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 邻

 深山木槿 2013-08-13
我有一位紧邻,这是一位饱学之士,睿智达人,更是一位忠厚长者。许多问题,都能在先生这里得到回答。当然,一般的问题也不好轻易去麻烦,关于书的问题我问的相对多一些。
但先生并不为意,随时去请教,总不厌其烦。
“现在有许多大为流行的书,兴致勃勃买回来了,却并读不了几页,我还有必要继续读下去吗?”
先生静默地看着我,眼神却分明告诉我:“这在于你。”
下一个眼神,似并不鼓励。
进而又提出有人推崇陶渊明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观点,以之询先生。回答道:“人的一生,虽是爱书的人,书也实在读不了多少,所以我劝人读选本。”
“回头又读了一遍早年非常喜欢的那部书,忽然找到了大彻大悟的感觉,不是梦,又似在梦中,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这种梦境,实际上是幼年或青年时代,残存在大脑皮质上的一种印象的再现。”回答的深入浅出,就因为这一点,我一直喜欢与知识渊博的智者交谈。
紧要的问题,因古文底子浅薄,感觉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的文章很是平易近人,韩愈的文章多浮夸嚣张。先生深思熟虑一番答道:“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
我立马有了体会。天才是经过了后天的努力,只要我坚持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再行推敲,也会得到几篇好文章的。
先生颌首而笑。耐心地启发道:
“一经比较,我们就会看出欧、韩的不同处,这是文章本质的不同。这和作家经历、见识、气质有关。韩愈一生想做大官,而终于做不成;欧阳修的官,可以说是做大了,但他遭受的坎坷,内心的痛苦,也非韩愈所能梦想。因此,欧文多从实际出发,富有人生根据,并对事物有准确看法,这一点,他是和柳宗元更为接近的。
看来,我还得多读柳宗元的文章,没有比较和体会,我得管住自己,宁可不发表议论。文章千古事,言论也不能说过了就不管时间长短呀!
最近我又按捺不住地前往讨教:“先生,我发现,有些史书为什么总摆脱不了作者个人的观点,而且有些观点明显有失公允?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这个道理吗?”
先生不觉端正了自己的坐姿,身为文学大家的他字斟句酌地缓慢答道:“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进而切入问题的主题。“阅读历史,是为了用历史印证现实,也必须用现实印证历史。”
顿然加重了语气。“历史可信吗?”
果断地说:“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还是有道理的。”
结论一句,先生说的颇耐人寻味,没有经过人世沧桑者不能言。“读一种史书之前,必须辨明作者的立场和用心,作者如果是正派人,道德、学术都靠得住,写的书就可靠。反之,则有疑问。这就是司马迁、司马光,所以能独称千古的道理。”
这位紧邻,就是孙犁先生。
嗬,先别笑。若问我住在何处,怎会和孙先生做邻居的?
其实我也是偶然的,原来也不做此妄想。不成想,这回还做成了紧邻。先生就端坐在我枕边的一本书里,这书是2010年三联书店刊行的《故事和书》。书中的文章全部选自先生晚年出版的十种集子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