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给病人的第一份服务是尊重:浅谈医患交流中的几个细节

 TTKL58 2013-08-07

医生给病人的第一份服务是尊重:浅谈医患交流中的几个细节

(2013-08-01 19:30:23)

【频繁发生的医护被医闹肉体伤害和不良媒体精神伤害的事件,让医者无奈和心寒,一些网友提出医者也要反思。昨天接受任务撰写一篇有关医患交流的文章,乃赶出作业。声明:文中讨论的问题并非影响医患关系的根本原因】

英国医学家威廉·奥斯勒认为医生有三大敌人:傲慢、冷漠和贪婪。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教授说,所谓看病人,是既要看病,也要看人。如果医生只看病,不看人,那会是机械和冷漠。如果只看人(的钱财),不看病,就是贪婪。如果认为悬壶济世,病人有求于己,则可能会傲慢。在医患交流中,医生需要战胜的正是这三大敌人。

医疗行为目前被认为是一项服务,但它是一项很特殊的服务,涉及健康和生命!与其他服务行业标榜“顾客是上帝”不同,在医疗行为中,病人不是医生的上帝,医生也非病人的救星,医生和患者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而在最初的医患交流中,只有病人感觉到受到了尊重,才能建立对医生的信任。作为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在此谈几点细节,供同道和公众指正。

给予病人简短的问候 通常而言,门诊病人进入诊室后,不管我手头有多忙,不管前一个病人问题之多令我如何狼狈和局促,我的第一句话都会是:您好!请坐!-----一句很简短却很重要的话!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院,如果患者第一次就诊,医生会很正式地和患者打招呼,在妇产科通常都是以某某女士尊称。如果是复诊患者,场面则比较轻松或者说壮观,通常会握手甚至拥抱!国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条件差,病人太多,于是一些时候这句话被省掉了。但是设想一下,病人千辛万苦挂上号,被叫进诊室后医生连一句问候和请坐都没有,可能会无所适从,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所以,短短的一句问候,会在第一时间让患者感觉自己作为人,受到了医生的尊重。

进行一场专注的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都会体现在眼神中。有的医生(尤其是一些年资较低需要自己写病历的医生)工作量太大,有时候只顾埋头写记录,询问病情中都顾不上抬头看患者一眼。尽管作为医生,是出于尽可能为更多患者服务的无奈之举,但作为患者,则会有被忽视和轻视的感觉。所以,在与病人交流时,我一定会注视患者的眼睛,让患者感受到面对面交流的直接。

接诊过程中除非特别必须,我不会接听电话。如果是病房或手术室的紧急电话,我会先向病人简短道歉,然后尽可能迅速结束通话。我不会在病人面前讨论周末出游、买房买车、买基金股票(很遗憾没有理财观念)等问题。因为我清楚,如果我饶有兴致地长时间接听这类电话,回头和病人讨论病情表现出仓促和不耐烦,病人就会觉得自己的人、自己的病都没有受到重视,远远不如电话中的话题让医生感兴趣!

交流过程中个,如果患者是良性疾病,或者我认为病情很轻,我会表现出轻松,甚至开上一句玩笑。如果是恶性肿瘤,或者我认为病情很重,我会表现出严肃和同情。但无论如何,我希望患者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切、我在倾听和思考。专注的交流,是对交流双方的尊重。

优先讨论重要的问题 寒暄和问候结束后,和很多医生一样,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哪儿不好 或者“您哪儿不舒服?。患者的回答其实正是病历记录中的患者主诉,即患者这次就诊希望解决的主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采取的还是查户口的方式。例如,在接诊妇产科病人时,边问边记录患者姓名、年龄、孕产次、避孕方式、末次月经等等。这些问题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是不重要,但可以留出空挡、稍后再问。设想一下,病人千里迢迢、排队挂号、排队候诊,终于见到医生后,第一想法是什么?当然是想告诉医生自己的病情、希望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如果按病历记录需要的顺序询问而总不进入正题,患者可能会逐渐急躁。而且在患者看来,有些信息对于诊断并不重要,也不想让人知道。因此,优先关注患者的主要诉求,再选择时机补充询问基本资料,是对患者就诊目的的尊重----是来看病的,不是来受审的。

避免不堪和隐私泄露  患者的很多资料都是属于隐私,尤其在妇产科、男性学、心理医学科。这些科室的病人中,很多信息涉及个人生活、性和感情,是极端隐秘的,患者可能一辈子都不愿意与旁人甚至亲人提起,仅仅出于诊治疾病的需要和对医生的信任,才毫无保留地告诉医生。医生没有权利故意或无意泄露患者隐私。我曾经写过一篇探讨医学科普与隐私保护的文章,说的就是医学科普是要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实际上,在门诊与病人交流中,也要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历史

我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接诊有怀孕历史甚至已经有小孩、有继续生育要求但怀孕有困难的妇女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曾经的怀孕或者曾经的生育是否与目前的伴侣有关?因为这涉及一些不孕原因的排除,比如男女双方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在有其他病人的情况下提出这个问题显然不妥,患者的伴侣在场的时候,问这个问题也需要技巧。通常在问这个问题前,我会先说对不起,为了明确您怀孕困难的原因,我需要问一个私密的问题…..。这会让患者和她的伴侣对即将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心理预期。

另一个例子仍然与不孕患者有关,我们需要知道她以前是否曾经怀过孕,这涉及到原发性不孕(从来没有怀过孕)与继发性不孕的鉴别诊断。同样需要注意提问技巧,最好让陪同她的男性暂时回避。如果伴侣回避后患者说怀过孕但与目前伴侣没有关系,我会询问能否在病历本上如实记录怀孕次数。如果患者回答为否,我会在孕次一栏用某种方式标记。有时患者不让伴侣回避,但随后独自返回告诉真实情况。实际上,从她回答问题时的某些犹豫中我通常已经知晓答案,但不必说破。每个人都有历史,不能因为看一次病而毁掉一个家庭。我要尊重的,首先是我服务的患者,其次才是她的伴侣,也算两利相权取其重吧。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说过的话,明确了医学的人文性,也体现了医学的局限性。但是,面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愈已经不可能,帮助也很有限,甚至连安慰也苍白的时候,医生唯一能表达的,或许就是尊重!郎景和院士有句名言:医生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我斗胆引申:医生给病人的第一份服务是尊重。作为妇科肿瘤医生,我需要对女性作为人、作为病人、作为有社会关系的人表示尊重---尊重她的人格、尊重她的倾诉、尊重她的要求、尊重她的历史!这其实也是“关爱的内容。以此为开端,才有更多可能建立健康的医患关系,才有更多可能开展顺畅的医疗行为。

最后,我还是想跑题地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发表时多半会被删)。我始终相信,很多时候,不是医生不想尊重病人,而是没有时间、没有条件表达出尊重----一小时接诊两个病人和一小时接诊10个病人,医生和患者的感觉都会完全不同。若医者继续被某些不良媒体无情妖魔化,医者知识价值不能通过诚实劳动体现,三级医疗体系不能建立,大医院门诊如菜市场般混乱,单凭医者的人文努力而改善医患关系是困难的。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国家的投入,需要有责任的媒体和正确的舆论引导,需要公众对医学复杂性和局限性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