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稳定匹配理论影响深远

 指间飞歌 2013-08-14
稳定匹配理论影响深远
王国成
  • 2013-08-14 09:21: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8-13
  •   

      由于人类合作行为和社会组织的普遍存在,稳定匹配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国外在医生就业市场设计、普及义务教育等方面,都有较为成功的应用案例,并在不断地、迅速地拓展和深化。

      一是基于求职方的劳动力市场设计。20世纪中期,在经济学家的帮助下,美国设立了一个全国性的住院医师配对项目(NRMP),尽可能地使医学院学生和医院的需求达到有效而稳定的配对。由于NRMP系统最初明显偏向于着重为医院服务,所以招致社会多方面的批评和质疑。经济学家根据稳定匹配理论,应用市场设计模拟实验方法,重新设计了配对系统,加入对学生配偶等新情况的考虑。这项调整使稳定配对的功能得以继续发挥,每年能为约2万个学生有效匹配医院实习职位。

      二是学校招生机制。一般情况下,学生既然可以优先考虑申请上理想的学校,学校也应该对学生有选择偏好,倾向于招收更优秀的学生,这就需要双向选择、双边对称的稳定匹配机制设计与实施。因为学校更倾向按照第一志愿来录取,但学生填报志愿时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可能性,这必然造成匹配不稳定和低效率。2003年,经济学家们为纽约市重新设计了招生系统。新系统基于学生和家长一方的求学愿望,让他们真实表达自己的偏好,运用相应的延迟接受机制(算法和技术),而且符合纽约市法律与教育规定。新招生系统实施以来,明显缓解招生“堵塞”问题,基本上是通过学生与学校的双向选择实现匹配目标。由此可见,政府和社会的主要作用是:努力建立起稳定匹配的机制。

      三是其他应用领域的机制设计与实施。稳定匹配理论应用的关键是根据特定市场的具体情况,能够相对中立地设计和实施尽可能考虑多方利益的互动机制。这类机制应该是双边对称或逐步向弱势群体一方倾斜。如医患关系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病人的利益需求(尤其是器官移植等手术);开发商的房屋供应和政府的城市规划如何切实地考虑到居民的住房和出行;收入分配向中低端倾斜;在国际联盟中如何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等。这明显区别于传统理论,也正是我国政府改革所迫切需要而在理论研究中又亟待加强的。国内理论界也有一些相关的引进介绍。一些学者在应用稳定匹配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等问题,但总体上急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稳定匹配理论及市场设计实验,推动当代经济学发展,对我国的改革实践的借鉴和启发是多方面的,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稳定匹配理论的核心要义,最主要的启示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理论更坚实。稳定匹配理论揭示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组织中更深层、更广泛适用的规律和特征,无疑是经济学的重大进步和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能使我们的信念更坚定,视野更开阔,理论更坚实,方法更得力。

      其次,内源性动力。稳定匹配理论的核心与精髓是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源于对个体的激励相容和社会组织内的合意匹配,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资源配置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与我国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非常吻合,对政府的定位和职能转变等,都会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稳定匹配理论还能引导公平合理分配的机制设计,有助于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市场主体、社会阶层的利益需求,能够调动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再次,研究方法的转变升级。稳定匹配理论指出,由于人的行为的社会性,对稀有资源的分配,积极去选择的一方会更有利,体现的是博弈均衡,合理与最优都是相对于人的行为与社会组织形式而言的。这促进经济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双重转变。对相关研究中边界相对清楚的具体社会经济问题,采用合作博弈理论观点、工程化方法和实验手段,能使对重大复杂问题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探讨更深入、更清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