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医疗服务质量逐年提高

 富一生 2013-08-07
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市民看病需求
深圳医疗服务质量逐年提高

核心提示

建设质量强市是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市卫生系统根据“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有关要求,始终将“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作为工作主线。

在医疗质量和服务方面,市卫人委连续11年组织开展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活动,连续9年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开展医院顾客满意度调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管结合”,切实提高了我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水平,各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指标持续向好。

在社区健康方面,我市构建了上下联动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开展了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在公共卫生方面,构建了以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综合性健康管理,各项公共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市全面深化“管办分开”、“政事分开”、 “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改革。

当前,我市正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市卫人委表示,将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标准,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体系和产品伤害监测工作;建立兼容国家医院等级评审制度和国际医院评审标准,具有深圳特色的医疗服务行业认证系统,制定标准化、信息化评审评价流程,实施常态化的质量认证和监督制度,引导各级医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全国率先建起医疗质控评估模式

每年年底,深圳各家医院都将迎来一次市卫人委的“年度大考”——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这个“考试”已经持续了11年。

经过11年实践和发展,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体系已经成为一套比较成熟的,能够相对客观评价、比较医院服务和质量的评价体系。对深圳市各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绩效水平的提升,起到关键促进作用。

据介绍,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评估内容涵盖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强调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具体评估内容按年度设置和更新,并充分整合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建设、“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等各类活动要求,并逐步将评估重点从基础质量和终末质量转向环节质量,侧重评估关键医疗过程、关键环节的质量水平。

每年度评估结束后,市卫人委及时通过媒体和各医院大堂内的卫生监督橱窗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及每一家医院的评估等级,既扩大了评估工作的影响力,也加强了媒体与社会对医院的监督力度。

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模式的建立,构建并统一了全市质控评估模式,整合了全市医疗管理力量,协助各级医院质控部门、质控人员突破了个人能力限制,真正实现了对临床、医技、后勤科室全面质控,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领导的充分肯定。评估工作连续11年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规范了医疗机构和医疗从业人员医疗服务行为,使我市各级、各类医院走上依法执业、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2007年至2012年我市各级医院在床位使用率提高、平均住院日缩短的情况下,各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并稳定在较高水平。

2011年-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和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先后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深圳市妇保院新生儿科、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深圳市中医院中医肝病科、深圳华侨医院手外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占广东地区的1/10。

以“以病人为中心”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引导各级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文明、优质、适宜、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患者满意度呈逐年提升趋势,从2004年度的75.44分提高到2012年度81.94分。

“四分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当前医改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是重中之重,我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 “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改革上在全国大胆先试先行。

去年,深圳市政府启动了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今年上半年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会同市医管中心拟定了《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理事会章程》和《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管理办法》。2013年5月9日,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标志着深圳正式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管理运行职能。

改革后市卫生人口计生委注意转变职能,着力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职责,对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市医管中心及其所属医院依法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监管,配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公立医院“管”和“办”两个主体的分开使得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职能和具体办医职能都得到了加强,有利于公立医院的资源投入和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组建了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理事会,负责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市医管中心对公立医院实行规范化合约管理,不干预公立医院内部运营事务,与所属公立医院就工作目标、绩效指标、服务标准等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进行考核,向公立医院派驻总会计师,指导公立医院健全各项民主监督机制。新的办医体制进一步完善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理顺了理事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权关系,理顺了市医管中心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事权关系;落实了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提高了公立医院的活力。

在“医药分开”改革上,从2012年7月起,深圳取消了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费用,同时建立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了医疗付费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成效良好。据统计,2012年下半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费比上半年下降8.8%,住院次均药费比上半年下降15.5%。社会药店也相应调低了药品价格,群众药费负担明显减轻。

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改革上,深圳市政府坚持“政策普惠”和“差别对待”相结合,“鼓励扶持”和“加强监管”相结合,“优势互补”和“有效竞争”相结合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原则。在即将出台的推动社会资本办医的实施办法中,深圳将在土地用房、人才、税收价格政策、学科建设和科研、信息化、医学大型设备配备政策、政府购买服务、金融、财政补贴、专项奖励、社保定点等多方面予以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同时加大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把监管作为扶持的前提,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四统一”全方位加强行业管理

近年来,市卫人委强化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职责,特别是今年以来,对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全方位加强医疗行业的管理。

统一准入就是加强行业准入标准管理。市卫人委积极做好医疗执业许可证的准入以及招聘医师、护士的执业注册等相关工作,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在深举办医疗机构。截至2012年底,我市非公立医疗机构有1937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75.4%,其中医院70家,门诊部361家,诊所1156家。2012年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占22.3%、卫生技术人员数占31.4%、门诊和住院患者量分别占23.3%和16.7%,我市非公立医疗机构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居全国前列。2013年上半年我市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182家,其中医院3家,门诊部和诊所179家。

统一标准就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遵循“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质量内涵,防范医疗风险”目标,在衔接国家新版医院等级评审制度和标准基础上,今年,市卫人委组织专家制定并公布了2013年度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监测工作方案,增加了统计学监测内容,新修订了核心制度日常落实执行评估检查标准。开发医疗行为监管系统(评估系统)、合理用药分析系统、医院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客观评价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统一监管就是健全行业监管制度。市卫人委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推广第三方调解等医患纠纷调处机制。

今年,市卫人委将“统一规划”的重点放在倒查规划完成情况上,上半年对深圳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查,形成“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对存在问题予以及时分析和解决,推动规划任务按期完成。

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2005年1月,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山区人民医院、光明新区公明医院启动了深圳市伤害监测调查工作,2008年1月,3家医院监测点成为了全国产品伤害监测模式城市示范点,深圳也成为全国首个建立城市产品伤害监测的城市。

2010年-2012年,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局连续3年共同开展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主要监测5类初级食用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产品、蛋类、肉类等);17类加工食品(包括熟肉制品、泡菜、凉拌菜、沙拉、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糕点、油炸食品、豆制品等),开展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寄生虫等项目的检测,为市民入口安全把关。

公共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深化公共卫生服务的改革,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今年,市卫人委将探索建立医院公共卫生经费补偿机制,提高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今年上半年,市卫人委已经组织开展了医院公共卫生工作情况调查,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完成了拟新增的公卫项目论证及相关材料准备,开展二类疫苗零加成调研,切实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还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整体评估标准,持续提升整体服务质量,编印《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整体评估标准2013版》,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王岭 李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