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民族地志 2013-08-13

青海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蒙古族语言文字

青海蒙古族语言属卫拉特方言,它同内蒙古以察哈尔语言为标准的蒙古语基本一致,但也有些自己的方言特点。青海蒙古族虽然有成片的聚居区,但有相当多的人口与汉族和藏族长期杂居。在杂居区汉族和藏族人口比例大于蒙古族人口,在青海蒙古族中懂汉语和不懂汉语的人口比例为64,一般兼通汉语汉文,甚至兼通藏语藏文。青海蒙古族自从1637年顾实汗进入青海草原以来一直学习使用胡都木蒙古文。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青海蒙古族各旗长都有自己的文书人员,其他民族与蒙古族交往时,一般都有自己的翻译人员,无专门的翻译机构。青海蒙古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聚居的2.5万多蒙古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全面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完全保留着传统的蒙古语言文字;海北藏族自治州聚居的1.5万多蒙古族基本操持蒙古语言,兼通藏汉语文,不使用蒙古文字;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聚居的2.8万蒙古族因历史原因和环境影响,转用藏族语言文字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该地区会讲蒙古语言的约有500人,能听懂的约2000人;大通、乐都等农业区聚住的1.5万多蒙古族早已使用汉语文。因为这部分蒙古族进入青海时间最早,在农业区同汉族杂居时间长,所以失去本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时间也很长。

 

土族语言文字

土族语因居住地区的不同,可分为互助、民和、同仁3个方言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等地的土族语属互助方言,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等地的土族语属民和方言,青海省同仁县的土族语属同仁方言。土族虽然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文和藏文。1986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复“先在互助县范围内进行慎重、稳妥的试验推行工作”。从1995年起,在五十、丹麻、东沟、东山、威远等土族聚居乡镇的5所小学进行了系统的土文试验教学。

 

回族语言文字

青海回族通用汉语文,以青海方言为主,在民族内部和宗教生活中,也保留着一些阿拉伯、波斯等语的词汇。同时,还创造出许多以汉字组成、表述某种特殊含义的生活和宗教语汇,这部分词汇一般称经堂语。另外,青海回族与周围的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也交往甚广,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的不少词汇也逐渐被回族语言所吸收。

 青海回族除了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在一起外,与周围的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长期杂居,而且历史上曾吸收了这些兄弟民族的部分成员,故表现在语言特点上,则通用这些民族的语言。如化隆、循化、同仁、贵德、共和等县的回族兼通藏语和撒拉语,门源、祁连、海晏、湟源、湟中、大通等县的回族兼通藏语和蒙古语,互助、尖扎的回族兼通土语。居住在化隆县卡力岗地方的回族群众,以操讲典型的安多藏语方言为主,或藏汉语兼通。这部分群众原为藏族,清代前期,因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而改奉伊斯兰教,但还保留着相当多的藏族传统习俗并操藏语。居住在海晏县和祁连县一带的被称为“托茂人”的回族群众,以蒙古语为主,在民族杂居地区,一般都掌握蒙古、藏、汉多种语言,其生活和生产方式与蒙古族相同,在宗教上却信奉伊斯兰教,属虎非耶门宦。清末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被迫从同仁保安地区迁到尖扎县康杨回族乡沙力木、巷道、宗支拉三村的回族在通用汉语和藏语的同时,还在小范围内(主要用于经商交易或家中来人说谈)讲土语,即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与保安族、东乡族相近的土语。

藏族语言文字

青海藏族除玉树、囊谦、杂多、治多、称多5县操康巴方言外,其他地区均操安多方言。安多方言虽有农业区话与牧业区话的区分,但差别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