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拨与拾遗——谈考试复习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昵称503199 2013-08-07

点拨与拾遗——谈考试复习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2013-05-23 17:44:23|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点拨与拾遗

——谈考试复习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考试复习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高考都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加以复习,否则就会造成考试复习阶段工作的混乱,最终导致复习的低效率,甚至无效。

那么在考试复习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应坚持哪些原则呢?笔者经研究认为,在考试复习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在考试复习过程中,坚持针对性原则是考试复习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就是说在复习时要做到目标明确、考试范围清晰,不做无用功。具体来说就是考试什么就复习什么,对于不在考查检测范围内的内容,就大胆舍弃,切实提高考试复习的针对性。复习时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说明与检测》等带有考试复习指导性意见的纲领性资料文献(以下简称“大纲”)。大纲就是考试复习的依据。复习时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方案,这样才能做到纲举目张、循序而行。

二、效率性原则。考试复习既要扎实推进,又要讲究提高效率。其实在复习时只要紧紧抓住“点拨”与“拾遗”这两个词,就可以说是抓住了复习的核心内容。复习课绝不能上成新授课,如果复习时再像讲新课一样讲一遍,这样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上课的趣味性大大降低,久之,学生就会心生厌烦之感。所谓复习,其实就是把过去所学过的重点内容再加以点拨与强调,把过去所遗漏的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加以补充与说明,也就是“拾遗”或称之为“查漏补缺”。如果老师们拿着讲新课的进度来进行考试复习,在时间上肯定是不允许的。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提高效率,效率不高,势必造成复习的遗憾。

三、系统性原则。复习课与新授课是两个逆向性的过程。新授课讲究把课本上的内容丰富起来、立体起来,多维度地加以解读书本上的内容,这个过程也就是把书本变成由“薄”到“厚”的过程。而复习课正好相反,它讲究的是提炼、加工书本上的内容,把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与联系,进而使知识系统化,这个过程就是把书本变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复习时只有把知识系统化,才能使复习的针对性、效率性得以实现。也只有把所学知识形成一个链条,才能如线穿珍珠一样容易拣起自己的“宝贝”。

四、层次性原则。复习时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复习时,复习计划的设计与实践都应考虑到的它的层次性。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复习时要设计出不同的复习目标与标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复习的喜悦。

五、实践性原则。复习就是对知识加以巩固与强化,在复习时必须贯彻实践性原则。在学生掌握好一定的知识点之后,必须付诸于一定量的练习题来加以巩固、提升。学习就是“认知——实践——认知”的过程,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

总之,在考试复习时,应按照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循序渐进地加以实践,就一定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时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分享到:        
阅读(9)| 评论(0)| 转载 (0)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