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元:“按钮控制”与“技术控制”

 娲咖人生 2013-08-07

 补充:这篇文章写得不通俗。不是朋友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下面是对博友的回复,也是一点补充

1、决定和影响美元走势因素有很多种,但核心和根本的只有国债一项,它具有决定之性质,因此,判断美元趋势,需要紧盯国债。当然,其他证券也会或多或少影响货币规模和流动性,但只是影响,非决定。
       2
、国债利率下跌,对国债的追逐就会减弱=对美元现金的追逐减弱,美元就会继续不升。QE3中的国债部分是扭曲操作,而扭曲操作只是延长,这意味着市场预期不大,意味只是到12月份而已,是有限预期;另外的部分是MBS,并且无政府背景的MBS,和国债相差远得很。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QE3并未涉及到对国债的操作,因此也就无所谓对美元-国债跷跷板中国债的调整。而国债才是决定跷跷板的核心环节。所以,对职业性资本操作团队来说,此次宽松,只不过是一种夸张性政策而已。
        3
、黄金是一种避险工具,石油是资本,即特殊的股票,从全球资本运作来看,石油期货代表职业性资本。消息只是一种预期因素,不是对职业资本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市场石油反应这样,说明资本的主力部队对此次宽松的认知和评估。
         4
、博友所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综观三次量化宽松,伯南克行为背后的意图很明显,国债的技术控制=国债规模控制 资产性质组合控制;前者是核心和实质性控制环节,后者是政策扩大效应,即制造预期环节。
     
以上供朋友参考!

 

   “高度”决定“视野”:三次QE的完整框架

    从平面看人生,假若人能活到80岁,从今天往后数,好像人生还很长。

    从人生的上空俯视,人若活到80岁,共约900个月,以30x30的尺度来衡量,900个月=900个格子,一张A4纸就可以画满,现在假设,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打钩,站在今天,这个900个格子的人生,我们每个人已经过了多少呢?还有多少格子要去填呢?

    这种俯视的观测,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人生的恐慌?人生的紧迫?

    人生没变,何以感受不同?“高度”在改变着一个人的“视野”

    那么,站在三次QE上空去观测,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如图所示:

QE1 =机构债(3000亿国债) MBS(政府背景)=1.725万亿$ 

2008.11—2010.4

QE2 =国债=6000亿$

2010.11—2011.6

QE3 =扭曲操作(延长到年底) 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

        =每月规模达到845亿$

2012.9—

     在上述框架中,QE1内含3000亿美元国债,QE2内含6000亿美元国债,QE3内含“扭曲操作=卖短期国债买长期国债”,也就是说,在上述三个QE中,与美元升贬直接相关的“国债”因素总体约为1万亿美元左右=3000 6000 若干扭曲操作规模。

    而从逻辑上看,美元升贬的核心因素是美国国债(“美元-国债”跷跷板所形成的美元自循环机制,即美元贬10年,升值约6年,2002—2012年是美元贬值周期),因此,判断美联储的操作是否影响美元按钮的自我运行程序,核心是判断美国国债的规模和利率走势。在美元周期大趋势下,国债的规模和利率属于技术操作层面因素。

    以“美元-黄金”、“美元-石油”两个跷跷板为例,可以看到:

QE1:月购买额度为1150亿美元 ;黄金涨幅约为47% (750 →1100)

QE2:月购买额度为750亿美元 ;黄金涨幅约为25% (1200→1500)

    而到了QE3,由于QE3内含的“扭曲操作=卖短期国债买长期国债”是一种延长到年底的操作安排,而这种安排意味着,卖掉短期的,买长期的,总的国债规模未必有变化,而且,二者利息之差,还使得长期国债的总体利率下降(“真看不懂”博友数据:OT2之前的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似乎达到了4%以上,而现在是不到2%)。因此,从实际效果看,QE3不是“印钞效应”反而是“减钞效应”。

实际市场反应可以证明:QE3,实际上不是宽松,就“国债-美元”之跷跷板而言,更意味着“紧缩”。

QE3

第一,北京时间 920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周三收盘大幅下跌,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0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跌幅为3.5%;截至目前为止,纽约油价的跌幅已经超过了5%

第二,伦敦ICE欧洲期货交易所11月份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跌幅为3.4%

综合三次QE,可以发现:

1、购买债券≠印钞,买国债=印美元

2、技术控制的对象=国债,控制的核心=国债利率

3、技术控制的框架=资产规模 资产性质

 

笔者的结论是:

第一:美元走势的按钮是:“美元国债”跷跷板,国债的利率与收益率是决定美元升贬的尺度。从操作的角度看,进行技术性介入美元走势的切入点是“国债”而非“债券”,即购买债券≠印钞,而“买国债”才=印美元。

第二,“美元--国债”跷跷板机制的运行是一种客观状态,是一种经济逻辑,技术性操作不会改变和决定趋势,但会影响趋势的时间性。

第三,美联储三次QE背后的意图很明显:1、在人为影响美元升值的节奏,但无法改变升值趋势;2、通过前两次QE,美联储资产规模相对稳定,无论是“卖短买长”还是“卖长买短”,随着国债到期,实际的操作空间只能是,无力也不可能再购买国债,因此,美联储影响美元走势的技术空间消失,美元即将进入强势升值区间。

第三,国债空间堵死,对应的美国政治实践舞台缩减:财政扩张停止军事收缩--世界警察离岗全球局部紧张乃至战争凸显。

第四,美元升值,美元回流美国,全球流动性紧缩,世界财富再分配开始。国家博弈白热化。

  美元:鈥湴磁タ刂柒澯脞溂际蹩刂柒--三次QE的完整框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