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孩子的七大戒律

 华夏周易 2013-08-10

许多家长由于孩子的溺爱,把孩子都给宠坏了。你在养育孩子时,怎样避免宠坏孩子呢?

这是一个发生在超市的比较典型的情景:当家长正在选购货架上的商品时,孩子抱着家长的一条腿,恳求家长给她把超市那个漂亮的洋娃娃买下来。家长并不理睬她的恳求,继续选着自己要买的商品,然而,孩子的恳求已升级为纠缠,随后演变为哭闹。家长倘若再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根本不管当时有多少人在场,哭叫道:“我想要洋娃娃,我就要你买!”

在进入商品社会的今天,这正是考验每一位养育孩子的家长的关键时刻。

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为什么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呢?买个洋娃娃也花不了几个钱,再说它能让孩子感到幸福——至少是安静下来,不再哭闹。

“碰到这种时候,大多数家长都会向孩子屈服的,”长期从事儿童教育研究的瓦特·史密斯教授说,“要么你花少量的钱,来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么孩子又哭又闹,让你无法当众收场。考虑到这些,你会怎样做呢?你会顺从孩子,把她要的东西买下来。”

一次对孩子微不足道的纵容?或许是。但采取这类权宜之计,却预示着我们这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将造成更大的问题:我们做事目光短浅,由于我们对孩子的溺爱,不少孩子都被宠坏。

前不久,有关研究人员多2000位成年人进行了走访,他们发现,多达2/3的成年人都认为如今的青少年“粗鲁”,“缺乏责任感”,“惟我独尊”,“没有教养”及“被宠坏了”。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还认为,这些缺点甚至在5到12岁的孩子们身上也有所体现。要知道,在过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在成人们的心目中一向都“非常可爱。”许多被访者还称,他们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培养孩子的纪律观上,家长们失职了。

劳伦斯·斯泰因伯格先生是位于费城的泰姆普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家长很少介入他们孩子的生活。”接着,斯泰因伯格先生补充说,家长最好做自己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对发号施令者。

然而,如今威廉·丹蒙却对此提出了异议。作为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威廉·丹蒙所著的《更高期望》一书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他告诫众多家长,作孩子的朋友而非孩子的管教者的做法,已经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处处为孩子着想,已经成了不少家长溺爱孩子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提倡另外一种做法,那就是民主与约束并重,关心孩子与管教孩子双管齐下。约翰·罗斯蒙德既是一位家庭心理学家,又是一位颇受欢迎的专栏作家。

他指出:“家长的关爱就是孩子需要的维生素,但家长应当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

为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既充满自信,又有责任心的人,家长应做到以下方面:

1、 作孩子的一位家长,而不是孩子的一位伙伴

孩子真正需要的一位可以领导他的人,而不是一位只能和他一块玩儿的伙伴。但如今,家长倒时常像孩子的一位伙伴,碰到任何问题,都要帮他解决,生怕什么地方亏待了孩子。作为家长应该提出的诸如“不要浪费粮食”,“别人帮你忙时,一定要说声谢谢”之类的告诫,如今听到的越来越少了——伙伴们之间是很少相互告诫的。

一位父亲得知他9岁的女儿半夜和小伙伴们去一家酒吧听歌,并留在这位小伙伴家中过夜,感到十分震惊。原来,这位小女孩的爸爸妈妈早已离婚,她跟着自己的妈妈生活。这位做妈妈的时常很迁就自己的女儿,有几次去酒吧也带着女儿,女儿提出什么要求,她也是有求必应。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明显把她给宠坏了。到如今,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敢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在伙伴家过夜了。

心理学家威德·霍恩担任着全美家长协会的会长,他严肃地指出,我要给家长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时时都应该作孩子的朋友,作家长就意味着你应当给孩子定些规矩,并让他学会按规矩办事。”

2、 及早管教孩子

艾达·桑切斯是迈阿密州的行为分析家,她给我们简要地讲述了自己在养育4岁儿子时,是如何对待他爱耍脾气的性格的:“我严肃地对他说:‘我不喜欢你现在的这种表现’,而且接下来我故意不理睬他。”随后待他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刚才做错了,她才跟他一块玩。

尤其是当孩子比较年幼时,我们的正确诱导能够很快见到成效。你可以让孩子试着自己来铺床叠被,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为数不少的家长都认为,应当等到孩子长大后,再诱导他们做这类工作。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不及早着手,而是一直地等着孩子长大,那么你将发现,诱导孩子按你的想法做事,是多么的困难!你每次劝说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都将受到他的抵制。

玛丽·西格尔斯也是迈阿密州的一位行为分析家,她说:“家长应当及早管教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长大之后也能听进你的正确意见。当孩子到了10岁或11岁的时候,你如果仍然处处迁就着他,该管教的地方也不严加管教,那么等他再长大一些,他身上的诸多不良习惯都暴露出来了。到这个时候,你对他所说的‘不’,在他看来并不意味着自己不能去做,而意味着自己做了之后,你也不会再追究什么。”

最糟糕的情况之一,就是家长平日一向都很迁就孩子,然后因为某件事情,而突然强行限制孩子。“当家长受到生活或工作方面的重压而心烦意乱时,或者感觉比较劳累时,”劳伦斯·斯泰因伯格说,“他们时常都会把气撒到孩子身上:‘我让你这么做,你就得这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走向家长的对立面。”

家长在孩子面前真正需要具备的,是一贯性的权威。大多数专家都告诫家长们,不要迁就孩子,不要在孩子威胁说“不给我买这个玩具,我就不去上学”时,向孩子屈服。那样做只会渐渐使孩子占据本应该由家长占据的支配位置。

3、 花些时间陪陪孩子

盖里·斯托普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科勒尔盖布尔斯教堂的一位牧师,他说:“这一代孩子,是我所见过的和自己的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最少的一代。”家长可能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家长们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忙着做工作,以及忙着参加他们自己的活动,很少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

“我工作很忙,”一位家中孩子还比较小的律师说,“时常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案子,把我忙得不可开交。繁忙的工作之余,我还和朋友一块打打高尔夫球,也算是一个调节吧!等我一回到家中,我就用大量时间陪着我的孩子玩。”

这就足够了吗?越来越多的专家都认为,家长用在自己工作及消遣方面的时间太多了,而抽出空来陪自己的孩子的时间明显太少。斯泰因伯格先生断言:“与自己爸爸妈妈呆在一块儿的时间比较多的孩子,各方面都做得比其他的孩子要好些。”

约瑟夫·阿伦先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对上千位青少年的行为表现进行了认真研究。“当青少年们碰到问题时,”他发现,“他们当时就想和自己的父母谈论一下,而不愿一直等到父母下班回家后才与之谈论。”

“青少年们往往需要家长们的现场指导与帮助,”阿伦补充道,“而这些时候,家长们大多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

4、 净化孩子的视听,避免让孩子接触到不健康的内容

如今,许多年龄还不大的孩子们,谈起性知识来,都一套一套的。这令家长们大为震惊。他们都是从哪儿听来的呢?或许他们是在学校和同学们聊天时听来的。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健康的媒体那儿听到、看到的。

约翰·肖博士是密执安州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说:“真正的悲剧在于,流行文化时常宣传的都是性、暴力、吸毒等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地毒害着辨别力比较差的孩子们,时刻在侵蚀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今天电视上的人物访谈节目中,不乏谈起诸如两姐妹同争一位情人,众男士为赢得一位美女的芳心而大打出手之类的内容,另外,还有不少电视剧都以暴露性的镜头来招揽观众,提高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肖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成年人所持的传统价值观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些家长鼓励孩子玩电脑游戏,想以此来改变孩子整日沉溺于无聊的,甚至是有害的电视节目中的不利局面。然而,令家长们始料不及的是,带有黄色内容的游戏软件屡见不鲜,而且倘若孩子单独阅读黄色书刊。这种严峻的现实,让许许多多的家长们左右为难,一筹莫展。

那么,又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建议呢?美国医疗协会的专家们建议,孩子们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两个小时,而且只能看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健康节目;而孩子玩电脑游戏所用的游戏软盘,应由家长首先进行检查,家长对孩子上网时所访问的网站,也应当做出明确的限制。

5、 知道你的孩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警察们称他们一直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都去上班之后,家中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出来游逛,并相互吹嘘着自己如何胆大,如何敢作敢为。最后,他们中终于有人为了向其他同伴证明自己的厉害,捡起一块石头,砸碎某家居民的玻璃窗。与此同时,某位孩子正趁着家长在单位上班,在家中抓紧时间从互联网上下载裸体女人的照片。

劳伦斯·斯泰因伯格说:“在没有任何监督的前提下,让孩子独自呆在家中,可是一个大问题。”实际上,研究表明,那些所谓的挂钥匙儿童(指由于父母是双职工,因而得随身带钥匙,以便放学后可自行开门进屋的儿童)与父母在身旁监督的儿童相比,更可能去抽烟、吸毒、酗酒及发生性行为。

然而,令人鼓舞的消息却是,有些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成了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各方面都做得很优秀,这是为什么呢?斯泰因伯格称,这是因为这些家庭的家长做事认真,对孩子管教有方,他们工作的地方即便离家比较远,也往往能通过提前安排好孩子放学之后要参加的活动,或提前给孩子布置放学后要做的作业,让朋友或关系比较好的邻居代自己临时照管一下孩子等手段,保证孩子什么时候都不至于无正事可做,也不至于处在无人照管的失控状态。

6、不要过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

汤姆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赛跑,由于汤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结果跑了个倒数第二。但在现场观看比赛的爸爸依旧夸奖汤姆跑得不错,如同在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们的家长夸奖自己的孩子那样。

斯坦福大学的戴蒙多教授不无遗憾地说:“大概是每位家长和老师都确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是解决孩子碰到的所有问题的法宝。”然而,就像大多数专家指出的那样,戴蒙多教授认为“自尊心”已经丧失了它的真正内涵。

专家们强调,我们需要赞扬的,是孩子们取得真正成就。汤姆在比赛中,落了个倒数第二的结果,家长不应该因此而责备他,让他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但是,汤姆的家长也绝不应该因此而对汤姆大加赞扬,让外人觉得仿佛是汤姆获得了冠军。

“研究表明:真正的自尊心,来自于取得了一些真正可喜可贺的成就,”威德·霍恩说,“如果你什么地方都要顾全孩子的自尊心,给予他过多的呵护,那么他们永远也无法增强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家长应当珍惜自己的婚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夫妻双方相亲相爱,不要离婚。专家们说,没有哪一点能比它更为关键的了。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萨拉·麦克伦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那些成长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们,与在爸爸妈妈的共同养育下幸福生活着的孩子们相比,其辍学率要高出两倍;而对于女孩子来说,过早偷尝禁果的数量,前者要比后者多2.5倍。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们中,没有太多成为全优生的,没有太多读完大学的,但却有不少和警察打过交道的。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也不太容易与别人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关系。

而且还应记住的是:当夫妻双方共同养育孩子时,专家提出的所有上述建议,采纳起来更为容易。

音乐为什么具有提升智力的作用

欣赏优美的音乐能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享受,产生愉悦、满足的情感,进而影响大脑神经递质释放。具体说来音乐对智力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能开发右脑的潜能,并调节两大半球的功能。人脑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可塑体,大脑的左半球同抽象思维有关,以语言、理解、计算、逻辑分斩等活动为主。而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以形象思维、直觉、发散思维处理表象运动、形象记忆、空间关系为主,是主管音乐、情感等方面的“音乐脑”,左右两个半球通过中枢交叉神经分别与人体的左右器官相互联系作用。两个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规则的神经纤维构成通络,并往返传递神经冲动信息,使两个半球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实现功能上的协调,互补和加强。脑神经学家的研究表明,右脑形象感知和记忆力强,左脑分析研究力强,右脑不仅自身能加工感性直觉,且会将其传人到左脑,经过左脑的抽象思维提高到理性,然后又以“经验”的内容存入右脑,当人们遇到新问题时,就会调动右脑的贮存经验做出新的构想。

大脑有150亿个神经元,有约10的15次方个突触,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成复杂而广泛的联系,神经元按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形象和思维。诸如感知、记忆等都是以神经活动为基础的,神经元被突触变换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经验”。对于不同的人的大脑究竟为何种经验模式,与个人大脑中突触的成熟,发展以及变换联系有关,而突触的成熟、发展与联系不仅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后天的训练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脑科学家对爱因斯坦脑细胞组织切片研究证明,他与普通人大脑不同之处在于他有更多的突触,而棘突触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某种学习行为的重复,会增多与之有关联的棘突触,从而加固了这种经验模式的水平。爱因斯坦从小就有钢琴的小提琴的演奏训练,并在一生未间断音乐的欣赏的演奏,这些活动发展了他右脑的棘突触,而丰富的创造想像力与发达的右脑棘突触有必然的联系。

第二,音乐能促进感知能力发展。通过欣赏的演奏音乐,可促进人的听、视觉发展,同时演奏音乐刺激人的手指,可加强人的触觉和运动觉能力的发展,如莫扎特在7岁时即可辩出8/1全音。

第三,音乐能加强人的注意力。音乐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感官信息的输入,通过筛选符合人体需要的信息,使注意力更集中,同时音乐的欣赏和演奏还可以培养人们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

第四,音乐能增强人的记忆力。音乐能对大脑主管记忆的海马部位产生刺激,可以促使乙酰胆碱等神递质分泌,对促进人的记忆力有直接影响,专业音乐工作者不仅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而且有敏锐的观察力,其记忆的准确持久性都超出常人。

日本学者研究认为,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内侧叫旧皮质,第二层叫古皮质,最外侧叫新皮质。虽然只有新皮质具有语言功能,但是这3层脑组织却都有记忆功能,只有3层脑组织互相协作,人的记忆力才能大幅度提高。在现代人类的智力活动中,记忆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新皮质来完成的。而音乐却可以刺激大脑的第二层(古皮质),使记忆力得到提高。

第五,音乐能促使人提高想像、联想能力。音乐形象是抽象的,人们通过思维去联系,人们要通过音响运动来感受、领悟联系生活,调动大脑过去的积累,产生与之相应的各种视感觉意象群,比如欣赏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章《初到乡间的欢乐情绪》,柏辽兹写道:“牧羊人开始在草原上出现了,态度悠闲,吹着牧笛,成群的鸟儿从头上飞鸣而过”。又如白居易欣赏歌女的《琵琶行》演奏时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的丰富联想。

第六,音乐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音乐不但与人的神经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与内分泌的变化相关。优美的旋律很容易引起听者的注意,并抑制住了其它的想法和杂念,导致大脑的放松,而且有节奏的声波则有规律地刺激脑中多肽类、大脑清新,而愉悦的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每天有计划地在工作或休息时,以及学习,睡觉前听10分钟缓慢、宁静、轻快、优美的音乐,集中注意力听,让自己全身心都沉浸在优美的声波中。听完后。开始转换注意力、学习其它功课。在这种时间听音乐,对大脑贮存信息的功能有一个调整。它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清理送进来的信息,然后有条理的进行记忆贮存。

上述机理表明,音乐确有提升智能的作用。

右脑是祖先脑

右脑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存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因而被指称为“祖先脑”。右脑储存的祖先遗传因子,随时随地都向后代昭示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方向。与右脑有别,左脑是储存着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

右脑是无意识脑

右脑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左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则主要是右脑的功能。

右脑是节能脑

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高效率地工作。这是与它独特的处理信息方式密切相关的。右脑储存的信息是左脑的100万倍,这使得它处理信息的方式与左脑判然有别。右脑用表象思维,左脑用语词思维。右脑信息处理机制是空间依赖的、同时的、并行的,左脑是时间依赖的、序列的、串行的;右脑是形象的、直觉的,左脑是逻辑的、理性的;右脑是描述的、模拟的,左脑是分析的、数字的。

右脑是行动脑

人类的行为,特别是大量情绪性行为,均处于右脑的控制之下。右脑的直觉判断不是以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的方式达到的,而是顷刻之间达到的。右脑这种“整体审视、瞬间判别”的高度组织特性,有利于人类趋利避害、保存种群。

右脑是创造脑

人类的创造之魂在右脑。右脑储存了从古到今的遗传因子,及大量的现代信息。右脑的祖传因子,100万倍于左脑的信息量以及迅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使它具备了卓绝的创造天性。在遇到困难、逆境时,综合多方面的能力,突然爆发出一项创新、一项发明、一种神奇的创造,或是一个常人无法想像的巨大的行动计划。

科学统计,人类潜在智商每个人都有2000IQ,但现代社会,普通人只有49IQ~130IQ,如果超过140IQ便被称之为天才,如果达到200IQ便被称为超级天才。即使是超级天才的人,与他本人的潜在智商2000IQ相比,也只不过才利用了十分之一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2000IQ的潜在智商,主要是没有被开发出来。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也仅能利用3%~5%,其余的95%~97%都在右脑中潜伏着,没充分利用起来,因此,挖掘潜能,开发右脑势在必行!

怎样对婴幼儿进行语言训练

父母应了解语言发育的几个阶段,以帮助婴幼儿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

一、发音阶段:

在小儿醒着时,家长给其换衣服、换尿布的同时,可和小儿讲话,或让小儿听玩具的声音和音乐声、歌声,促使小儿听到声音能作出反应,发出“咿呀”的声音。

二、“咿呀”作语阶段:

家长多加引导,从发出声音、模仿发音、到正确发音,经常逗引小儿,与他互相应答。也可采用游戏方式问小儿:“XX在哪”?培养小儿逐渐理解大人的语言。培养小儿模仿发音,从单音到连续发音。

三、单词单句阶段: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逐渐发展。

一岁半以上的小儿,已经用正规的语言代替简单的单词,如“饼干”,不再说“干干”等。要充实和丰富小儿的生活,扩大小儿的眼界,启发他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鼓励小儿用语言表达意愿。让他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说。

通过多种形式,如看图片、看儿童电视节目、讲故事、学唱歌、做游戏等,丰富小儿词汇,为发展婴幼儿语言创造条件。

在教唱儿歌、看故事书、剪纸花等各种活动中,鼓励小儿学说话,多为小儿提供讲话机会。和他们说话要使用适合小儿的语言,用他们熟悉的句子,让他们能听懂。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小儿,更应启发,鼓励他们多讲话。

怎样知道宝宝有没有缺钙

家长经常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宝宝有没有缺钙?

他们中有的是正常的婴幼儿,有的是因为出牙晚,有的是因为枕部秃发、夜间出汗或睡眠不良和夜间哭闹等等。家长提出这些问题和缺钙联系起来完全是可以理解。对宝宝来说,有没有缺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维生素D不足才是缺钙的“因”

正常的宝宝在婴幼儿时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很快。如出生时身长在50厘米左右,1岁时平均长25厘米,第一和第三年分别长13和8厘米。这样快速增长,他们的骨骼就需要很多的钙和磷,才能使骨骼变硬。

婴幼儿的身体缺钙时,首先表现在颅骨软,囟门大,压头颅骨有乒乓球感。以后,胸部骨骼外形异常,如胸骨突起像鸡胸,两肋下缘外翻。如果下肢骨软,站立负重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变化外,早期表现夜间出汗多,枕部秃发形成枕秃,睡眠不安稳和容易发惊等。以上表现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顾名思义,这种病是维生素D摄取不足引起的。维生素D有促进钙和磷自小肠吸收,使钙从血中沉着到生长快速的骨骼内,使骨质变硬。所以,婴幼儿缺钙,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缺钙是“果”,而维生素D不足才是缺钙的“因”。

婴儿的维生素D从哪里来?

第一, 适当晒太阳这是最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方法。经常让宝宝在户外活动。春秋天,你可直接让宝宝在太阳下,夏天在树荫下,使宝宝的皮肤经常接触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肤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3。太阳光照射,可使皮肤贮存维生素D3备用,不会使维生素D过量。

第二, 口服除海鱼的肝脏含一定量维生素D外,乳类(包括人乳和牛奶)、蛋黄和肉类中含量均很少,谷物、蔬菜和水果几乎没有,婴幼儿每天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他们发育的需要。正常孩子不分年龄,每人每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单位,而早产儿、先天贮存不足者或生长过速婴儿需要量增加。因此,口服维生素D量应适当增加。维生素D的制剂很多,家长可以自行选用,每天定量给孩子服用。一般从出生后半个月到1个月开始服用,一直服到2岁半或3岁。

特别提醒:1、如果宝宝服用维生素D强化的配方奶,根据奶量计算维生素D的用量,不足部分加以补充,避免因维生素D过量而中毒。

2、宝宝服用维生素D过多是会中毒的。400单位是每天的维持量,不是治疗量。

3、如果发现你的宝宝有佝偻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

婴幼儿是否要补充钙剂呢?

乳类是天然补钙剂,人乳中钙和磷比例最适于钙的吸收。人乳化配方奶的钙磷比例接近人乳。一般喂奶量在600毫升以上,钙量已经足够,如果婴儿生长过速,可以适当补充钙剂。

人体血液中钙水平是稳定的,因为有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进行调节。如果体内的血钙低于正常会引起抽风,因此,正常孩子查血微量元素的钙含量高低没有实际意义。

关于出牙晚,夜间出汗和睡眠不安等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即不是缺钙特有的。

如果您的宝宝已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就可以排除是缺钙的原因。很多孩子有枕秃,枕秃是由于头发生长周期不同和孩子经常卧位睡觉与枕头摩擦所致;出牙早晚的个体差异很大,一周岁以前出牙都属正常。如果1周岁后,尚未长出第一颗乳牙,称乳牙晚萌,是一种病理现象,常由佝偻病和其他原因引起,应当请医生诊治;夜间出汗多,是婴幼儿常见现象。睡眠不安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千万不要都归于所谓的“缺钙”。

掌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人类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类超常智力表现出明显特征的重要时期。世界上大多数超常儿童或天才,在7-8岁之前就有了各方面超常的表现,整个智能水平已显著超过同龄人。

幼儿期是人类能力与心理素质综合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智力结构开始建构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超常能力结构得到科学、系统、适当的教育,许多智力中等以上水平的儿童,他们的智力结构有可能达到超强的发展。

1、2岁半左右是幼儿技术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2 、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3、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

4、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和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5、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6、3-4岁左右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7、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6-8岁是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8、4岁半左右是幼儿开始对知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

9、5岁左右是幼儿开始掌握学习与生活观念的关键期。

10、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11、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12、5岁关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13、5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14、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15、6岁左在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16、6岁左右是幼儿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17、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18、6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19、7岁左右是幼儿我路思维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0、7岁左右是幼儿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1、8岁左右是幼儿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2、8岁左右是幼儿自我控制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23、8岁左右是幼儿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4、8岁左右是幼儿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形成萌芽的关键期。

25、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关键期。

什么是智力、智商

说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如何,许多人可能认为智力就是聪明的程度,或着说是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些方面。其实,智力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是认识、理解事物和运用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比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1916年特曼首次推出了一个公式,他认为智商=智龄÷年龄×100。中国科技大学叶国华在1995年提出一种新的原则,把智力优势表现在记忆和思维两个方面,主要指记忆占40分,观察占20分,思维占60分。

以下对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作简单介绍: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那么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呢?我们可以用古代的天材少年曹冲来举例,“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反映了智力结构的组合问题。当大象拉到曹冲眼前时,他的观察力告诉他大象不能用一般的秤来称的,而石头就可以用秤称。他的记忆能力告诉他,船可以承载大象和石头的重量。他凭理解力知道,可以用石头的重量得出象的重量。于是他果断地作出判断,把大象拉到船上,在船与水的交界处划上标志,拉走大象,再把石头一块块地放到船上,直到石头重量与大象的重量一致。然后把一块块石头的重量称过记算出来,它的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称象的故事千古流传,他是一个智力超常的典范。

十、

中国为什么很少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中国为什么很少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右脑的创造力一切是不利的。传统的“填鸭式”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不断强化的是左脑的逻辑分析等,而负责形象思维、创造能力的右脑被忽视。其结果是随关学历的提高,右脑能力下降。我们培养了一批只会循规蹈矩,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性的左脑型人才。这些人善于抽象逻辑思维而贫于形象思维,过于理智而缺乏想象与创新。教育界专家们多次就素质教育改革提出建议,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左脑训练轻右脑训练的现状改变不大。几年前,中国专家团到美国超导实验室访问,美国的一位教授说:“中国留学生的确很聪明,但分在什么时候。他们在笔试或作报告时,表现都很出色,但在实验中,中国留学生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缺乏动手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是当代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华裔科学家都是在美国拿诺贝尔将呢?杨振宁教授认为: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质上出现了问题。面对教训,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