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鞋的困惑 高铭昱

 深山木槿 2013-08-14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那年,连绵的秋雨下了一个多月。乡村的道路异常泥泞,从家里到学校虽然就短短几百米,这点路就足以耗近半个小时。因为每走一步脚都深陷泥水里,得使劲才能拔出来。一不留神,不是鞋被粘在泥里没带出,就是滑个仰八叉。学校里面也一样,从教室到厕所的那段路更难走,为了避免上厕所,只好尽量少喝水。鞋子不等走到学校就灌满泥水了,到了教室蹬掉,扔在课桌下,打赤脚上课。穿也是白穿,后来索性上学就不用穿鞋了,赤脚去。我多渴望能自己能有一双下雨穿的胶鞋,可那时候家庭贫困,饭都吃不饱,自己也在长身体的时候,脚没定型,不想为鞋子的事情让父母为难。我说我喜欢赤脚,大家都信以为真。
不料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脚一直泡在泥里水里,秋风萧瑟,秋天的水也凉,后来左腿感到疼痛。母亲用线绳在我左腿膝盖绕了一圈,然后又在右腿同样部位一量,差了好一截。左腿明显肿胀了。父亲用自行车驮我去阎良看医生,方知道我已经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于是发了疯似地为我治疗。既服用跌打丸,又连续打蜂毒,不知道什么人介绍的偏方:先是在用喷上白酒的松柏叶铺成的热炕上烙,后来又把苘麻叶复在膝盖上让日头晒。几经折腾,腿是不疼了,痊愈后,心脏上留有风湿性杂音。
后来渐渐长大,鞋子还是一直困扰我的难题。我的脚比较大,长是286毫米。鞋不好买也没钱买,我一直穿母亲做的鞋。到了订婚结婚的年龄,我的脚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农家妇女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总是指着我说:“长那么大脚,怎么纳鞋底?还不得抱着大鞋底纳啊?看谁敢做你媳妇?光做鞋就累死了!”
为了能买到一双合适的鞋,年轻时我就不断搜集鞋码的计算公式,公式的原理虽然一直没弄明白,我可是知道了:我穿44号的勉强,45号的合适。那年月,在哪能买到这个号码的鞋?不知道。
生产队的时候,一切东西都是分配。到秋天的时候,掰下的玉米棒当然也要分配到各户。由于地块以及玉米的长势不同,都要分别分配,差不多是掰多少堆分多少次,一个秋天下来,分玉米棒总要有个几十次。关中秋天多雨,道路极其泥泞,要把这些田块里分配的玉米棒或其他物资拉回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装满玉米棒的架子车从松软的地里出来,轱辘深陷泥里,几乎不是拉车,而是几个人抬车出来。道路上半尺一尺深的泥水坑多多,我穿布鞋根本无法行走。于是再打赤脚,于是再盼能有双胶鞋(我们叫雨鞋)。可是一直没买到我能穿的。
八七年开始在阎良卖毛线,慢慢认识了一些做生意的。一日骑自行车从公园路经过,突然后面有人喊我,回头一看是一位原来卖过毛线的同行,他现在改作劳保用品生意了。他说他给我进回了大雨鞋。我问他多大号的,他说43号。我当时急着有事,连说43号太小,就要骑车离开。那熟人跑过来,拽住我的车子,说是我妻子让他给进的,专门进了一箱。总不能不试试就不要了吧?
我只好去他的店里。他取出一双黑色的胶鞋,应该是矿工井下穿的,鞋腰高及膝盖。穿这双鞋秋天拉玉米,泥水再深些也不在话下。
我一边说43号还是小了,一边试穿他这双高腰雨鞋。没想到我这大脚轻松蹬入,不仅不夹脚,里面还有余地!我感叹鞋号的不实,定睛看去,这雨鞋后跟高出部分,向后弯出凸起了一寸有余。原来鞋底确实是43号的,因为后跟突出,我穿入后脚后跟并没落在鞋底上。不管怎样,我穿着合适。虽然身上没带现金,老板还是很放心的让我带回了。
这双鞋买回后就放在床底下,竟然一直没有施展它强大功能的机会。主要原因是秋天不再雨里泥里拉玉米了。秋天虽然一样多雨,可是分田到户以后,人们会选在不下雨的时候收获玉米。还有,下雨很少出门了,道路也好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