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户人家的“华表”艺术 ——拴马桩

 佳文天下 2013-08-12

庄户人家的“华表”艺术 ——拴马桩

  拴马桩,顾名思义,是拴骡、马、驴等农村大牲口的石头柱子。

  它散存于陕西渭河北岸的铜川、宝鸡等地,多立于庄户人家大门外两侧。其上石刻寓意丰富,表达了各种美好的愿望,被誉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在旧时,能养得起骡、马的富有人家才栽拴马桩,有的财主在门前栽一排。随着时代变迁,有的人家将拴马桩纯粹当做装饰品,制作得高大华丽,称之为看桩、望桩、样桩。这些石刻,根据石料的形状因材施艺,就坯取形,因而富于乡野气息和生命活力,与健壮剽悍的骡马相映衬,更显得高大稳重。

  拴马桩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黑青石,少数用细砂石。渭北高原距长安最远不超过200公里,北山一带有丰富的青石资源,石质坚固,耐磨细致,不怕牲畜碰撞、挣拉、蹭靠,还便于雕刻。长安作为千年古都,大量石匠和雕刻艺人云集于此,使得渭北拴马桩的石刻艺术熠熠生辉。

  拴马桩由桩头、桩颈、桩身、桩基四部分组成,多为四方柱或八方柱形,高两三米。桩头圆雕,是拴马桩的艺术精华所在。所塑雕像,多为人、仙、飞禽走兽、植物等,有的凝重严肃,有的诙谐幽默,均神态丰富,形象逼真。人物造型多样,踞坐童子、腆肚汉子、长须老翁,戏狮人、骑麟人、驭兽人、架鹰人,露齿笑者、叼烟斗者、托腮者,以及背着行李表情愁苦的孩童,世象百态,应有尽有。其造型健壮、丰满,强调和夸大头部,体现了民间美术硕大为美的特点。整体造型则骨坚肌丰,神清气足,一些人物脸形及表情极尽夸张而近于漫画。男性多胡人、蒙人形象,粗犷剽悍,这和西部胡人养马多、善养马、善骑马有关,主人希望胡人塑像使家畜兴旺。少女、老人、儿童等则刻画细腻、栩栩如生。拴马桩上人物衣饰刻画也颇为细致,穿戴多姿多彩,发式有绾髻、长辫,所持物件如烟斗、如意、琵琶、月琴等都很逼真。动物形象则有狮、马、猴、麒麟、兔、猫、大象、蟾蜍、喜鹊、鹰等。植物则有寿桃、荷花、南瓜、棉花等。

  在各种拴马桩中,人骑狮的雕刻最为精彩:石狮多为身躯扭转,头部螺旋毛高耸,雄强劲健;骑者则俯身前冲,或驼背蜷伏,造型别致生动。狮子乃兽中之王,能驱邪镇妖,因此拴马桩头雕塑多为狮子。同时,“狮”同师(太师)谐音,可表达人们望子成龙的心愿。拴马桩上也多猴子塑像,这一是和孙悟空曾担任弼马瘟有关,人们认为猴子可保牲畜无病无灾,故民间称其为“镇槽猴”;二是取“猴”的谐音,寄托主人期望家人封侯的愿望。而拴马桩上的猴背猴,则是希望辈辈出高官。而人背人,则表达人们希望儿孙满堂、人丁兴旺。

  桩颈(台座)承托桩头,一般为上圆下方,其上浮雕莲瓣、鹿、马、鸟、兔、云水、彩带、博古等图案;桩身,少数刻串枝纹、卷水、云水纹,桩根则埋入地下。拴马桩上的雕塑粗犷纯朴,夸张变形,流畅有序,充满民间乡土气息。在它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更多的是陕西淳朴厚重的文化底蕴。

  拴马桩凝聚着雕刻艺术之美,其从雕凿技艺和思想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尊至贵;就史学角度而言,其信息承载量丰富,极具研究价值;另外,拴马桩还是研究人类交通史、通信史不可缺少的实证。拴马桩的实用价值在当今或许已荡然无存,但对后人而言,它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