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的责任与能力

 山花烂漫 2013-08-09
教师的责任与能力
王洪珍  2013年1月24日

有两个词语:能力、责任,如果用这两个词语来描述老师,可能出现几种组合?我们会看到有四类老师:第一类既有能力又负责任,第二类虽有能力但不负责任,第三类没有能力但很负责任,第四类既没有能力又不负责任。如果让你为孩子选择,你会选择哪类老师?如果无法选既有能力又负责任这类,你第二项选择是什么?
这是李玉龙老师提出的问题。
您已经在思考答案了吗?
李老师是改革派,视点超出常人,观点也当不凡,明知这点,我还是犹疑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说真的,我干教育也有二十年了,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做管理,从我个人观察来看,还是会选择第三类,因为虽然没有能力,但只要负责任,就可以勤奋地学习,边学边教边做,也能够把孩子教好,这样的人用处大点。”
“对谁用处大?对校长还是对孩子?”李老师笑着反问我。
我无语,只有震惊。老师的教育行为对校长有利会对孩子不利吗?
“负责任的人一般比较听话,好管。但是对孩子来说,一个没有能力的老师越是负责任对孩子的危害就越大,他没有能力,却又要负责任,用自己的无能来约束孩子,孩子从他那里得到的就是负数。让我来排队,首选既有能力又负责任的老师。然后再选择有能力但不负责任的老师,因为一个老师不负责任就不会自以为是,就不会限制孩子,孩子能得到一些自由,凭自己的能力发展;老师有能力,孩子从他那里得到的影响是正数。其次要选既没有能力又不负责任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不会过多干涉孩子,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小。所以,我认为,对孩子来说,最可怕的是遇到一个没有能力但负责任的老师。在学校里,哪种老师最多?没有能力但负责任的老师最多。”
李老师又拿这个问题问了业务副校长张金玲和级部主任王增霞,爽快的王老师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强调她宁愿为儿子选择没有能力但负责任的老师;年纪稍大点的张校长则用上高中的儿子的感受试着说明或许有能力却不负责任的老师更适合孩子。
不知你对这番理论有何感受。这段推理逻辑并不严密,我们可以找出几处漏洞进行批驳,但我想,一个有经验的传媒人、负责任的教育策划者得出这个结论,绝不可能仅出自办公桌前的逻辑推理,而要源于大量的实地调查。
震撼之余,不由深思。我和王增霞老师既是老师、管理者,又是家长,都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和学生选择没有能力但负责任的老师,因为我们觉得,负责任就能提高能力,责任将转化成能力,变无能为有能、低能为高能,所谓只要功夫深,钱杵磨成针。其实,这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负责任”是多么宝贵的品质,谁会放弃负责任的老师而去选择不负责任的老师呢?“责任心强”一直是我们对职业人士的褒奖,也因此成为老师们的一贯追求。正是这种评价导致了很多老师满足于负责任,不追求高能力,“俺就这个本事了”——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这种说法吗?负责任的老师可能终生停滞在低能状态,那些大量涌往市直学校的城边学生正是为了摆脱低能力的老师,这些老师未必不负责任。所以,终生低能的老师不是真正负责任的老师,真正负责任的老师会以提高能力为己任,竭力为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李老师所说的“有能力又不负责任”的“能力”必然是一种发挥不全的能力。责任是最大的能力,能力是最大的责任,什么时候老师把负责任作为有能力的证明,把有能力作为负责任的标志,我们就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既负责任又有能力的老师了。
欠缺能力反映的是教师文化底子太薄,负责任反映的是老师道德水平尚高。现在的学校里,确实是没有能力、缺乏能力但负责任的老师居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从教师的来源看,主体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有部分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的老民办教师,可能还有找不到其他工作的大学毕业代课教师,这些人多数老实规矩但能力二流甚至三流。老实本分使这些人成为老师,老实本分也使他们安于现状,不爱学习,不愿改革。教师群体不读书不写作,似乎是普遍的现象和共识。教育内部的培训很多,管理也越来越科学,老师的能力正在提高,但跟整个社会行业文化程度相比,老师的文化程度仍是二流,将永远满足不了家长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如果我们的师范生录取机制保证不了能力一流的人才进入老师队伍,怎么可能产生高比例的既有能力又负责任的老师?
其实李老师的设问并不新鲜,无非是古老的人才观:德与才何者更重要的变式,但李老师更看重的是自由对孩子的意义,因此才会忽略不负责任的危害,才会有“对校长好还是对孩子好”这样的质疑。这给我们以启发,“给学生自由”应成为我们评价老师德才问题的要素。毕竟,我们不得不面对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并为之努力,甚至改变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