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众路线”,首先要破解“见官难”!

 xiongmao007 2013-08-12
见官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时下堵在众多百姓心头的一块“雾霾”。见小官难,见大官更难。谁想要见到省市,或中央里的大官,就是白日做梦了。前几天,笔者遇到了一件不大不小的“难事”,非要见到“大主任”才能解决。这个大主任是个怎样的官员?其实,就是一个县局级干部。往大里说是个 处级官员。我与老伴做了好几里路,找到了这个管委会的办公大楼。谁知,我们俩围着大楼转了几圈就是找不到上楼的门口。一问,才知道要上大楼,首先要进“办事大厅”。经过那里的工作人员联系预约,才可以见到“大主任”呢。坐了半天冷板凳,才被告知“主任不在”。也不知道是真的不在,还是假的不在。反正让我们两个白跑了一趟。

             像我们这样“白跑路,见不到主要官员的何其多也”!时下,百姓们有了难题,只要找到政府去解决。进入了衙门口,听到最多的一语话就是“回去听信”。有的可以听到信,有的根本听不到信。有的能听到“好消息”,而更多地却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什么?还不是要等首长们研究呀,批示呀,传阅呀等等之类的程序。很多问题,那管事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一般的办事人员也做不了主的。于是,“见官难”就成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的普遍现象。就成了政府脱离群众,离心离德的主要障碍。在时下的群众路线教育中,假设百姓“见官难”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就可以认定这样的活动没有白搞,就可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

               前几天,读到了中央巡视组在内蒙的工作情况。更加产生了“见官难”的感触。谁知道中央巡视组在地方是怎样工作的?甭说一个普通庶民,就是一般的高官,似乎也不太了解。他们住什么酒店,吃什么标准的三餐,工作的方式方法又是怎样。在工作期间,克服了哪些困难,冲破了哪些障碍,怎样依靠或发动的群众,把嚣张一时的老虎,或为所欲为的苍蝇绳之以法的。十几年来的“巡视制度”,不但现在的巡视不向社会公开细节,就是以前也是如此啊。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给社会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惊人的成绩,都没有必要向社会公布。

            曾有网报,披露了巡视组驻“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请概况。虽然是访问式的记述,虽然是一知半解,虽然没有半个文字的评论,还有对“巡视组”身份的疑惑等等,但是,住这里巡视组的衣食住行,或工作程序等,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

             文章说,巡视组住在“省府宾馆”。且是比较高档的“五星级宾馆”。在该宾馆紧后层的僻静处。用餐的情况没有涉及。那么,他们的工作程序怎样?文章介绍的是一个坐了2000多公里的火车,经常奔走在上访路上的老人,并决心将他们牧场的“老总”搬倒的老者。他们本来是打算到省府上访,没料到听说中央巡视组就在这里,于是喜出望外。决心要见见中央的人。于是,起了个大早去排队“领表”。结果,排队的人已经很多很多了。每天只发70张表格供上访者填写。然后再根据表格的序号,一一接见问询。于是,这位老者就和其他的上访者一样,干脆昼夜排队,争取第一个领到表格。

            领到表格只是见中央领导的第一步,还要耐心等待维持秩序民警“叫号”。老者第二天焦急地等了很长时间。终于排到了自己的号。但是被告知,不论上访者来了几个人,只能进去两人,只能进去人而不能带进去物品。这些,可能为了首长安全。宾馆的房间里,摆着沙发与桌椅,谈话的当然都是衣冠楚楚之人。“首长”接过表格看也没看,就说“回去吧,两个月之内听结果”。因为见到中央首长实属不容易,老者打算尽量利用好这机会,用足这有限的时间,于是,就打算在首长面前详细说说“上访内容”。不料刚开口就被打断,说“回去吧,如果有必要,我们会与你联系的”。
 
            到了楼下,老者觉得不太对劲,怎么接见自己的“首长”都是“内蒙口音”呢?有知情者透露,这些人都是地方信访局借调上来的。中央首长并没在这个楼上。老人扔不死心,说啥也要见到中央领导,就按照人们的指引,进入更加安静,更加偏僻安全的一栋楼内。不用说,陌生人当然是不允许入内的。大厅的小姐告知:中央巡视组早已经退房了。

             这就是“见官难,见大官更难,见中央的首长难于上青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