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自古高风险,良医方能成

 木立 2013-08-06
“一流秀才二流医”,在过去,医生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跟病人打交道,“病人在床上爬,大夫就是爷;病人在地上走,大夫就不如一条狗”,治病治得好,会有同行嫉妒;治疗得不好,又会有人责怪,甚至没饭吃,如果病人死在你手里了,其家属往往化悲痛为愤怒,痛打你一顿你也无处喊冤。
    扁鹊见蔡桓公,说桓公有病,桓公不信,还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借此邀功。等到桓公病入膏肓,再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就逃到秦国去了。他不得不逃,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然而,逃到秦国的扁鹊并没有逃脱厄运。扁鹊治好了秦武王的病,秦武王想封扁鹊为太医令,太医李醯出于嫉妒,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扁鹊知道后,又离开秦国,正当他们沿着骊山小路逃走的时候,李醯派人扮成猎户,半路劫杀了扁鹊。一代名医,就这个下场。
    可见名气太大、水平太高很凶险。可那时候的医生没有保障,又要靠提高水平和名气才有饭吃。医生难当,他身边险象环生。很多老中医都说:“江湖越走越担心。”不过,历代高水平的医家,都是在这种险境中诚惶诚恐地锤炼出来的。
    传说上海名医丁甘仁年轻的时候,曾误治某官宦子弟,吓得躲在朋友家里不敢出门。但后来,他的医道医术炉火纯青。水平往往是吓出来的,后来他说:“不杀人不足以成名医。”耐人寻味!
    可以说,历代的医生,不管是普通医生还是著名医家,都渴求有一种保护机制,使行医不再是一种高危行业。
    雄鸡一唱天下白。解放后,这种对医生的保护机制终于逐渐实现了。医生们进了大医院,不再单枪匹马。在体制内,不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还能积累各种头衔,不怕水平低,一个看不好,后面还有十个人在排队,职称和头衔就是铁招牌。相对于古代的医生,现代的医生日子好过了,行医环境宽松了,风险大为减小了。
    只是,这样一来,风险小了,历练就少了;压力小了,水平就上不去。再加上西医病名及检测结果的干扰、恐吓,加上市场经济的利诱,不思进取的人就多了。固然有一二有志之士不受这些影响,但十三亿人的健康,需要千千万万良医,一二有志之士哪里够呢?
    制度的保护,对于中医私人的衣食荣华而言,是有益的;但对于中医整体水平而言,对于渴求治愈的天下苍生来说,就没那么有益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