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的旧书

 yzy2658 2018-12-05

 欧阳修小时侯,他有个好朋友,是城南大户人家的孩子,叫李辅颇。欧阳修经常上他家玩。有一天,这两个调皮孩子在墙壁间发现一个破竹筐,他们当然不能放过,搜索一番后,其中有一本已经“散架”了的书。对大户人家的李同学来说,这不算什么新鲜发现;但是,对家里穷得没有书,连学认字还得靠妈妈拿棍子在地上教他划的欧阳同学来讲,眼睛就亮起来了。于是,欧阳修向李家要了这一本乱成一团的旧书,拿回家读。

这本书可以说改变了文学史。这本残书共六卷,书叫《昌黎先生文集》——唐代韩愈的文集。作为少儿欧阳修意外收藏的第一本书,他和这本书的关系不一般。他反复诵读,直至把每一页都背了下来,收进幼小的心里。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韩文“深厚而雄博”的气势占满了“儿童”的内心,对这样汪洋大海一样的文章,他有说不出来的喜欢。

但是,当时没人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甚至,没人读韩愈。

因为,不在考试范围——后来的欧阳修对此耿耿于怀。等他变成科考的主考官后,规矩得变一变。

宋初一切因循,进士科考还在沿用唐末五代轻薄的文风,或者险涩怪僻的“太学体”。欧阳修得先把《昌黎先生文集》收起来,研读“诗赋”“时文”,家里穷,要“干禄以养亲”。十七岁时,欧阳修首次赶考,被刷了下来。回家后,拿出《昌黎先生文集》,重新读。如今,欧阳修不比儿时,韩文的高妙,他体会得更深了。相比之下,天下士人却抛掷光阴去作“时文”,自己时时记挂韩文,竟也不能免俗。少年欧阳修暗暗发誓,一旦考中进士,余生要痛痛快快读韩文,写韩文。

“儿童”时的一颗种子,已然萌芽,不久后,它将长成大树,全天下都要受他的荫蔽。

七年后,欧阳修进士及第。

于是,他再一次拿出《昌黎先生文集》,这一次,他要肆无忌惮地读,要把残卷补缀成最精最全的韩书,要和身边的朋友一起读,要和天下士子一起读。后来,朋友们送了欧阳修一个外号,叫“韩文究”,因为韩愈的每篇文章他都能背诵。

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五十岁,担任本年进士主考官,他要改规矩。因循空洞的“时文”“太学体”被狠狠打击,取中的是言之有物的平实古文。这一榜的进士有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王韶、程颢等人,一千五百年的科举历程,可能没有比这一榜分量更重的了。这一场科考,成为古文复兴的转折点,天下读书人也都慢慢地把欧阳修当作自己的老师。

沉寂了二百年的韩愈古文,在欧阳修进士及第三十余年后,风行天下,读书人甚至“非韩文不学”,扭转了文学的走向。而这一切,始于十岁的欧阳修在墙壁间偶然发现的一本旧书,真正属于他的第一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