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京畿胜境 以跨越式发展构筑大旅游格局

 皓月冷星 2013-08-07

靠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低碳产业集群,这一决策非常符合我市旅游工作实际,建设大文化、发展大旅游,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构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力、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市旅游局局长李洪强说。

  “立足自己的文化旅游土壤,让保定旅游名扬天下。”说起文化旅游,莲池博物馆馆长柴汝新如数家珍:“我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14个千年古县和一大批古镇古村,古莲花池和总督署全国独一无二,这些是我们的资本,文化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全市上下都应该形成共识,让文化浸润于一街一景、一草一木,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历史和文化符号,把‘城市管理6S行动’广泛应用于文化旅游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档次。同时把旅游推介作为对接京津的重要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手段,积极培育和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提高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强化文化支撑。文化和经济历来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旅游产业中最能起带动作用的因素,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是一个从精神到物质的过程。只有给静态资源赋予了文化的内涵,才能提升品位,增加附加值。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馆长闫大森结合工作实际,阐述文化在旅游中的引领作用:“文化要居于主导地位,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将抗战文化内涵生动地展示给游客,增加了旅游项目的生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新奇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感悟其中的文化元素,增强文化旅游的叠加吸引力和综合优势。”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确定特色鲜明的主题定位。准确定位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黄长春教授分析说:“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历史遗存和文化背景。要在文化旅游发展大潮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就必须把先天的资源优势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主题定位特色鲜明,张扬个性、又风格迥异的旅游形象,才能让人们记得住,通过体验、感知,形成良好的印象,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震撼力,获得游客的认同。

美丽湿地
开发与保护并重

  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中提出,以白洋淀为中心,充分发挥北京周边最大湿地的独特优势,既保障有足够的水量,又保证有干净的水质;既保护和利用好这颗“华北明珠”,又在其周边科学合理地镶几颗“钻”。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白洋淀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湖泊和草本沼泽型湿地,经过多年保护,核心区水质已达Ⅲ类标准,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提及湿地保护,白洋淀旅游管委会副主任白小豹说,“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目前开发的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我们一直避免重复建设,致力于严保护、大规划、点开发。”

  谈到未来发展,他说:“我们在不断寻找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黄金分割点,立足于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旅游开发,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环京津地区高端商务中心和度假基地,重点发展集商务会展、运动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

  未来,安新县将以优秀文化为导向,以高端品质旅游为支撑,借助华北最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聚合作用,带动区域实现综合发展,塑造华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增长极,推动县域文化产业与循环工业协同发展。

  会议还提出,要树立“大白洋淀”理念,突破“就旅游做旅游”的惯性思维,大力发展商务经济、健康医疗、文化休闲等产业,打造承接京津辐射、疏解京津功能、服务京津发展的环白洋淀经济板块。

  容城县委书记张浩表示,作为白洋淀边几颗“钻”之一,容城凭借地理优势,将致力于把过路经济打造成节点经济,谋求多方位发展。

  经过多方考察、分析和研究,容城县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利用白洋淀旅游、白沟市场贸易和津保铁路交通三项资源,打造以轻纺城建设为主体的商贸流通增长极、以县城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长极、以容城·白洋淀旅游商贸区建设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长极。其中,容城·白洋淀旅游商贸区总规划面积5500亩,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主要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成 “三贤”文化园、9万平方米的休闲中心广场建设;第二期,主要建设温泉城、旅游接待中心、休闲商业街、文化馆、中华服饰博物馆和老年公寓等项目,初步形成集休闲娱乐区、文化设施区、生活服务区、行政办公区于一体,全市独具特色的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和休闲旅游、时尚购物基地;第三期,拓展区域规模并建设2000亩的农业观光生态园,完成全部建设规划,将商贸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商贸会展、康体养生、乡村旅游为一体,辐射京津冀旅游网点中的一朵奇葩。


民生为本 构筑红色旅游发展之梦

  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中提出,认真研究贫困地区的土地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用活用好红色资源、人脉资源、地矿资源、生态资源。要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智,帮助贫困地区引进建设一批富民的种养、加工、旅游等特色产业,真正使一方水土更好地养活一方人、富裕一方人。

  易县副县长赵永忠认为,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召开令人鼓舞,易县将以全会精神为动力,以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充分发掘易县革命老区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围绕狼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红色旅游经济。

  “易县将继续坚持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载体,以红与绿、山与水、大与小、景区富与百姓富为原则。”赵永忠进一步阐述红色狼牙山梦想,“抓规划,建设狼牙山大景区;抓建设,建设狼牙山精品景区;抓文化,建设狼牙山红色经典景区;抓农家,建设狼牙山富民景区。以打造四季五彩狼牙山为着力点,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的总体工作思路,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创建,精细化管理,努力将狼牙山打造成京南著名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河北农业大学旅游与园艺学院教授安光义分析说,红色旅游资源一般都在交通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带动一方致富的决策非常正确,以民生为本,通过开发红色旅游,实现贫困地区百姓的致富梦想,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在红色旅游开发中,也要注意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红色旅游景点品位。

奋力开启生态旅游新篇章

  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中提出,西部太行山地区绿色隆起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等生态型经济,加快改变落后面貌,闯出一条新路来,尽快撑起全市发展的“半壁江山”。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通过旅游使人获得身心愉悦。

  阜平县旅游局局长刘向党认为,发展生态旅游,顺应了时代潮流,既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途径。阜平要抢抓列入国家级旅游开发试验区重大机遇,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形成旅游支柱大产业,为全县扶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刘向党说,发展生态旅游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从解决交通入手,破解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全县旅游的可进入性。二是以建设大景区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推动阜平旅游业上档升级。三是抓好生态旅游村镇建设,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依托当地生态资源,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幸福乡村建设,抓好一批旅游新村镇建设,使之成为全县旅游村镇发展典范。

  我市西部山区满城县是“金缕玉衣”的故乡,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满城县旅游局局长孙增科说,该县立足“发展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形成大产业”的发展目标,举全县之力,正倾力打造“休闲养生地、山水汉韵城”的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争创“全国旅游名县”。

  孙增科表示,满城除具有汉墓这一享誉国内外的大汉文化资源外,还拥有幽谷、青山、绿水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要以“漫客自然、畅游山水、品味农家”为主题,深度开发利用山水资源,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发挥西部山区以大平台、玉皇坨、卧龙山为主的原生态资源优势,把西部景区打造成集亲近自然、休闲养生、品味农家为一体的特色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