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掀起你的盖头来——致预构建素质模型企业的一封信

 踏歌长行 2013-08-14

素质模型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企业不应过分扩大其作用,盲目跟从必然是片面模仿,反而丧失其本质,导致资源浪费,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一、建什么模型

这里所谈及的模型只涉及三种,即评估模型、素质模型、专业技能模型,它们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因此,企业必须首先明确建什么模型。

1、需求分析

以上三种模型的建立一定是基于企业需求而构建的,因此,企业在建模之前必须明确建模的目的是什么,基于不同目的构建的模型必定是不同的。当下有许多企业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模型,其原因很简单,即企业没有弄清各模型的真正涵义,只是盲目追捧。企业的需求不外乎两种:第一,旨在解决企业当下存在的问题或满足当下需求;第二,致力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第一种情况下构建的模型通常是评估模型,比如基于内部晋升、继任、领导力测评、综合能力盘点等;第二种情况下构建的模型通常是素质模型或专业技能模型,素质模型应用领域广泛,如招聘选拔、培训发展、绩效薪酬、职涯规划等,专业技能模型则有些类似于任职资格体系的一部分。

2、自我定位

就有建模需求的企业而言,通常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对自我需求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对模型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一种即需求不明确,对模型的理解与认识微乎其微;另一种即介于二者之间。除第一种外,北森建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详实的企业信息,由咨询顾问对企业需求进行诊断,并提供相关咨询方案。

就评估模型和专业技能模型而言,适用于各类企业。但素质模型的构建,对企业有一定要求,通常情况下,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并有相对明晰的职位体系、晋升通道、岗位职责等,其构建与应用才更有实际意义。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建模不是目的,落地方能体现其价值,企业一定要考虑素质模型的应用。

3、评估模型、素质模型与专业技能模型

评估模型,是基于评估目的而构建的模型,一般使用快速建模法,周期较短,应用领域较单一,使用者主要为咨询顾问,其构成主要包括与评估相关的各项素质。素质模型,一般使用传统建模法,周期较长,应用领域广泛,使用者主要为企业,其构成一般为通用素质、管理素质、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模型,一般使用职位分析法,周期介于评估模型和素质模型之间,应用领域较单一,使用者主要为企业。按需求不同,其构成一般有技能、知识和专业经历等。

 

二、参与建模

无论构建何种模型,企业都要参与,但参与度有所不同。构建评估模型更多是以咨询顾问为主,企业主要负责相关信息的提供;构建素质模型,在双方参与度方面,咨询顾问要稍多一些,企业不仅要提供相关信息,在模型框架、素质构成及内涵等方面都需参与研讨;构建专业技能模型,在双方参与度方面,以企业为主,咨询顾问为辅,从最初的职位分析,模板建立,到技能点提取、撰写与修订等均在咨询顾问专业辅导下进行。

素质模型构建过程中,企业参与度越高,模型所蕴含的企业个性及发展性必然更多。作为企业应该如何参与这个过程?第一,重视且客观认识素质模型的构建。北森建议,企业在构建素质模型前,应在企业内部进行前期宣贯,咨询顾问可提供专业协助。第二,全程参与。除积极配合咨询顾问,比如提供企业各类资料、安排访谈和参与素质研讨等,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建模原理、流程与方法,便于模型后期维护;学习模型的使用,便于模型在企业内部的推广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三、模型应用

众所周知,素质模型的应用领域广泛,顾问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发现,很多企业对素质模型的应用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1、模型在各领域的应用对企业有一定要求

当其主要应用于外部招聘、内部晋升、职位调整时,企业首先应有相关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其次应有企业晋升通道相关规定,最后应建立基于素质模型的评价中心体系;而当其应用于薪酬、绩效时,企业应具备相对完善和稳定的薪酬管理制度与薪酬结构体系;当其应用于培训发展、职涯规划时,企业应建立基于素质模型和评价中心的培训体系,而当应用对象为高层管理者时,还应考虑企业导师。

2、模型的维护

素质模型的构建一定是基于企业现状,指向未来。这便意味着素质模型并非一蹴而就,它必定是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行业、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而需要适时维护的。一般而言,企业的发展每三至五年为一周期,所以,素质模型的维护通常亦以三至五年为一周期。维护有两种做法,一种为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修订模型,另一种由企业内部HR完成,对于第二种,则要求HR在初次建模时要全程参与,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建模原理、流程与方法。

3、素质模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很多企业认为,素质模型一旦建成,企业所有与人相关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素质更偏向于冰山模型冰山以下的部分,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比如管理技能和某些方面的心理素质等,但难以全面真实的反映一个人。

总之,素质模型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实施条件,需与企业相关制度/体系等配合使用,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辩证的看待素质模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