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永民:如何发扬光大汉字文化(1)

 夷陵书馆 2013-08-13

【访谈实录】

    【光明网】:汉字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传承5000余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保卫汉字,复兴汉字文化,振兴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关乎中华民族腾飞发展,自强自立,为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大事。汉字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弘扬汉字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的大事。提到发扬光大汉字文化,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是一个学者,一个发明家,也是一个公司的管理者。 他发明的五笔字型,开创了电脑汉字输入的新纪元,是他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 他是一个自称一介书生、半个农民的名人,他始终关注着信息时代的汉字命运,并将他毕生精力和智慧投入了汉字产业。 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毕升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王码集团董事长、中国发明家协会的副会长王永民教授。教授,您好!   

    【王永民】:光明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光明网】:前几天我在《求是》杂志第16期上看到了您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自主创新让汉字重铸辉煌》,文章写得非常精彩,看过以后,我个人的感觉可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历经磨难,为国争光”。我想请您谈一下,您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和这篇文章发表的过程。

    【王永民】:非常感谢您对这篇文章的关注和评价。文章写作的过程是这样的,去年11月17号,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正式剪彩。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开幕仪式。我给中央领导汇报了这些年的工作。针对在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汉字正在走向“沙漠化”,许多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我认为如果再这样下去,汉字文化的传承会受到很大地影响。中央领导对我的这个想法非常重视,让我就此写一个报告。

事后我想,与其写一个报告,还不如对我这些年的工作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将汉字输入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以及汉字走向“沙漠化”应当推动“形码”进入中小学教育等问题,写一个总结。五月份写好了交稿,刊登在《求是》杂志8月份的第16期上。《求是》的编辑和领导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们说,这篇文章切中时弊,对汉字进入信息时代的过程,是一个真实的描述。杂志社给予了大力支持,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修改、修改、再修改。这是个深化、认识的过程,对我也是一个提高,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在《求是》杂志上能发表文章,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也很认真,做了很多准备,收集了很多材料,对自己这个几十年的研究,做了一次全面的回顾,把王码的研究跟汉字文化的大背景完全融合在一起,与汉字30多年来走过的过程,融合在一起。

回首往事,32年过去了。我是1978年开始搞这项研究的,可谓是无心插柳。你们当时还很年轻,大多数网友朋友还没有来到这个世上。那个年代,计算机刚刚进入中国,世界上的学术界,包括我们国内的很多朋友,尤其是专家,都说中国的信息时代是必须用计算机的,可计算机到中国来,首先会遇到一个“瓶颈”,这就是汉字无法进入电脑,对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