民俗的荟萃地。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土主庙村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扎根乡村土壤的民风民俗、乡土文化、传统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土主庙大门正对着保障房

  弥漫茴香根清香的村庄

  进入7月,红塔区李棋街道下赫居委会土主庙村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茴香根上市。

  几场雨水下地,村里弥漫着淡淡的茴香根清香。69岁的吕如明一大早就下地挖回两挑茴香根,下午,全家人聚在一起,洗、剥刚挖回来的茴香根。这是一条简单的流水线:洗净的茴香根传递到女儿手中,她用一块鸭蛋大小的青石敲打几下,后面的人很容易就抽出里面硬邦邦的筋骨。剥下来的那层皮肉第二天一早送到集市上,以每市斤7至8元的价格售卖。这些洗净、剥好的茴香根用排骨汤一炖,既是一道清香可口的佳肴,同时兼有通气养胃的疗效。

  玉溪人喜食茴香根。在红塔区上百个村庄里,土主庙村一直有种茴香根的传统。倘若时间往前推移,茴香根并不是土主庙村的主打作物。土主庙村地处玉溪坝子腹地,龙母箐河、九龙池、东风水库三大水源润泽着村中的田地,这个有着千年农耕史的传统村落一直以精耕细作著名。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村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和蔬菜。上世纪80年代玉溪卷烟厂崛起后,烤烟也曾是村民种得最多的作物。当时村里也种茴香根,但大都种在田埂上,不占用田地。上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经商或打工,年轻人不下地了,茴香根这种不用打理的懒庄稼开始占据田间地头。

  事实上,在这个国土面积仅0.3平方公里的村庄里,全村176户、517人中,近年来保持着务农传统的家庭仅有吕如明等10来户。在现年40岁的小组长吕从能印象中,他这辈人大都没做过农活,大部分人小学、初中毕业后就经商、跑运输,或者就近打工,田地里的庄稼大都是60来岁的老年人管理。随着老年人劳动力逐渐丧失,最近10年间,村里上好的田地要么租给别人种葡萄、西瓜,要么被种上几乎无需打理的茴香根,甚至石榴等果树。去年,随着村里最后200余亩土地被征用,土主庙村沿袭了上千年的农耕史戛然而止。对此,种了一辈子地的吕如明略带遗憾地告诉记者:“这是地里最后一拨茴香根了。种完这拨,以后想种也没地了。”

  消逝的民俗

  从吕如明家出来向右走100米左右,就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土主庙。这个1994年才恢复重建的大庙平日大门紧闭,很少有外人光顾。大殿外宽敞的庭院里寂寥地种着两棵桂花树,靠墙堆放着的诸多方桌条凳显示着这个庭院的另一个功能——有红白喜事时兼作村里的客堂。庙门外还挂着一块牌子——老年活动室,但桌凳上细密的灰尘显示着这里平时鲜有人光顾。

  当地村民称土主庙为大庙,这样清淡的香火与大庙的称呼多少有些名不副实。而时光如若倒回100多年,这里是玉溪最大的一座庙,玉溪最大的庙会——迎土主老爷归殿就在这里举行,著名的玉溪花灯就以庙旁的古戏台作为最荣耀的舞台。

  据老人回忆,每年迎接土主老爷归殿时,土主庙村要大摆宴席,唱戏三天。这三天,玉溪州城、北城的餐馆酒肆都会到大戏台前摆摊设点,各种小吃、手工艺品也会拿到这里来叫卖,甚至理发铺、大烟铺都来摆摊。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聚集到此,赏花灯、看大戏、品小吃,即便到了晚上,戏台前也会点上煤石灯,照得周围宛若白昼,直至深夜才安静下来。

  解放后,土主庙被政府收回做了粮管所,那块用神木雕成的土主老爷塑像也被破了“四旧”,只有大戏台作为村里打谷场的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多年来堆放着集体的农具,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与土主庙共同消逝的还有赶庙会的传统,只有过米线节的习俗保留了下来。每年春节过后,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轮着过,照样摆八大碗宴请亲朋好友,成了玉溪坝子特有的一个节日。

  1994年,土主庙村在原址上重建土主庙,2006年起恢复了迎送土主老爷的习俗。百年老戏台经过修缮之后,依然会在米线节这天唱花灯,还会请来文工团的演唱流行歌曲,村里的文艺队也曾登台表演过,但观众仅以村中的中老年人为主,土主庙会已不复当年的风光与热闹。

  从农民到居民

  在老年人的记忆中,消逝的不仅仅是民俗。

  戏台与大庙周围柏林成林、白鹭纷飞是现年76岁的退休干部吕文成对儿时家乡的记忆。据吕文成回忆,土主庙附近就是白腊屯村,当时是玉溪水田最集中的地方。上千亩水田吸引了大量白鹭,土主庙郁郁葱葱的柏树林则是白鹭的栖息地。每日早晚,白鹭纷飞,成为玉溪的独特一景。当时,不仅大庙周围古柏苍苍,整个土主庙村也被绿树掩映着,从村外看只见树林不见村庄。但后来,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加,森林变成了田地,最近几十年间,田地也被慢慢蚕食,变成公路、民房或厂房。前几年,村里用了几百年的老井的井栏被盗走,那个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深痕的老井栏寄托着人们对老村的很多回忆,而今成了记忆的碎片。

  现年74岁的吕文忠当过大队会计。据他回忆,人民公社时期,全村有200多人,400多亩土地。近年来田地陆续被征用,到去年村里只剩下200余亩土地了。去年7月,最后的这200余亩土地被征用后,美丽的田园成为了人们的记忆。    

  随着玉溪城市北移,土主庙及其周边的村庄快速融入城市化潮流:玉水金岸、玉溪二小区、盛世尚居等住宅纷纷林立,城乡保障性住房、玉溪大河治理二期、九龙立交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即将完工,宝马、丰田等品牌汽车4S店建成并投入使用,昔日的乡村快速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从去年开始,吕如明一家有了自己的新身份——居民,尽管可以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每月领取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养老保障金、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以及村里的各种补助,加起来有300多元,但种了一辈子地的吕如明显然还不适应这个新身份。对于将来,他多少还是有点茫然。    

  现年43岁的吕黎明在红塔集团跑烟车,妻子在沃尔玛上班,每月家庭收入五六千元。两人育有一个女儿,多年前就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与父辈相比,这代人的观念完全不一样了。尽管可以生两胎,但他们大都只要一个孩子,并且倾注心力送孩子学跳舞、画画、钢琴,有条件的还送孩子到城里的名牌小学、中学读自费,休息时开车拉着全家去旅游。去年征地后,土主庙村每人分得3.6万元,吕黎明家共有5口人,分得18万元征地款。拿到征地款后,吕黎明将家中的房子加盖到四层半,并装修一新。这幢新装修好的房屋属三面采光的端头房,好过城里的很多别墅。太阳每天转着从早晒到晚,坐在宽敞亮堂的新居里,完成人生一件大事的吕黎明感到很满足。

  现在,村里还剩21.7亩预留地、37亩发展用地,对这部分土地如何处理成了村民谈论的焦点。“土地只会越来越金贵,我们的想法是这部分土地不能卖,先出租着,租金全村分配,以后有好的项目再说。”吕从能说。但村里大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都希望将这最后的土地卖了。卖地的理由是,现在出售这部分土地,就算保守估计每亩也能卖400多万元,全部卖出去后每人可以分得14至15万元,存在银行里,按3.6%的年利息计算,每人每年可分得4000多元的利息,而出租每人每年只能分到2000元租金。

  不管怎样,在这个被太极路分隔成两部分的村庄里,大家觉得现在的日子还是很好了,甚至好过一些城里人。这天是周末,吕文忠的儿女都回来了,他的家门口,停着大女儿家的桑塔纳,小女儿家的奥迪,还有儿子家的宝马,显示着这是一个儿女事业有成的富裕之家。周围的邻居也有很多家买了车子。吕文忠早晚各散一次步,定期参加体检,为的是保持健康,让这好日子可以多过几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