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凉山余姓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民族地志 2013-08-06

元朝从1368年灭亡到今天已有644年,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但居住在凉山的余姓居民却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是蒙古族后裔,那他们为何改姓余呢?

  一本族谱

  从中发现身世的秘密

  家住雷波县香樟坝村的余宗友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是从一本编撰于几百年前的由明朝进士余之纲编写的《余氏族谱》上发现自己是成吉思汗第五代孙铁木健后代的。后来又获得了明朝兵部尚书余子俊(安葬于乐山,目前是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整理编写的《余氏族谱》,再一次明白了自己的身世。据其介绍,在凉山十七县市境内有着手抄、木刻等多种版本的《余氏家谱》近百本,所载内容基本相同。

  去年和今年,笔者多次走访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公司长期研究《余氏家谱》的余和明先生。70多岁高龄的余和明告知,他很小的时候就涉猎家谱,原来的家谱因故失落大半,现在他珍藏的仅是原来的很小一部分。他进行了30多年调查研究,走访了内蒙古、贵州等地,作为攀西地区余氏家族代表,参加了全国蒙古族铁改余姓家谱编写工作,并牵头完成了攀西地区蒙古族铁改余姓分谱的整理编写工作,逐渐把完整的家谱了解清楚。余和明说,这本编撰于清朝年间的家谱详细记载了成吉思汗家族草原起兵建立元朝到他们如何逃亡到四川的这段历史。其中所记载的历史秩事、祖训族规、服饰礼仪等,对研究元史及历史变迁有重要价值。

  逃避追杀

  隐姓埋名散落四川民间

  据余和明讲述及笔者搜集复印到手里的所有余氏族谱记载,西南余氏是成吉思汗第五代孙铁木健的后代。铁木健育有九男一女,九个儿子都中了元朝进士,后来他招的一个女婿也中了进士,所以有“九子十进士”的说法。元顺帝时民不聊生,发生红巾军起义,此时已经战死沙场(族谱《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有记载)的铁木健子弟正在朝中任相当于明朝宰相、尚书等要职,声名显赫,朝中奸佞小人乘机诽谤,说铁木健子女暗中鼓动红巾军。元顺帝听后欲除去铁木健子弟,于是铁木健子弟便逃出京城,辗转到达泸州凤锦桥(今泸县富集桥)。为了避免人马过多暴露目标,大队人马决定分散逃跑川内各地,并相约改姓为余,寓意“杀不尽斩不绝还有余”。他们在泸州分散后流落到了今天的重庆、泸州、富顺、纳溪、青神、荣县、乐山、攀西等地,其中一支到了今天的凉山各县市。

  认亲凭证

  兄妹十人泸州凤锦桥留诗

  据介绍,铁木健九子一女一起逃至泸州凤锦桥准备分散逃离时,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是元朝皇族,十人每人吟诗一句,作为日后认亲的凭证。这十句诗应采访对象要求和余氏族规不外传的要求略去。但诗的内容反映了家族来源、改姓缘由、告诫子孙族人相认等,感情真挚,惜别之情溢于言表。笔者见到的族谱里,无一不载入这首诗。

  “诗作好后,十人便各自分散,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几百年不曾相见。”余和明说,在这600多年里,为了防止诛杀,铁木健后人在民间一直隐姓埋名,兄妹十人的后代都没有会过面。直到他在近三十年修谱,特别是最近十年全国统一修谱工作中,根据祖先遗留诗句,在凉山发现了无数铁木真后裔,大家才走到了一起。

  据雷波县汶水镇余姓修谱登记,余家就200多户1000多人。他们的手抄本《余氏族谱》记载,先祖亲两弟兄余正富、余正举告别另三弟兄从内江迁来,住溪洛渡岸边,逐步迁徙到大田村、小田村、香樟坝村等地。他们的族谱里记载了蒙古人祖源、成吉思汗后裔、九子十进士、打荆棺、逃亡四川、铁改余姓、认族诗等。虽然他们都自称为蒙古族后代,但所有的生活习惯和汉族人毫无差异,身份证上民族归属也是“汉族”。多次申请更改族别,都因种种原因而未如愿。经过几百年与汉族共同生活,现在的余家人原有的蒙古族生活习俗没有保留下来。只是从他们耿直、刚烈的性格上,似乎还能见到一丝蒙古人的影子。

  纪念先祖

  重要日子穿上蒙古族服装

  与祖先一脉相承,余家人或多或少仍保留着一些痕迹。根据祖训,余家人每年清明时节必须要为祖先和亲人上坟。为了纪念成吉思汗,笔者的家中一直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羊毛制品画像,只要在家每天都要在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面前注目几分钟。这样做的余氏族人不在少数。在一些重要日子,凉山的余姓族人,有不少人会穿上蒙古族服装走上街头。1983年以来,凉山已经有2000多余姓居民的身份证改为蒙古族了。

  铁改余姓这段秘史,曾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2003年3月27日,四川省铁改余姓蒙研会筹备组在宜宾市召开了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蒙古族历史和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引经据典,证明铁改余姓是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余氏家族各支系的代表也出示了珍藏的各种《余氏家谱》版本、祖先的墓铭志等各种重要历史物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