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监狱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启发

 益智增慧 2013-08-08

对监狱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启发

      来源:海南省美兰监狱   日期:2013年08月06日  作者: 李治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监狱系统开展服刑人员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对笔者的一些启发,来论述如何改进现在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的、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监狱当中的开展,以提升改造质量,建立良好的监狱文化,实现首要标准。以求对未来监狱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背景  现状分析  启发

海南省司法厅在创全国之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目标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引入到罪犯的教育矫治当中,几年来,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正当中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刑法》的修正,监狱的罪犯构成将会不断的复杂化,服刑的平均时间也将大大增加,监狱的改造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此时,审时度势,反观全球的经济政治局面,不难看出,世界上很多民族和国家都在察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管理的智慧和生存发展的哲学。我们应当反省,如今,世界局部战争不断,全球经融危机刚过,欧债危机还在继续,如何扭转现在的危机,利用这一时机成为世界强国,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用以治国治企。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在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监狱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改造人、塑造人势在必行。

海南省监狱系统在经过几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各界的认可,但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并不仅限于此,其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有很大。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监狱系统开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传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自己的启发,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 海南省监狱系统实施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

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出台《监狱法》、《人民警察法》,不断地修改完善《刑法》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实践中的改造方法和理念的创新,监狱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理念上得到了转变,监狱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质疑的。2006年,海南司法厅是在总结总结经验,认真反省,在充分肯定过去的成绩的同时,勇于面对监狱当时取得的成绩基本上是建立在重监管轻教育的现实中的,认识到监管在监狱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进入瓶颈状态,一味的重监管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监狱的要求。监狱要提高监狱改造质量就要真正的预防犯罪改造罪犯是要从根本上将服刑人员改造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经过调查研究,海南省司法厅在全国率先提出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中,现在看来,这一决定是多么的正确。2008年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中央政法委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简单得看,“首要标准”就是要求监狱要从根本上将罪犯改造成为一名内心善良的人,并不是单纯的保证在监管改造期间内不发生再犯罪。同时,我们的党和国家也提出的“以德治国”战略,也是源于传统文化之精髓,可见监狱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二、我省监狱系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全部是精华,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经历两千多年的精炼过后,如今我们要通过理性的态度去重新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能量。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必须吸取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来帮助我们实现矫正犯罪内在原因的目标。

一直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仅仅指儒家文化,而且包含老子的道家学说、佛教学说等等。然而六年来,我省监狱系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其实质上仅限于儒家经典文化的教育,而对于这样的教育也并非能够落到实处:

(一)教授课时太少,且现有课程制度仍然无法落实。

根据司法部的“5 1 1”教育改造管理模式,监狱对罪犯开展五天的劳动技术教育改造,一天的文化教育,一天的休息,但是在实际当中,能够真实的落实这一模式的监狱并不是很多,监狱重劳动教育,轻文化教育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观。相当一部分领导仍然没有认识到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或者说认识到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了,但是认为思想文化教育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歪曲的政绩观使得部分领导认为现在的监狱管理中在不出现脱逃、自杀等严重事故前提之下,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就是出政绩的直接方式。因此,很多领导干部没有树立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或者是避重求轻。

(二)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内容单一。

当前,我省监狱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儒家经典文化之中部分著作的教育,这受到了我国从汉朝以来就“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给罪犯的感觉是学习传统文化无非就是在对他们就行“洗脑”,儒家思想当初只因是能为统治阶级维护稳定而被设立成至尊地位。而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束缚公民的思想,因此,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授过程中应该加入其它文化的因素。再者,现在的教育业基本上局限于课堂教育,服刑人员缺乏一些最接近其情感的实践方式。

(三)民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并未成熟。

虽然古语有言“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在监狱这种特殊的教育地点,一方面面对的大多数是低学历甚至是文盲的学生,另一方面又是学历很高或者曾经职位很高(相比监狱干警而言)的人,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一方面要犹如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老师一样,我们扮演的角色是要在这些曾经扭曲的心灵,已经是贫瘠的土壤上重新栽种真实、善良、美好、向上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其新的人生当中有启蒙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在那些高学历罪犯人群中树立威性,不能只懂一家之言。因此,只有民警教师能够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个人生活中、工作中加以修炼,那么才有可能把这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传授给学生,使其祛除以往的错误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态度。

(四)监狱文化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贯穿于整个服刑人员的生活劳动以及休息当中,要潜移默化的进行感化。监狱文化中包括监狱队伍文化、监狱建设文化、犯群文化、矫正关系文化等。现今,监狱队伍之间、民警之间以及服刑人员与民警之间的关系矛盾凸显,只有先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监狱的干群领导文化之中,让领导接近基层干警,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才能激发干警“士为知己者死”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塑造好的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坏境。

三、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监狱工作中的启发

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是一件关系国家富强、民族统一的大事,未来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不亚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为,纵观世界历史和现在的各国情况,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处于危机时期,人类的发展已经受到自然的惩罚,世界上的人们都应该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而结果就是很多发展的智慧,生存的哲学就蕴藏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之中。监狱作为国家机器,其发展无疑也要遵循世界发展的规律。因此,监狱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的智慧已经是理所当然。未来几十年,监狱的发展重点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整个监狱管理过程中。

(一)  取儒、释、道文化之精华,建立良好的监狱文化。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角本来是一家”,儒释道文化原本相通,只因在过去的两千年中,道家的学说之所以没有被推崇,是因为道家的精髓是自然,是无为,不被统治者所认同。如今,在重新审视道家思想的时候,我们都认识到,自然才是管理的大道,无为是无不为,不妄为。在监狱管理方面和个人的修养方面都是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佛教远离尘世,无欲无求,也没有成为普世文化而开展常规教育学习,但是在监狱教育中,佛教的积善积德、因果报应、宽容大度、心无杂念等学说有也是有很大启发的。

1、 监狱管理方面

监狱管理一方面是一个政府机关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一个教育改造人的“学校”的管理。

作为国家机器的管理,监狱天然的就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这一关敢为天下先”,这就是一个领导者的文化建构,也是其干群文化形成的一部分。监狱干群关系建立不妨仿效毛主席的教诲,为良好的监狱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好的基础;接受道家的“无为而治”,才能让民警做到真正的执法作为,不妄为,成就一个具有战斗力的监狱文化精神。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就必须尊重言论与思想的自由,对问题的分析不能有必然的正确与否。一方面,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监狱要通过征求民警教师的意见来制定教学规划,不能只是由上级制定教学规划。其原因在于:首先,虽然上级机关在制定方案前都会做过调研,但是单纯的由上级机关指定的教学方案仍然缺乏实践的检验,容易不切合实际情况,难于达到预期目标,毕竟直接接触服刑人员的是基层民警教师;其次,尊重民警教师的个人想法,容易开展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征求服刑人员的建议。教育改造其实质还是要服刑人员自我教育,因此,在选择教什么、如何教的时候不妨接受一些服刑人员的合理建议。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体现政府的宽容,体现对人的尊重,再施以教化,服刑人员也就能够顺利接受。

2、 教育改造方面

监狱服刑人员的犯罪行为本就是一种妄为,妄为就要受到惩罚,这是自然的大道。道家文化的核心就在于“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无为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教育人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决不能妄为,妄为的后果就是被“道法”。那么什么该为,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简单说就是做对自己有利同时不能对他人有害、对社会有害的事情;那么不为什么,就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就是不能做任何有损他人或者社会的事情,即使可能对自己有利,否则就要接受惩罚。

只有通过以上两方面将儒释道文化进行整合,吸取其精华来作为监狱管理和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工具”,才能构建良好的监狱文化,推进整个监狱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

(二)  建立专门的服刑人员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在民警队伍中培养专职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师。

我国监狱的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而教育就是改造人的方式,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间接地决定是否能够成功改造人。那么,由此可知监狱的教育改造专业化就必然的成为现代监狱发展的趋势。为了改变现在民警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监狱系统不光光要急一时之渴而举办大规模的短时间培训班,更要着眼于未来,建立规范的教育长效机制和一支专业化的传统文化教师。

1、 对现行的“5 1 1”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

现行的“5 1 1”模式明显重劳动改造轻思想文化教育,从制度没有很好地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保障,在此,本文提出“4 1 X”模式,将原有五天劳动改造改为四天,一天的专门文化知识学习,另外两天的安排全力下放到各个监区自主进行,但是也要明确禁止进行劳动生产。这样一方面,给予服刑人员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提高效率,且能够正确的贯彻劳动改造要义;另一方面,给予监区自主的权力,能够发挥基层民警在教育改造中的热情和激发民警在教育当中的创新。

2、将服刑人员传统文化教育考试化,与减刑假释直接挂钩。

当前,监狱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未实行考试制度,或者是应付性考试。用考试成绩将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量化,虽不能完全的展示其真实的效果,但是也如现在的高考制度,能够区别对待改造态度。进而作为提请减刑假释的一项考量指标。

3、 规划民警教师专职化。

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要贯穿整个监管改造过程的,但是并不是说让每一位民警都成为传统文化的教师,大部分的民警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只需达到自修的程度即可,我们需要的是抽调一些民警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让其免去带班,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研究服刑人员的学习特点,成为专业的教师。

(三)  强化内修外行,多管齐下,实践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在课堂上,真正的学到、学好、学懂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修身”,这种修为是内在的,却是体现在人的言行举止中,发挥在实践生活、工作、学习的行为与态度当中。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对于监狱来说一方面看其监狱文化构建,另一方面就是用“首要标准”来检验。

1、          民警干部自我实践传统文化。

民警干部实践传统文化直接影响了监狱文化的建设方向。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互帮互助的同事关系、彼此尊重的人情关系等等都是民警干部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

2、          给服刑人员创造条件实践传统文化。

监狱改造过程中已经引入社会帮教、家庭帮教,每年都会有一些这样的活动,监狱可以利用亲情帮教过程中,引导服刑人员为父母兄弟端茶倒水、洗脚捶背等感恩活动方式实践检验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监狱还可以通过开展服刑人员民主生活会议、社会道德热点讨论等形式让服刑人员自由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看法和思考,对社会热点问题用所学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从而引导服刑人员树立正义感,反思传统文化对自己的作用,进而增加兴趣,热衷于加强自己的修为。

终上所述,通过对现在传统文化教育在监狱开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对笔者的启发。相信,在时间、空间上,在人力、物力上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会在监狱管理中发挥其无限潜能,在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确保社会稳定的的工作中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