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鼓楼——临汾鼓楼

 志敏图书馆 2013-08-13
鼓楼一词的含义是指,“旧时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于报时或警戒盗贼”。佛寺也有鼓楼和钟楼,用于玄鼓报时或典礼敲击。一般来说,旧时地方上设置大鼓楼,用以击鼓报警,按时敲击报告时辰。

   古时我国许多地方修建的有鼓楼,它已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传统的建筑文化。根据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建造的最大的鼓楼为“临汾鼓楼”。

   相传临汾是古帝尧王的都城,素有“尧都之称”,是中国最古老的都城之一。市内的大鼓楼,位于临汾市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通高43.72米,为我国现在最高的大鼓楼。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它的高度比两个岳阳楼加在一起还要高出五米,比北京天安门的鼓楼和西安市大钟楼高七至十米,堪称中国最高的钟鼓楼。历史上临汾鼓楼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临汾是帝尧的都城的缘故。

   临汾鼓楼雄伟高大,在当地民间曾广泛流传着一首民谣:“中国临汾大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鼓楼离天二尺八,与天摩得咯嚓嚓”。这座鼓楼始建于何朝何代?因石碑失存,无以稽考。相传,最早建于帝尧时期。因为鼓楼底下有一[焦扁石],传说尧王为焦扁而建。

   还有一种说法是,鼓楼上现存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所铸约四吨铁钟一口。有洪钟必有悬钟的楼阁,所以鼓楼至少应始建于宋金时代。

   据记载,临汾鼓楼已修过五次了,第一次是元大德七年。当时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城墙、庙宇、官衙、民舍、十室九倾,死伤百姓无数。全木结构的鼓楼,也变成一堆废墟,次年得以重修。明初洪武年间重筑城垣时,鼓楼随之再建。

   当时,国子监名人张昌为鼓楼修复题匾其四面:北曰“中州雄镇;南曰“云天咫尺”;东曰“太行形胜“;西曰”河山一览“。

   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和民国十年,临汾又遭两次地震,鼓楼局部损坏后,随之修补完善。1948年春,鼓楼因战争而被拆毁,仅留砖结构台基和四向门洞。

   1983年,临汾市各界人士集资进行了第六次修复。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董寿平、舒同、李铎等,在鼓楼修复后,按明代张昌题匾内容,为鼓楼重新书写了匾额。

   现在的临汾大鼓楼是根据毁前的式样、规格重建的。台基为方形,长宽40米,高十米,四面正中各有劵形门洞,东西两侧为攀缘云梯。台基上设垛口,呈城垣规划制。基座上的阁楼为纯木结构,是典型的明式建筑。

   今天,中国各地的鼓楼早已失去它原来的功能,鼓、钟报时早已不用,但鼓楼巍然耸立,成为历史文物,或文化遗产。尤其解放以后,我国各地一般不再新建鼓楼,有些城市为了弘扬历史文化,修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鼓楼。一般来说,修复的规格和式样应该基本保留历史原貌,不能想建多大就建多大。笔者认为,修复古建筑时一般用传统建筑材料,不能用现代化建材。比如,钢结构鼓楼就不能叫中国鼓楼,只能叫现代化高楼,或者叫“假鼓楼”,因为它已失去鼓楼的原意。所以今天,在我国,不管哪里新建了比历史上中国第一鼓楼,临汾鼓楼高得多的现代化鼓楼,它也不能算中国最大的鼓楼,中国第一鼓楼还应该是“临汾鼓楼”,因为它修建的历史最长、面积最大,他代表的是一种历史文化。北京、西安、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历史上修建的鼓楼都没有临汾的大,进一步说明临汾鼓楼是“中国第一鼓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