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一力:新西兰毒奶粉的背后

 昵称535749 2013-08-06
        最新曝出的新西兰毒奶粉事件,各方的反应都出乎预料:恒天然集团向新西兰政府通报当晚即发布信息,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问题产品。84日,4家进口商名单就被公布出来。这4家进口商便立刻开始自查,并决定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

这样的过程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以前在中国,要是被查出什么超标,当地政府和企业都是选择秘密召回,甚至还辟谣,最后招到媒体和公众的追问。

坦诚看起来好像成了这次的主旋律,主动公开不良信息,需要的是企业多大的担当,各方都在努力让这次的事件成为最好的危机公关。

然而,这种“迅速动作”的背后,却多少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舆论还是偏向于认为:从恒天然集团发布的声明中说,这个企业在今年3月的一次检查中发现,2012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涉嫌被污染。3月份即检测到食品安全风险,为何拖到8月才公布?主动坦白公布是不是因为怕被事后追查的话更严重,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呢?

恒天然回应称:各种病毒的培养,毒素的来源,都要进行一一排查,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恒天然在发现问题的苗头时就应该采取一个临时应急方案,叫停产品的生产销售,然后再去查。第一时间减少对消费者的损害、通知客户进行回收,但恒天然还是任由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流向市场,这种选择确实耐人寻味。

这个恒天然还是有点前科的。乳制品是新西兰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其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占新西兰总出口额的四分之一。乳业巨头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而我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去年我国进口的128万吨乳制品中,大包粉62.8万吨,乳清粉大概有20万吨。据报道,平均每10个中国比萨中,就有8个使用恒天然产的奶酪,多数大型面包连锁店使用的也都是恒天然产的黄油、奶油和奶酪。

恒天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长达30余年,2005年曾与当时的三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注资8.6亿元人民币收购三鹿43%股份。次年,双方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2008年,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事件”。这位控制超过新西兰90%奶源的巨头,仅在今年的前8个月里就发生了3起负面事件,在过去的8个月内连续涉及双氰胺、国家发展改革委反垄断调查等事件。

就以这次来看,数十吨问题奶粉不是小数目,肉毒杆菌也是进口食品必检项目,难道我们的检验检疫部门就无法发现其中的问题?肉毒杆菌可绝不像说不清道不明的‘双氰胺’那么轻描淡写,危害性太大了!

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经常可以见到它。它们可以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液滴飘散到四面八方。任何食品的生产环境都不可能无菌,各种微生物都在想法设法渗透进来。奶粉中的肉毒杆菌也很可能是乘着空气中的小颗粒物飞入生产管线,恰巧又逃过了定期消毒程序的清理。

肉毒杆菌家族一共兄弟7个,本身其实没有毒性,但其中有4个能在厌氧环境下(比如肠道、密闭发酵食品)产生肉毒毒素。虽然这个毒素的毒性比较大,一点点就能毒死人,但它本身对热不稳定,煮开几分钟就破坏掉了,真正难解决的是它的芽孢。

肉毒杆菌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像作茧一样用一些蛋白和糖类物质把自己包起来,然后就能“刀枪不入”,一般的加工手段都杀不死它。等它重新进入合适的环境,比如人的肠道,它又能苏醒过来继续干坏事。成人由于肠道里面的菌群早已站稳了脚跟,少量的肉毒杆菌是斗不过这些“地头蛇”的,因此对成人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婴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正常菌群还处于建设阶段,这个时候肉毒杆菌来捣乱的话,有可能对宝宝造成较大影响。

眼前我们国家的乳品标准或者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呢?其实是没有任何规定!也许不少人会觉得这是因为我国的标准落后,这么厉害的细菌怎么可能没标准呢?其实,全世界都没有乳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它也并不是常规检测项目。

看来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而标准的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国都不把它列入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根本不管,比如这次恒天然是在企业的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用标准管理有限的问题,用过程的控制实现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这才是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对于负责任的大企业,其质控项目数量和质控要求应该都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

普通食品监管体系难以降服“毒奶粉”。实际上,国务院对奶粉有一些最新的规定,就是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这样的规定其实再国外已有先例。在我国香港,奶粉虽是普通食品,零售环节并无特殊管制,但事实上,有一半多的奶粉由药店卖出。在欧洲,奶粉还要经过药品监管体系,早就规定婴儿配方奶粉属于药品管制,必须通过德国卫生部门的检测。

眼前,在国务院的督促下,奶粉监管逐步升格,也在否定之前的监管体系。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有食品问题一样,要监管,也要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