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免费午餐 中毒阴影 难掩光芒

 黎明小子 2013-08-12

  每天向1.2亿名儿童提供免费午餐 堪称世界最宏伟的慈善项目 近期因中毒事件频发饱受诟病———

  在印度,很多孩子上学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因为学校有一份免费的、风雨不误的午餐。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一天中唯一的“正经饭”。

  如果不是经受着饥饿和消瘦,就不能体会这些孩子因为一顿饭而上学的单纯动力。

  在印度这个深受种姓制度影响的国家,坐下来一起吃饭有助于消除种姓隔阂。

  ——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午餐计划推动者APF高级执行官辛度

  每天凌晨2点,印度公益组织、最大的免费午餐计划推动者Akshaya Patra Foundation(APF)下属位于9个邦的16个中央厨房开始工作,早上9点做好全部午餐,然后打包装上卡车送往附近学校,几个小时之后,130多万孩子享用到营养全面的免费午餐。这只是印度已经全面实施8年的学校儿童免费午餐计划中很小的一部分。

  尽管近期频频发生的中毒事件让免费午餐计划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天向1.2亿名6到11岁的公立学校儿童提供免费午餐,不仅是印度政府最伟大的成就,也堪称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宏伟的慈善项目。

  不到一个月两次严重中毒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免费午餐就出了两次事故。7月30日,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所小学的76名小学生疑因吃了被蜥蜴污染的午餐导致中毒。而就在不足两周之前的7月16日,印度比哈尔邦一所学校27名学生在吃过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后突发身体不适而死亡,这一引发死亡的中毒事件在印度当地引起巨大影响,家长们痛心疾首,一顿免费午餐怎么就变成了“夺命午餐”?

  事实上,印度免费午餐项目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不断。从《印度快报》的报道中可以发现,2008年,奥里萨邦曾因免费午餐频发中毒事件,后学校将这一项目转交给非政府组织运营。今年3月,该地区一所高中70名学生食用免费午餐后又出现中毒症状。该非政府组织称这是一起政治阴谋,但当地民众显然不太“买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项目还引发了日前大规模的教师抗议,一度导致百万学生吃不上午餐。在发生27名学生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后,印度东部数千名教师拒绝给学生分发免费午餐,称这不是他们分内的工作,不该由他们来承受风险和指责。

  比哈尔邦学校免费午餐项目负责人R·拉克沙马南说:“在学校免费午餐项目覆盖的全邦7万所学校中,由于教师的抵制,约有100万名学生吃不上午饭。”

  据《印度时报》报道,比哈尔邦小学教师协会秘书长马亨德拉·萨希说:“瑟伦区一所学校的校长因7月16日的悲剧蒙冤。”他誓言从现在开始教师将不再承担教学以外的事务。

  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路透社以《质量低下、管理不善》为题对印度政府忽视免费午餐计划的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诟病进行了报道。文章中还提及了严重的贪腐现象令政府官员无视免费午餐的食品质量。

  印度政府日前就比哈尔邦学生中毒事件提交的报告对免费午餐计划提出一系列“系统性失败”的质疑。报告称,比哈尔邦7万所提供免费午餐的学校中,有1.8万所学校没有储藏室,其中8000所甚至没有厨房。发生死亡事故的甘达曼学校的食物甚至储存在校长家里,并在露天烹饪。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监督“免费午餐”项目,印度国家指导和监督委员会(NSMC)和各地方指导监督委员会(SSMC)一直在做着努力,每年都会举行会议,汇报免费午餐项目的实施情况。此外,印度民间也有类似“家长监管”的项目,主要是妈妈们每个月轮流花上几个小时查看学校里每日午餐的开展情况。但是,这样的监督在全国范围内做得良莠不齐,特别是像在比哈尔邦这样的农村地区,监管力度非常薄弱。

  在中毒事件发生后,家长们普遍认为,政府开展免费午餐计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中间执行的过程中“有人破坏了这个计划”。有些当地人还将导致孩子死亡的原因归咎于救援,而对免费午餐计划本身存在的意义毫无质疑。

  政府提供粮食和现金补贴

  免费午餐计划最初由时任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的卡马拉奇提出,后来因得到印度教公益团体支持而做得风生水起。到2001年,印度最高法院作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裁决,强制要求各邦给学生们提供烹饪好的午饭。该裁决于2002年正式生效,2005年免费午餐计划在印度全国范围内正式普及。

  在具体运作上,免费午餐由政府提供所需的粮食和一定的现金补贴,各个公益团体和学校负责具体实施。该计划每年的预算约为20亿美元,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私人捐款共同承担。据APF高级执行官辛度介绍,在APF的运作资金中,有50%到60%来自政府,其余来自捐款。

  这一计划对于一个营养不良儿童占全世界1/3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辛度说,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导致的疾病占印度全国疾病负担的22%,严重影响了国民生产率、收入和生活水平。免费午餐正在解决公立学校6岁到11岁的1.2亿名儿童的温饱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儿童营养不良的恶劣状况,这些数字也让印度政府创下了世界纪录。

  每天1.2亿份午餐如何烹制运送?

  每天烹制并运送1.2亿份午餐,仍然相对贫穷落后的印度是如何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事实上一直以来,“免费午餐”计划被认为是印度低效政府所做的最为高效的项目。作为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午餐计划推动者,APF所创造的“中央厨房”模式在印度受到推崇。在该机构高级执行官辛度看来,对于大规模的午餐配送,“中央厨房”模式比较适合印度的国情。

  为确保每一份午餐都符合质量标准,APF基金会在重点地区建立了16个中央厨房,每个中央厨房为5万至15万孩子制作午餐。厨房的配菜单全部由印度营养研究所专家制定,按照不同饮食习惯菜谱分为北方风味和南方风味。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营养专家分别设计了不同类别的午餐,以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卡路里和蛋白质。目前APF午餐计划已经覆盖古吉拉特、阿萨姆、奥利萨等全国9个邦,每天有130多万孩子享用他们制作的午餐。

  通常,中央厨房每天凌晨2点开始工作,早上9点做好全部午餐,然后打包装上卡车送往附近的学校。而在没有条件建立中央厨房的地区,APF基金会确定由自己指定的代表在当地建立一个小厨房。由于厨师大多是那些有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母亲,这不仅让她们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饭,还能从劳动中得到一定的报酬。

  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15%

  “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去上学?”“如果去学校,你会给我饭吃吗?只有填饱肚子,我才能上学。”这是印度民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放牧男孩面对该邦时任首席部长的问题这样回答。

  这个男孩不经意的回答在印度成就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这项计划的受益者是那些没法摆脱饥饿因而根本没余力上学的穷人孩子。辛度说,这就是印度的现实,儿童饥饿与入学率低是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印度宪法明文规定“国家向所有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但是现实中仍有许多孩子为了解决基本温饱而离开课堂。辛度告诉记者,在印度有4520万童工,有170万名适龄儿童失学。这一计划减少了穷人家为孩子上学的支出,这样一来,将更多童工解放出来,更多孩子选择上学。在印度,很多孩子上学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因为学校有一份免费的、风雨不误的午餐。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一天中唯一的“正经饭”。

  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最新评估报告,免费午餐计划使得印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上升了15.3%,学生们的出勤率也因此增加了10%。

  此外,这样一份“营养的、热乎的以及新鲜的”午餐的意义绝不仅如此,它还促进了印度社会的公平,强化了性别平等,保证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完整。辛度表示,在印度这个深受种姓制度影响的国家,坐下来一起吃饭有助于消除种姓隔阂。

  辛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很多,免费午餐计划对于印度仍然是功大于过,“如果不是经受着饥饿和消瘦,就不能体会这些孩子因为一顿饭而上学的单纯动力”。

  好政策还差高标准

  事故发生后,无奈之下,比哈尔邦政府要求所有学校的校长和厨师在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之前亲自品尝食物以确保其安全性。这在很多人看来实在不是治本的好办法,也引发了教职工对承担风险的担忧和不满。

  全球改善营养联盟(GAIN)大规模营养强化计划负责人格雷格·S·加勒特认为,这是一个好政策,不应该放弃,印度政府需要的是改革。他认为,为防止类似悲剧出现,应该提高地方采购和准备过程的品质保证,并制定品质控制标准。

  尽管该计划由印度中央政府提出,但实施计划的责任却在各邦,而且校园午餐的实际准备工作也完全由地方完成。“提高对工具(如检验表)的利用,可以确保任何参与准备校园午餐的工作人员都能遵守安全规定,这对提高校园午餐安全性可以产生重大影响。”加勒特说。

  在接受本报采访的过程中,APF的辛度也不断强调制定标准对于这一计划的重要性。

  对话

  安全的免费午餐哪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北青:免费午餐“功”与“过”哪个更大?

  APF高级执行官辛度:功大于过。“吃顿饱饭”对于众多印度孩童是美好的梦想,贫困的印度家庭更不会注重免费午餐所要求的营养水平、口感和多样性等方面。小面饼、咖喱、鸡蛋、豆制品、牛奶、蔬果……每天在学校吃了什么会成为孩子和家人晚间的谈资。如果不是经受着饥饿和消瘦,就不能体会这些孩子因为一顿饭而上学的单纯动力。所以,这一项目至少在两个层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是减少了饥饿与营养不良,二是提升了入学率。

  北青:免费午餐计划的问题出在哪里?

  辛度:免费午餐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存在于现行的管理体系之中。

  北青:具体来说呢?

  辛度:首先,对于具体实施这一计划的各个公益组织和地方学校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南。APF使用的“中央厨房”模式在印度仍然是一个“例外”,而不是“规定”。事实证明,对于更大地理区域上更多孩子的需求,“中央厨房”模式是经过实践的合适模式。

  其次,印度政府不会为建立“中央厨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巨大的资本投入,政府的钱是用来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转。除此之外,政府支出一般要遭遇“管理延迟”。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涉及到学校层面,例如缺乏健康和卫生教育、卫生设施和安全饮水设施不足等。如果孩子们没能被告知“注意卫生细节”,比如饭前洗手这样的小事,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努力都可能是白费的。

  若想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免费午餐”项目,政府部门、负责实施的NGO以及学校,哪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北青:在具体实施中,APF等公益组织扮演什么角色?

  辛度:像政府的手臂。

  北青:APF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

  辛度:“中央厨房”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秘诀”,它使得食品的质量容易控制,因为食品加工过程发生在一个集中地区,而不是成千上万个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小厨房里。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专门的食品安全小组是必要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流程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运转的。

  目前,印度需要一份标准和指南的出台,来引导NGO建立“中央厨房”这种管理模式,达到合乎标准的水平。

  本版文/ 本报记者 岳菲菲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